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1981年12月1日,第一个艾滋病病例被诊断出来,为提高人们对艾滋病的认识,世界卫生组织 于1988年1月将每年的12月1日定为“世界艾滋病日”,检测是知晓艾滋病感染状况的唯一途 径,而明确感染状况又是有效治疗的前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艾滋病患者发生恶性肿瘤,主要是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降低造成的
B.HIV 在 T 细胞内进行逆转录所需的酶不是由 T 细胞提供的
C.各种淋巴细胞均具有特异性识别抗原的能力
D.HIV 侵入机体后,只有 T 细胞被激活而增殖分化
【答案】B
【解析】
1、侵入人体工具的主要对象是T淋巴细胞病毒,在寄主细胞内能逆转录形成病毒DNA,并整合到染色体的DNA上,并能随寄主细胞染色体的复制而复制,大量的T淋巴细胞的死亡,导致患者免疫功能严重缺陷,各种病原体趁虚而入,最终病人大多死于其他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或恶性肿瘤。
2、免疫系统具有防卫、监控和清除功能。
A、艾滋病患者发生恶性肿瘤,主要是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降低造成的,A错误;
B、HIV 在 T 细胞内进行逆转录所需的酶是以HIV病毒的遗传物质为模板,利用T淋巴细胞的原料和细胞器合成的,B正确;
C、淋巴细胞中的浆细胞不具有特异性识别抗原的能力,C错误;
D、HIV 侵入机体后,既会引起机体的体液免疫,也会引起细胞免疫,故不只有T 细胞被激活而增殖分化,而且B细胞也会被激活而增重分化,D错误。
故选B。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关于细胞核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B.染色质和染色体是两种不同的物质
C.核孔是DNA和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
D.核膜是单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隔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地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农田经过数十年的演替逐渐发展成了森林。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演替为次生演替,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演替的起始条件不同
B.实施退耕还林后,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构成不断发生着改变
C.群落中自下而上的草本、灌木和乔木形成了植物的垂直结构
D.演替过程中,前一阶段群落的物种一般会被后一阶段群落的物种完全取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小组以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为底物探究酶的特性,实验记录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组别 | 实验过程 | 实验现象 |
① | 常温下自然分解 | 气泡少 |
② | 常温下加2滴质量分数为3.5%的氯化铁溶液 | 气泡稍多 |
③ | 常温下加2滴质量分数为20%的新鲜肝脏研磨液 | 气泡极多 |
④ | 加2滴煮沸后冷却的新鲜肝脏研磨液 | 气泡少 |
(1)实验①与③对比,说明__________,酶的作用机理是__________。
(2)实验③④对比,说明__________。将实验__________进行对比,可说明酶具有高效性。
(3)气泡的多少是因变量,该实验的无关变量有__________(说出一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细胞衰老和死亡是一种自然的生理过程。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凋亡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凋亡是基因决定的细胞死亡过程,属于细胞坏死
B.小肠上皮细胞的自然更新过程中存在细胞凋亡现象
C.清除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过程中不存在细胞凋亡现象
D.胎儿手的发育过程中不会发生细胞凋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T 细胞借助表面的蛋白质“PD1”来识别癌细胞。有的癌细胞能合成一种分布于细胞膜 表面的“PD-L1”蛋白,该蛋白与 T 细胞表面的“PD1”结合后,会抑制 T 细胞的活性和增殖,使 肿瘤细胞逃过免疫细胞的攻击。临床实验证明,PD1抑制剂药物,附着于 T 细胞,通过阻断 PD1和 PD-L1结合,阻断了癌细胞的隐藏能力,使 T 细胞能识别癌细胞,进而癌细胞被免疫 细胞摧毁。这种治疗癌症的方法叫做癌症免疫疗法。
(1)T 细胞在______中成熟,参与的免疫过程有______免疫。其中 PD-L1会导 致人体免疫系统针对癌细胞的______功能降低。
(2)免疫细胞中,可以产生抗体的是______ ,在癌症的临床检测中,根据抗原能和特异性 抗体相结合的特性,用______对组织内的抗原进行检测,可以帮助人们发现体内癌变组 织中的特殊抗原。
(3)放疗是用放射性元素对人体肿瘤的部位进行局部方面的扫描和照射,通过辐射杀死瘤细 胞。化疗是通过药物的手段,使药物进人人体血液,并去除人体中的癌细胞。放疗和化疗对人 体正常细胞也有杀伤作用。相对于放疗化疗,癌症免疫疗法的优点有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丝瓜为雌雄同株的传粉植物,花是单性花。某同学将刚萌发的丝瓜种子分别泡在下表列出的5种溶液中24h,种植后长成植株。一段时间后比较最初开出的雌花与雄花的平均数,求出性别比,实验结果如下表。下列有关实验结果的叙述,不恰当的是( )
溶液 | 雄花 | 雌花 | 比值(雄花:雌花) |
水(对照) | 21.1 | 3.8 | 5.6 |
赤霉素(100mg/L) | 4.7 | 4.7 | 1.0 |
C.P(100mg/L)(一种生长调节剂) | 6.2 | 6.8 | 0.9 |
乙烯利(1000mg/L) | 19.6 | 3.7 | 5.3 |
整形素(10mg/L) | 33.1 | 1.2 | 27.6 |
A.花的性别分化是各种激素和内环境因子对基因表达调控的结果
B.乙烯利对丝瓜性别分化影响不大,对其他植物的性别分化也影响不大
C.可能因为认为添加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或激素打破了自身激素的正常比例,而影响了雌雄花的性别分化
D.赤霉素(100mg/L)、CP(100mg/L)有利于丝瓜雌花的形成,整形素(10mg/L)有利于丝瓜雄花的形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感冒药刚问世时,治疗病毒性感冒的疗效很好,几年后疗效渐渐降低,其原因可能是( )
A.病毒接触了药物后,慢慢产生了抗药性B.抗药性病毒的增多是药物选择的结果
C.病毒为了适应环境,产生了抗药性变异D.后来的药量用少了,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赫尔希(A.Hershey)和蔡斯(M.Chase)于1952年所做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著名实验进一步证实了DNA是遗传物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32P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保温时间过长或过短对检测结果的影响不同
B.35S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搅拌不充分会导致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
C.32P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细菌裂解后得到的噬菌体不都带有32P标记
D.35S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细菌裂解后得到的噬菌体都不带有35S标记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