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8.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底物可选用过氧化氢
B.用对比实验法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
C.在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需要设置空白对照进行比较
D.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可分别调查跳蝻的种群密度和土壤中微小动物的丰富度

分析 1、过氧化氢在高温下易分解,因此不适宜用于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
2、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实验中采用了对比实验法;
3、对酵母菌计数时,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满血细胞计数板的计数室,周围液体应用吸水纸吸去,如果酵母菌数量多,还应稀释后再计数;
4、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常用的是样方法.活动能力大的动物常用标志重捕法.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因此不适于用样方法、标志重捕法调查的是种群密度;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研究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解答 解:A、酶可以催化过氧化氢分解,温度也能加速过氧化氢的分解,所以若要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不能选择过氧化氢溶液作为底物,A错误;
B、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的实验中,运用了有氧和无氧的两组实验进行对比进行实验,B正确;
C、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时,由于有前后的自身对照,因此可不设置空白对照实验,C错误;
D、调查跳蝻的种群密度可用样方法,调查土壤中微小动物的丰富度可用取样器取样法,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和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等相关知识,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取材是否合适、实验选用的鉴定试剂是否合理、实验条件控制是否得当及实验设计是否合理等,这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有关于发酵技术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腐乳最外部有一层致密的皮,这层皮就是由毛霉的直立菌丝构成的
B.在氧气充足、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C.长期放置的酒表面会出现一层膜,这层膜是醋酸菌在液体表面繁殖形成的
D.泡菜腌制过程中,泡菜坛表面会长出一层白膜,这层白膜是产膜酵母大量增殖形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某植物的高杆(D)和矮杆(d),抗病(T)和易感病(t)两对性状独立遗传,某基因型为DdTt的植株甲作为父本进行测交,产生了一株基因型为DDdTt的植株乙(联会时,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分别移向两极,另一条随机移向任一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植株甲测交产生乙的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B.乙产生的原因是父本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未分离
C.乙植株通过减数分裂可以产生8种类型的配子
D.乙植株自交后代矮杆抗病植株所占的比例为$\frac{1}{4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通过以下四个材料,请分析判断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材料一:19世纪末,欧文顿(E.Overton)注意到脂溶性的化合物通过细胞膜的速度比非脂溶性的化合物快.
材料二:1925年,荷兰科学家发现,红细胞膜所含的脂质若铺展成单分子层的话,其面积等于细胞表面积的两倍.
材料三:通过表面张力的实验发现,细胞的表面张力比水与油之间的表面张力要小得多.有人在脂肪与水的模型中加入极少量的蛋白质,结果表面张力就降低了很多.
材料四:取两种不同的海绵动物,使其细胞分散成单个的,然后掺在一起混合培养,发现只有同种的细胞才结合.
A.材料一说明细胞膜之中含有脂质
B.材料二说明脂质分子在细胞膜上以双分子层的形式排列
C.材料三说明细胞膜不是单纯由脂质构成的,可能还含有蛋白质
D.材料四说明细胞间的识别与糖蛋白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澳洲某小岛上生活着两种棕榈科植物.研究认为在200万年前,它们的共同祖先迁移到该岛时,一部分生活在pH较高的石灰岩上,开花较早;另一部分生活在pH较低的火山灰上,开花较晚.由于花期不同,不能相互授粉,经过长期演变,最终形成两个不同的物种.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这两个物种的形成是定向变异的结果
B.最初迁移到该岛时,两个种群的基因库差别较大
C.花期不同阻碍了基因交流,最终形成了生殖隔离
D.若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圆明园遗址公园是距离北京市中心最简单、较为完善的湿地生态景观.这里生活着多种多样的沉水植物(多种水草)、挺水植物(荷、菖蒲、芦苇等)和陆生植物.还生活着以蝗虫为主的多种昆虫.水中有螺、沼奸、鱼类.此外还有蛙、蛇、鹭、野鸭以及野化的家猫等动物,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圆明园遗址公园中的沉水植物生长于水域的中央区域,挺水植物生长于近岸的浅水,陆生植物分布于离岸较远处,形成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2)对动物类群进行解剖分析时,发现各类动物的消化道内容物如表(√表示有此类残骸)
动物
类群
消化道内容物
植物昆虫沼虾鱼类野化的家猫
蝗虫
沼虾
鱼类
野化的家猫
①表中所含内容,与完整的生态系统相比缺乏的成分有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②圆明园遗址公园中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蝗虫、螺、沼虾、鱼类,鱼类与螺之间的种间关系为竞争和捕食.
③若用大量的杀虫剂消灭蝗虫等害虫,不利于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稳定因为蝗虫等害虫是食物链的重要环节,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
(3)近年来,圆明园遗址公园为了改善水系景观,有计划的清除多种野生植物,扩大荷花等几种观赏植物的种植面积,此举对圆明园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是生物多样性下降,自我调节能力降低,抵抗力稳定性降低.
(4)圆明园是北京市金线侧褶蛙的唯一产区,为探究这一物种在该地区的种群密度,对其进行了取样研究,第一次捕获120只,记录并做标记后释放,两周后,再次捕获的100只中有15只带有此标记,此环境中大约有金线侧褶蛙800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某二倍体植物的花瓣有白色、紫色、红色、粉红色四种,由两对基因(A、a和B、b)控制,花瓣颜色的形成原理如下图所示.研究人员将白花植株的花粉授给紫花植株,得到的F1全部表现为红花,然后让F1进行自交得到F2.回答下列问题:

(1)基因A和a不同的根本原因两者的脱氧核苷酸(或碱基)序列不同.
(2)F1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
(3)有人认为A、a和B、b基因是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也有人认为A、a和B、b基因分别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①若A、a和B、b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F2中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白花:紫花:红花:粉红花=4:3:6:3.如果从减数分裂的角度看,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是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②若A、a和B、b基因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考虑交叉互换及突变).则F2中的表现型比例为紫色:红色:白色=1:2: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如图是生物体内常见的一些发生在膜结构上的生命活动过程,请分析下列说法其中描述较为科学的是(  )
A.过程①一般发生在神经元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中,同时伴随Na+的内流而植物体一般没有该过程
B.过程②一般发生在幼嫩的植物细胞和植物的分生组织中,图中反应场所为高尔基体膜
C.过程③发生在叶绿体内膜上,其中红光促进该反应发生的速度要大于其余单色光
D.过程④是真核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必要阶段,蛔虫能进行此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是人体细胞中两种重要有机物B、E的元素组成及相互关系图,关于此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E→G发生的场所主要是细胞核,G→B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

B.B的多种重要功能与b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及空间结构有关

C.E中e的排列顺序决定了B中b的排列顺序

D.如果观察细胞中E和G的分布,需要用盐酸处理生物材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