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3.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肝细胞中产生二氧化碳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B.高尔基体膜与细胞膜成分相似,在结构上直接联系
C.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并非都依赖于细胞膜上的受体
D.乳酸菌无氧呼吸分解葡萄糖过程中所释放的能量除转移至ATP外,其余的都储存在乳酸中

分析 1、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
2、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无氧呼吸由于不同生物体中相关的酶不同,在植物细胞和酵母菌中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在动物细胞和乳酸菌中产生乳酸.
3、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可归纳为三种主要方式:①通过体液的作用来完成的间接交流,如内分泌细胞分泌→激素进入→体液体液运输→靶细胞受体信息→靶细胞,即激素→靶细胞;②相邻细胞间直接接触,通过与细胞膜结合的信号分子影响其他细胞,即细胞←→细胞.如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③相邻细胞间形成通道使细胞相互沟通,通过携带信息的物质来交流信息.即细胞←通道→细胞.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解答 解:A、人的细胞产生二氧化碳是在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场所是线粒体基质,A错误;
B、高尔基体膜与细胞膜成分相似,都主要由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构成,但是二者在结构上是间接联系,是通过具膜的小泡联系的,B错误;
C、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并非都依赖于细胞膜上的受体,如高等植物相邻细胞间可以通过胞间连丝联系,不需要细胞膜上的受体,C正确;
D、乳酸菌无氧呼吸分解葡萄糖过程中所释放的能量除转移至ATP外,其余的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当然还有部分能量没有释放出来,而是储存在乳酸中,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细胞呼吸的方式、场所及过程、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的方式,难度适中,这也是高考的高频考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在一个细胞周期中,最可能发生在同一时期的是(  )
A.染色体复制和细胞体积略微增大B.染色体数目加倍和DNA的复制
C.中心粒复制和纺锤体的出现D.着丝点的分裂和染色单体形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四分体数、染色体数和DNA数的比是(  )
A.1:2:4B.1:2:2C.1:1:4D.4:2: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  )
A.减数第二次分裂B.减数第一次分裂C.减数分裂前间期D.无丝分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8.下图关于芍药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过程中CO2和[H]的变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过程①发生在叶绿体类囊体的薄膜上,过程④发生在线粒体的内膜上
B.过程⑦发生在线粒体中
C.过程⑤⑥均需要[H]和ATP提供还原剂和能量
D.过程①③产生的[H]是相同的物质,过程⑧在线粒体中进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如图1为研究渗透作用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漏斗内溶液(S1)和漏斗外溶液(S2)为两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漏斗内外起始液面一致.若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则实验起始时S1和S2浓度大小关系为S1>S2.渗透平衡时的液面差为△h,此时S1和S2浓度大小关系为S1>S2
(2)若实验中漏斗内溶液(S1)为30%蔗糖溶液,漏斗外溶液(S2)为30%葡萄糖溶液(注:蔗糖分子不能穿过半透膜),则实验中S1液面的变化情况是:B.
A.保持不变                B.先下降后上升
C.先上升后下降          D.上升
(3)图2中半透膜模拟的是成熟植物细胞中的原生质层.
(4)植物叶片表皮上分布有大量的气孔,气孔结构如图2所示.当组成气孔的细胞(保卫细胞)吸水后,会膨胀变形,气孔开启;反之细胞失水收缩,气孔关闭.光照是影响气孔开闭的主要因素,经实验测定鸭跖草的气孔在光下张开时,保卫细胞的钾浓度高,远远高于周围细胞中的钾浓度,在黑暗中气孔关闭时,保卫细胞钾浓度低.有人提出钾离子对气孔开度有影响.(若植物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为25℃.)
请利用下列材料和用具,设计实验验证钾离子对气孔开度(即开启的程度)的影响.要求完善实验步骤.预测实验结果,并回答问题.
①实验材料与主要用具:新鲜蚕豆叶:0.5%KNO3溶液:0.5%NaNO3溶液、蒸馏水、显微镜、镊子、载玻片、盖玻片、恒温箱、培养皿、台灯.
②实验步骤:
a取3个洁净的培养皿,编号为甲、乙、丙;
b在甲培养皿中加适量的0.5%KNO3溶液,在乙培养皿中加等量的0.5%NaNO3溶液,在丙培养皿中放等量的蒸馏水.
c撕蚕豆叶表皮若干分别放入上述3个培养皿中,放入25℃恒温箱中,使溶液温度达到25℃;
d将培养皿置于人工光照条件下照光半小时;
e分别制作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气孔的开度
③预测实验结果甲培养皿中的表皮气孔开度大,乙.丙培养皿中的表皮细胞气孔开度相同,都较小.;
④将叶表皮放入25℃恒温箱中的主要原因是25℃是光合作用的适宜温度,在培养皿中加入0.5% NaNO3溶液的目的是排除NO3-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1982年,美国科学家将人的生长激素基因转移到了小鼠体内,得到了超级小鼠,此转基因技术的受体细胞是(  )
A.去核卵细胞B.受精卵细胞C.乳腺上皮细胞D.任意体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我国科学家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含高赖氨酸蛋白基因(sb401)的表达载体导入玉米细胞,最终培育出“转高赖氨酸蛋白基因(sb401)玉米”.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sb401基因可以通过PCR技术在短时间内大量扩增,该过程为:目的基因DNA受热后解链,引物与单链相应互补序列结合,然后在耐热的DNA聚合酶(或Taq酶)作用下进行延伸,如此重复循环多次.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为了便于sb401基因与Ti质粒连接,应怎样处理含该基因的DNA分子和质粒?用同一种限制酶同时切割含该基因的DNA分子和质粒.
(2)③过程为重组质粒导入农杆菌的过程,常用常用钙离子(或氯化钙)溶液处理农杆菌,使其转化为感受态.⑥过程得以实现,与Ti质粒上的标记基因密切相关.
(3)目的基因能否在玉米植株中维持和表达其遗传特性的关键是目的基因是否插入受体细胞的染色体DNA分子上.这需要通过检测才能知道,检测采用的方法是DNA分子杂交技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肠道病毒EV71为单股正链RNA(+RNA)病毒,是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如图为该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增殖过程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患儿痊愈后若再次感染该病毒,相应的记忆细胞会迅速产生抗体消灭病毒
B.病毒基因的表达需要宿主细胞提供逆转录酶
C.过程①②③过程所需的模板、原料和酶均相同
D.假定病毒基因组+RNA含有7500个碱基,其中A和U占碱基总数的60%.以病毒基因组+RNA为模板合成一条子代+RNA的过程需要碱基G和C共6000个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