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6.32P标记的T2噬菌体与无32P标记的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在侵染时间内,被侵染细菌的存活率接近10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搅拌导致噬菌体与大肠杆菌分离
B.该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C.离心后大肠杆菌主要分布在沉淀物中
D.上清液的放射性基本不来自大肠杆菌的裂解

分析 1、噬菌体的结构:蛋白质外壳(C、H、O、N、S)+DNA(C、H、O、N、P).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3、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该实验的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解答 解:A、由于噬菌体吸附在大肠杆菌上,所以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与大肠杆菌分离,A正确;
B、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B正确;
C、离心后大肠杆菌主要分布在沉淀物中,蛋白质外壳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C正确;
D、32P标记的T2噬菌体DNA进入了细菌,所以上清液中的放射性是由于培养时间长,细菌裂解,子代噬菌体释放,D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结合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要求考生识记噬菌体的成分及元素组成;识记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明确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注入细菌,且合成子代噬菌体的原料均来自细菌,再根据题干中信息做出准确的判断.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如图是一种高等植物的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试据图回答([]填数字,横线填名称):
(1)图中[2]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或“纤维素”),与其形成有关的细胞器是[5]高尔基体.
(2)细胞中被比作“动力车间”的是线粒体,被比作“养料制造车间”的是图中结构[4]叶绿体.
(3)若该细胞是低等植物细胞,则图中还应该有的细胞器是中心体.若该细胞是红叶李的红色叶肉细胞,则红色色素主要存在于[14]液泡.
(4)图中细胞内具有双层膜结构的除有4,11以外,还应该有核膜(或“细胞核”).图中6与细胞器[13]核糖体形成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双链DNA分子含有400个碱基,其中一条链上A:T:G:C=1:2:3:4.则有关该DNA分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该DNA分子最多有4200
B.该DNA分子连续复制两次,需要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180个
C.该DNA分子中4种含氮碱基A:T:G:C=3:3:7:7
D.该DNA分子的另一条链上A:T:G:C=2:1:4: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关于叶绿体与线粒体的叙述正确的有(  )
A.不用染色均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B.都是通过囊状结构增大膜面积
C.都含有DNAD.都含有成分相同的基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鼠尾藻是一种着生在礁石上的大型海洋褐藻,可作为海参的优质饲料.鼠尾藻枝条中上部的叶片较窄,称之狭叶;而枝条下部的叶片较宽,称之阔叶.新生出的阔叶颜色呈浅黄色,而进入繁殖期时阔叶呈深褐色.研究人员在适宜条件下测定叶片的各项数据如表.
叶片光补偿点
μmolgm-2•s-1
光饱和点
μmolgm-2•s-1
叶绿素a
mg•g-1
最大净光合速率
nmolO2•g-1min-1
新生阔叶16.6164.10.371017.3
繁殖期阔叶15.1266.00.731913.5
狭叶25.6344.00.541058.2
(1)据表分析,鼠尾藻从生长期进入繁殖期时,阔叶的光合作用强度增加,其内在原因之一是叶片的叶绿素a的含量增加.
(2)如图表示在适宜温度条件下鼠尾藻净光合速率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图中A点时限制鼠尾藻光合速率上升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适宜光照条件下,若将生活在0.03%的CO2浓度下的鼠尾藻突然移至CO2浓度为0.10%的环境,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3的合成速率将会增加,ATP含量将会下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图示某二倍体生物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局部结构变化过程.据图回答:

(1)图A结构为细胞核,4为核膜,其主要成分是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
(2)图B可能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期,判断依据是核膜逐渐解体,出现染色体.此时细胞中DNA数:染色单体数:染色体数=2:2:1.
(3)A、B、C三个图象中,能发生基因重组的是图B,是由于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导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PM2.5是粒径小于2.5um(相当于细菌大小)的颗粒物,被认为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PM2.5进入人体后,会被吞噬细胞吞噬,导致其生物膜通透性改变,引起吞噬细胞死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吞噬细胞吞噬PM2.5,属于人体免疫的第三道防线
B.空气中的部分PM2.5可被人体免疫的第一道防线阻挡
C.当病菌随PM2.5进入人体,会导致机体出现免疫反应
D.PM2.5引起细胞死亡的原因可能与溶酶体水解酶的释放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对噬茵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实验前必须清楚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引起细菌裂解的时间
B.本实验分别研究了DNA和蛋白质在噬菌体增殖中的作用
C.32P标记的一组实验可确定DNA与蛋白质是否进入了细菌
D.细菌裂解后,32P标记组的子代噬菌体有放射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动物及人体内的体液包括(  )
①细胞内液   ②血浆   ③淋巴   ④组织液   ⑤消化液.
A.①③⑤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