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请依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长方框内依次写出1、2、3所代表的物质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椭圆框内依次填写4、5、6所代表的能量的多少(多/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__,进入该场所的呼吸底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体内血红蛋白携带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的线粒体内至少要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层生物膜。
(5)如果氧气供应不足,则人体内的葡萄糖的分解产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丙酮酸、水、二氧化碳 少量能量、少量能量、大量能量 线粒体 丙酮酸 6 乳酸 细胞质基质
【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该图是有氧呼吸的具体过程。1是丙酮酸,2是水,3是二氧化碳,④是有氧呼吸第一阶段产生的能量,⑤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生的能量,⑥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产生的能量。
(1)分析题图可知,1是丙酮酸,2是水,3是二氧化碳。
(2)4是有氧呼吸第一阶段产生的能量,5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生的能量,6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产生的能量,有氧呼吸的第一、第二阶段产生的能量较少,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产生大量能量。
(3)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完成有氧呼吸的第二、第三阶段;进入线粒体参与氧化分解的物质是丙酮酸。
(4)人体内血红蛋白携带的O2进入组织细胞的线粒体内至少要通过红细胞膜、毛细血管上皮细胞共两层、细胞膜、线粒体两层膜,共6层膜。
(5)人体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由于一部分能量储存在乳酸中未被释放出来,因此释放的能量较少;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的实验装置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菌
②相同时间后,C、E浑浊度相同
③为使实验更精确,可在D瓶的液面覆盖一层油脂
④甲、乙两实验属于对比实验,其中的无关变量需要相同且适宜
⑤B和D中是否有酒精生成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进行检测
⑥CO2的多少还可以通过观察溴麝香草酚蓝溶液是否由蓝变黄来检测
A.①③④⑤B.①③④⑤⑥C.①③④D.③④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细胞内糖分解代谢过程如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酵母菌细胞能进行过程①②或过程①③
B.人体细胞的线粒体中能进行过程①
C.低温下苹果细胞中过程①②的速率降低
D.乳酸菌细胞中能进行过程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合F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它的合成路线如下:
请认真分析和推理回答下列问题:
(1)化合物C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E→F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
(2)写出化合物C与乙酸反应生成酯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化合物B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B的同分异构体(不包括B)共有___________种:
①苯环上只有两个取代基 ②能与FeCl3溶液显紫色,
(4)工业上以苯酚()和烃W为主要原料制备有机物3-乙基-1,6-己二酸的合成路线流程图如下:
提示:3-乙基-1,6-己二酸的结构简如下图:
①写出X、Z的结构简式:
X:_______________,Z:_____________;
②写出苯酚与W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室中鉴别细胞死活,常用“染色排除法”.例如:用台盼蓝染色,死细胞会被染成蓝色,而活细胞不着色,从而判断细胞死活.该实验所利用的细胞膜特性或功能是( )
A.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B.保护细胞内部结构
C.流动性
D.选择透过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主要用于摄取特殊大分子物质,其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网格蛋白参与细胞膜的内陷运动B.该过程需要细胞识别,不消耗能量
C.囊泡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D.该过程会导致细胞膜的膜面积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群落演替的总趋势是( )
A.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
B.物种多样性的减小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
C.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
D.物种多样性的减小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