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回答下列关于植物代谢的问题.
某兴趣小组进行了一项实验,研究池塘中漂浮植物的生长情况.A、B和C三组玻璃容器中分别放入相同质量的漂浮植物,实验装置见图1.其中,组A和组B分别被250瓦和75瓦的灯泡照射着;组C则被250瓦的灯泡隔着有色滤光器照射着.图2为漂浮植物叶肉细胞内某些代谢过程中物质变化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的代谢过程.

(1)图2中X、Y分别代表
 
 

(2)图2中进行③过程的场所是
 
,[H]在②③过程中的作用分别是
 
 

每隔一周取出容器中的植物,表面弄干后称重,再被放回容器内继续实验.图3记录了八周的称量结果.
(3)据图3计算前五周容器A中植物的氧气释放量为
 
mol.(若漂浮植物的含水量为90%)
(4)图3中五周后容器A中的植物重量开始下降,而容器B中的植物重量则继续上升,原因是
 

(5)哪个容器的含氧量在第八周是最低的?为什么?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专题:
分析:分析图中实验设置可知,组A和组B分别被250瓦和75瓦的灯泡照射着,可视为一组对比实验,自变量为光照强度;组A和组C可视为一组对照实验,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隔着有色滤光器照射.因此可根据曲线趋势得出相应结论.
根据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物质变化,可以确定图2中①表示光反应,②表示暗反应,④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③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三两个阶段.光反应能为暗反应提供[H]和ATP,因此X表示ATP;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产生丙酮酸和[H],因此图中Y表示丙酮酸.
解答: 解:(1)图2①光反应能为②暗反应提供[H]和ATP,因此X表示ATP;有氧呼吸的④第一阶段产生丙酮酸和[H],因此图中Y表示丙酮酸.
(2)图2中进行③过程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三两个阶段,其的场所是线粒体,[H]在②暗反应中用于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在③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过程中与O2结合生成水,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3)图3中看出,前五周容器A中植物的重量变化=45-15=30kg,由于漂浮植物的含水量为90%,表明葡萄糖重量增加=30×10%=3kg,葡萄糖的摩尔数=3000÷180(mol),而光合作用产生的葡萄糖:氧气=1:6,因此氧气释放量=3000÷180×6=100mol.
(4)容器中A中的植物生长旺盛,导致下面的叶片只能接受光补偿点以下的光照,使得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植物重量开始下降;容器B中的植物叶片数量较少,能受到充足光照,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因此导致图3中五周后容器A中的植物重量开始下降,而容器B中的植物重量则继续上升.
(5)由于C组使用滤光器,光强减弱,并且图中C的重量减轻,说明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所以氧气含量减少,而其它两个容器中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氧气含量较高.
故答案为:
(1)ATP      丙酮酸
(2)线粒体(或线粒体基质和内膜,只答“线粒体内膜”不得分)
还原C3    与O2结合生成水,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3)100mol
(4)容器中A中的植物生长旺盛,导致下面的叶片只能接受光补偿点以下的光照,使得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植物重量开始下降;容器B中的植物叶片数量较少,能受到充足光照,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
(5)C  (由于使用滤光器,光强减弱或图中C的重量减轻)说明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所以氧气含量减少,而其它两个容器中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氧气含量较高
点评:本题考查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以及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的探究实验,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知识网络构建的能力,并能结合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分析曲线图的能力,难度适中.考生要能够识记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过程中的相关物质变化;在计算氧气释放量时,首先根据曲线计算重量增加量,再根据含水量90%计算出合成葡萄糖的量,最后根据化学反应式计算氧气的释放量.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列实验均涉及装片制作和显微观察,其中实验步骤错误的是(  )
A、脂肪鉴定:切取花生子叶薄片→染色→去浮色→制片→观察
B、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水解→冲洗→染色→制片→观察
C、观察质壁分离:撕取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制片→观察→滴加蔗糖溶液→观察
D、观察叶绿体形态分布:取黑藻小叶→制片→观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用小鼠进行DNA重组研究中形成的“基因敲除”技术,能“敲除”DNA分子上的特定基因,可用来研究基因功能.该技术的主要过程如下:
第一步:分离小鼠胚胎干细胞,这些细胞中含有需要改造的基因,称“靶基因”.
第二步:获取与“靶基因”同源的DNA片段,利用特定技术在该DNA片段上插入neoR基因(新霉素抗性基因)成为突变DNA(如下图),使该片段上的靶基因失活.
第三步:将插入neoR基因(新霉素抗性基因)的靶基因转移入胚胎干细胞,再通过同源互换,用失活靶基因取代两个正常靶基因中的一个,完成对胚胎干细胞的基因改造.
第四步:将第三步处理后的胚胎干细胞,转移到特定培养基中筛选培养.
其基本原理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1)第二步中,获取与“靶基因”同源的DNA片段使用的工具酶是
 
,用此类酶处理DNA后,可能产生黏性末端,也可能产生
 
末端.neoR基因既能使靶基因失活,又是基因表达载体中的
 
.“靶基因失活”的含义是
 

(2)第三步中,将插入neoR基因的靶基因转移入胚胎干细胞常用的方法是
 

(3)第四步中,该培养基要额外添加
 
,以筛选出导入neoR基因成功的胚胎干细胞.
(4)从研究者成功获得如上图所示的“敲除”一个靶基因的胚胎干细胞,到将该细胞培育成“基因敲除”小鼠,运用到的生物技术有基因工程、
 
工程、
 

工程等.
(5)将上述基因敲除小鼠相互交配,F1小鼠中可直接用来研究基因功能的占
 
,其它小鼠不能直接用于研究的原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家蚕主要以桑叶为食,一个世代中要经历卵(蚕蛾交配后产下的受精卵)、幼虫(蚕)、蛹(蚕吐丝成茧变成蛹)、成虫(蚕蛾)四个发育阶段.请回答下列问题:
(1)某科研小组为提高桑叶产量,通过下列育种过程培育出了具有产量高、叶质好、叶大而厚等优点的桑树新品种(如图).图1中培育该新品种应用的育种方法主要是
 
,该方法依据的原理是
 
.得到的新品种是否可育?
 
请判断并说明理由:
 


(2)在家蚕遗传中,黑色(H)与淡赤色(h)是蚕体色的相对性状,黄茧(D)与白茧(d)是有关茧色的相对性状.现有一对蚕蛾杂交后产下的受精卵发育得到黑色黄茧:黑色白茧:淡赤色黄茧:淡赤色白茧=9:3:3:1,若让杂交子代中的黑色白茧类型发育的蚕蛾自由交配,其后代中黑色白茧的概率是
 

(3)若蚕蛾的黑斑翅和白翅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常染色体基因(B和b.E和e)共同控制,含有B和E基因的黑色素细胞不能合成黑色素(作用机理如图2).现有一批白翅蚕蛾,甲组:bbEE,乙组:BBEE,丙组:bbee,若想利用这批白翅蚕蛾通过杂交方法培育出纯种黑斑翅蚕蛾,请完成实验方案并讨论.
①实验方案:
I. 选择
 

Ⅱ.让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获得F2
Ⅲ.让F2中表现型为
 
的雌雄个体相互交配,挑选F3
 
的个体继续杂交,逐代筛选,就会得到纯种的黑斑翅蚕蛾.
②讨论:
I.F2中黑斑翅蚕蛾与白翅蚕蛾的比例为
 

Ⅱ.从理论上分析,若将F2黑斑翅中基因型相同的雌雄个体间相互交配得F3,后代中黑斑翅的纯合子占F3中全部黑斑翅蚕蛾个体的比例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菲尔和梅洛因发现了RNA干扰现象,其机制如下:双链RNA进入细胞内,会被一个能特异识别双链RNA的酶(称为Dicer)切割成21~23个核苷酸长的小分子(SiRNA).切割产生的SiRNA片断与一系列酶结合组成诱导沉默复合体(RISC).激活的RISC单链会与相应的mRNA通过碱基配对结合,并切割该mRNA,造成蛋白质无法合成(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RNA干扰机理,所谓相关基因“沉默”,其实质是遗传信息传递中的
 
过程受阻.
(2)通过Dicer切割形成的SiRNA使基因“沉默”的条件是SiRNA上具有
 
的碱基序列.
(3)有科学家将能引起RNA干扰的双链RNA的两条单链分别注入细胞,结果却没有引RNA干扰现象,请据图和题干分析可能的原因是
 

(4)研究发现,Dicer受DNA上某基因控制,如该基因上某碱基发生了改变,是否RNA干扰现象就消除了?
 
.你的结论依据是
 

(5)请举一例说明RNA干扰在实际中的运用或意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回答下列有关基因工程的问题
如表列出了几种限制酶识别序列及其切割位点,图1、图2中箭头表示相关限制酶的酶切位点.
限制酶 BamHⅠ HindⅢ EcoRⅠ SmaⅠ
识别序列及
切割位点

(1)一个图1所示的质粒分子经SmaⅠ切割后,含有
 
个游离的磷酸基团.用图中的质粒和外源DNA构建重组质粒,不能使用SmaⅠ切割,原因是
 

(2)与只使用EcoR I相比较,使用BamHⅠ和HindⅢ两种限制酶同时处理质粒、外源DNA的优点在于
 

(3)为了从cDNA文库中分离获取蔗糖转运蛋白基因,将重组质粒导入丧失吸收蔗糖能力的大肠杆菌突变体,然后在
 
的培养基中培养,以完成目的基因表达的初步检测.
(4)下列有关限制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多选).
A.从反应类型来看,限制酶催化的是一种水解反应
B.限制酶的活性受温度、pH的影响
C.一种限制酶只能识别双链DNA中某种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
D.限制酶识别序列越短,则该序列在DNA中出现的几率就越小
若用限制酶A、B单独或联合切割一个5000bp(bp为碱基对)大小的线状DNA分子,相关实验及数据如表.
第一步水解 产物(bp) 第二步水解 产物(bp)

实验1

A酶切割
2100 将第一步水解产物分离后,分别用B酶切割 200、1900
1400 600、800
1000 1000
500 500

实验2

B酶切割
2500 将第一步水解产物分离后,分别用A酶切割 1900、600
1300 800、500
1200 1000、200
实验3 A酶、B酶同时切割 1900、1000、800、600、500、200
(5)由单酶剪切的片段数可知,A酶和B酶的酶切位点分别为
 
个和
 
个.
(6)综合实验数据的分析,在图3中绘制出实验3的酶切图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如图是“白菜-甘蓝”杂种植株的培育过程.据图回答:
(1)过程①和②应在温和条件下用
 
处理植物细胞.③过程使用的诱导剂是
 
.上述育种方法与传统杂交育种方法相比优点在于
 

(2)与④过程密切相关的具有单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是
 
.完成⑤和⑥过程需要采用的细胞工程技术是
 

(3)经⑥过程得到的不同组织细胞中,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差异较大,根本原因是
 
的结果.
(4)设白菜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为M,甘蓝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为N,则获得的“白菜-甘蓝”染色体数应该是
 

(5)如利用白菜根尖分生区细胞培育成一棵白菜,该白菜叶片
 
(是否)具有叶绿体,原因是
 
..
(6)对上述培育过程说法不正确的是
 
 (可多项选择)
A.图示“白菜一甘蓝”植株不能产生种子
B.愈伤组织的代谢类型一定是自养需氧型
C.上述过程中包含着有丝分裂、细胞分化和减数分裂等过程
D.“白菜一甘蓝”杂种植株具有白菜和甘蓝的遗传特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苏云金杆菌(Bt)能产生具有杀虫能力的毒素蛋白.图1是转Bt毒素蛋白基因植物的重组DNA形成过程示意图;图2是毒素蛋白基因进入植物细胞后发生的两种生物大分子合成的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将图1①的DNA用HindⅢ、BamHⅠ完全酶切后,反应管中有
 
种DNA片段.过程②需要用到
 
酶.
(2)假设图1中质粒原来BamHⅠ识别位点的碱基序列变为了另一种限制酶BclⅠ的碱基序列,现用BclⅠ和HindⅢ切割质粒,则该图1中①的DNA右侧还能选择BamHⅠ进行切割,并能获得所需重组质粒吗?并请说明理由
 

(3)若上述假设成立,并成功形成重组质粒,则重组质粒
 

A.既能被BamHⅠ也能被HindⅢ切开
B.能被BamHⅠ但不能被HindⅢ切开
C.既不能被BamHⅠ也不能被HindⅢ切开
D.能被HindⅢ但不能被BamHⅠ切开
(4)图2中α链是
 
.不同组织细胞的相同DNA进行过程③时启用的起始点
 
(在“都相同”、“都不同”、“不完全相同”中选择),其原因是
 

(5)要想检测导入的Bt毒素蛋白基因是否表达,在分子水平上可用
 
法进行检测,如果出现杂交带,说明目的基因已经表达蛋白质产品,转基因植物培育成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德国科学家Mellor的学生用蛙的坐骨神经一腓肠肌标本做了一个非常简单的实验(如图),从而测量出坐骨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坐骨神经一腓肠肌的连接相当于一种突触.则突触前膜是轴突膜,突触后膜为树突膜
B、甲图刺激l至肌肉发生收缩,测得所需时间为3×10-3s,刺激2至肌肉发生收缩,测得所需时间为2×10-3s,刺激点离肌肉中心距离分别为13cm和10cm.则坐骨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是30cm/s
C、由图乙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只有当刺激电流达到一定值时,神经元才开始兴奋;随着刺激强度增大,膜电位变化随之增强
D、检测坐骨神经腓肠肌突触间隙中乙酰胆碱的含量,发现乙酰胆碱通常2ms左右被清除,说明一次神经冲动只引起一次肌肉收缩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