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6.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母虎和雄狮交配产下了“狮虎兽”,说明了并不是所有物种间都存在生殖隔离现象
B.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也就是新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
C.猎豹和斑马通过相互选择都形成了善于奔跑的特点
D.基因型为Dd的高茎豌豆逐代自交的过程中,纯种高茎的基因型频率在增加,表明豌豆正在进化

分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解答 解:A、母虎和雄狮交配产下了“狮虎兽”,“狮虎兽”不能产生可育后代,故说明了不同物种间存在生殖隔离现象,A错误;
B、生物多样性有三个层次:基因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B错误;
C、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如猎豹和斑马通过相互选择都形成了善于奔跑的特点,C正确;
D、由于基因频率不变,所以豌豆种群没有进化,D错误.
故选:C.

点评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是学习的重点知识.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要注意辨析,种群基因频率改变意味着生物进化了,但不一定产生新的物种.新物种的产生必须要经过生殖隔离.生殖隔离的产生不一定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如多倍体的形成.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黑龙江省七台河市高一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5秋•黑龙江期中)关于单细胞生物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整个生物体只由一个细胞构成

B.能独立生活

C.不能完成呼吸、生殖等复杂的生命活动

D.能够趋利避害,适应环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纳米银由于抗菌性能良好而被广泛应用于食物容器、个人护理品等商品中,但其释放到水环境中的风险也引起了研究者的重视.用单细胞小球藻研究纳米银的毒性,开展了如下实验.请回答:(图乙系列3起点为4)

(1)用计数法研究“纳米银”对小球藻生长的抑制情况,结果如图甲,据图可知纳米银在黑暗条件下的毒性更强.实验中需要使用血细胞(血球)计数板和显微镜对小球藻进行计数.
(2)用溶氧法进一步探究不同浓度纳米银对小球藻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结果如图乙.
①材料用具:不同浓度的纳米银溶液,培养液,小球藻若干,密闭锥形瓶若干,溶氧测定仪,蒸馏水等
②实验步骤:
第一步:将小球藻平均分为A、B两组,A、B组又各分为②6小组并编号,分别放入密闭锥形瓶中培养.
第二步:A、B组中的实验组都分别加等量的不同浓度的纳米银溶液,对照组加等量蒸馏水.
第三步:A组全部放在4000LX光照条件下培养,B组全部放在黑暗条件下培养,温度等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培养10分钟后,检测各个锥形瓶中溶氧量的变化.
③实验结果:如图乙,其中系列1表示水体中的初始溶氧量,则系列2表示A组实验数据.若不加纳米银,小球藻的光合作用强度约为每分钟溶解氧1.0.
④实验结论:纳米银能抑制光合和呼吸,且对呼吸作用的抑制更为显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图1表示光合作用过程概要的模式图,其中①~④表示化学反应,A~H代表物质.图2表示将某绿藻细胞悬浮液放入密闭的容器中,在保持一定的pH和温度时,给予不同条件时细胞悬浮液中溶解氧浓度变化的模式图,据图回答问题(初始状态溶氧量为210μmol):

(1)从绿藻中提取色素时,所得滤液颜色偏黄,则可能漏加的化学药品是CaCO3
(2)在图2中乙处光照开始后,溶解氧浓度稍有增加,但第6min后不再增加而稳定,第6min后净光合作用速率小于(填“小于”“大于”或“等于”)呼吸作用速率.
(3)在图2中丙处若添加的是14CO2,发现7s后有多达12种产物含有放射性,而5s内的代谢产物中含有放射性的基本只有一种物质,该物质最可能是E(填图1中字母).若在图2中丁处加入使光反应停止的试剂,则正确表示溶氧变化的曲线是a~g中的e.
(4)若在图2中丁处给予一定的条件,使溶解氧的变化如图中的b,预计1min后,绿藻细胞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为12.5μmol.若绿藻在特定条件下的光合速率为图2中的c,且呼吸速率与图2所示一致,则在该条件下每天光照至少8h绿藻才能正常生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最新研究表明,寨卡病毒(RNA 病毒)可以感染或者杀死大脑神经细胞.寨卡病毒由蚊虫传播,通过血液感染,目前没有药物可以治疗寨卡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病毒仅含有核糖体这一种细胞器
B.合成宿主细胞核酸的原料,也可以用于合成该病毒的核酸
C.该病毒侵染大脑神经细胞时只将RNA注入,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胞外
D.培养寨卡病毒的培养基中需要加入血清、血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回答下列关于草原生态系统的问题:
(1)草原上不同地段上分布着种类和密度不同的牧草在水平方向上它们通常呈镶嵌分布.草原群落有(填“有”或“没有”)垂直结构.
(2)图甲示研究者对草原上四种主要蝗虫密度对牧草产量(牧草产量=牧草补偿量一蝗虫取食量)影响的实验结果;图乙为农业部门对某次“亚洲小车蝗”的爆发和防治过程中种群密度的调查结果.

①甲图所示结果为研究者依据实验结果建立的数学模型.当狭翅雏蝗密度为5头/m2时,牧草产量最大,说明蝗虫只有达到一定量才会导致危害,因为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②若图乙是对蝗虫的幼虫跳蝻进行调查所获得的结果,则该调查采用的方法是样方法.为探究治理蝗灾的最好措施,农业工作者分别采用了农药防治和生物防治的方法.由图乙可知,图中a、b、c、d点进行了农药防治,随农药使用次数的增多防治效果变差;图中e点引入害虫的天敌进行生物防治,利用生物间的捕食、寄生等种间关系,使防治效果持久而稳定.
(3)严重的草原火灾会破坏生态系统,但适当的“地面火”能烧掉枯枝落叶,加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还可使部分位置获得更多光线,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利于植被生长.火灾后的草原演替的过程中,生物种类、数量及有机物含量的变化趋势是增加(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图甲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简图,“→”表示碳的流动方向;图乙为某植食性动物迁入该生态系统后的种群增长速率变化曲线;图丙表示该草原引入外来物种野兔,研究人员根据调查了f年间野兔种群数量的变化,绘制的λ值变化曲线.

(1)图甲中各种组成成分,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紧密联系,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甲图中代表生产者、次级消费者、分解者的字母依次是E、D、C.
(2)在该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中,假如某动物摄入体内的能量为n,该动物粪便中的能量为36%n,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为48%n,则该动物同化的能量为64%n.若该生态系统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为400kJ,则次级消费者最多可得到能量16kJ.
(3)图甲中食物链上的相邻物种之间存在着捕食关系,相邻物种的某些个体行为与种群特征为对方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这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4)图乙中,在第t1年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植食性动物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60只全部标志后释放,一个月后进行第二次捕捉,共捕获未标志的80只,标志的20只.估算该植食性动物种群在这一环境中的K值是600只.
(5)丙图中d-e年,野兔种群数量下降(增加、降低或不变),其年龄组成是衰退型;种群呈“J”型增长时间段为a-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在下列物质中,属于体液的一组是(  )
①胆汁   ②唾液   ③血浆  ④淋巴   ⑤原尿  ⑥脑脊液  ⑦细胞内液   ⑧胃液.
A.③⑤⑦⑧B.①②③④⑥C.②③④⑥⑦⑧D.③④⑥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关于细胞癌变、衰老和凋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对生物个体来说,细胞凋亡是细胞生命历程中非正常的变化
B.衰老细胞细胞内的呼吸作用减慢,细胞核体积减小
C.细胞凋亡后,新的细胞才产生
D.癌细胞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导致癌扩散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