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在植物体内生长素含量是很少的
B、在植物体内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从形态学上的顶端运输向基部
C、在植物体内生长素的运输都不需要能量
D、单侧光下燕麦胚芽鞘顶端的生长素可从向光侧横向运输到背光侧
考点: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
专题:
分析:植物激素是指植物体内一定部位产生,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在植物体内,合成生长素最活跃的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的种子.生长素大部分集中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如:胚芽鞘、芽和根的顶端分生组织、发育的果实和种子等处.在植物体内生长素的运输方式有极性运输,极性运输是一种主动运输,需要能量,从植物体形态学上的上端运输到形态学的下端.
解答: 解:A、植物激素具有高效性,所以在植物体内生长素含量是很少的,A正确;
B、在植物体内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从形态学上的上端运输到形态学的下端,B正确;
C、在植物体内生长素的运输方式有极性运输,极性运输是一种主动运输,需要能量,C错误;
D、单侧光下燕麦胚芽鞘顶端的生长素可从向光侧横向运输到背光侧,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植物生长素的化学本质、运输及作用特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干扰素是治疗癌症的重要物质,每300L人血液只能提取1mg干扰素,因而其价格昂贵,平民百姓用不起.但美国有一家公司用基因工程技术合成了价格低廉、药性一样的干扰素.
(1)从人的淋巴细胞中提取能指导干扰素合成的
 
,并使之与一种叫质粒的DNA结合,然后移植到酵母菌细胞内,从而让酵母菌来
 

(2)科学家陈炬在这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他成功地把人的干扰素基因嫁接到了烟草的DNA分子上.两个DNA分子(或片段)能够嫁接在一起的基础是
 

(3)烟草具有了抗病毒能力,这表明烟草体内产生了
 
,由此可见,烟草和人体合成蛋白质的方式是
 
(相同的或不同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甲图表示燕麦幼苗生长素浓度与作用的关系;乙图表示将一株燕麦幼苗水平放置,培养一段时间后的生长情况;丙图表示燕麦胚芽鞘.

(1)甲图中,根和芽的最适宜生长素浓度分别为
 
mol/L、
 
mol/L.c点生长素浓度对根生长的效应是
 
,对芽生长的效应是
 

(2)乙图中b侧生长素浓度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a侧,这是由于
 
引起的,a侧生长素对茎生长的效应是
 

(3)为验证在单侧光照射下,丙图燕麦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A段而不是发生在B段.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请帮助其完成下列有关实验过程:
①实验材料及用具;燕麦胚芽鞘,一侧开孔的硬纸盒,薄云母片,光源等.
②实验过程;给以右侧单侧光照射,在下列图中绘出插入云母片的位置,并在下面用文字说明.

③实验结果:
a.
 
.b.
 
.c.
 

④实验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列关于细胞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某种植物甲、乙两品种的体细胞杂交获得的杂种植株与甲、乙两品种杂交后代的染色体数目相同
B、去除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和将动物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均需酶处理
C、聚乙二醇可诱导植物原生质体融合或动物细胞融合
D、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原理是细胞膜流动性和细胞全能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人的红细胞吸收K+是需要消耗能量的,其ATP的合成场所是(  )
A、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
B、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C、只有细胞质基质
D、只有线粒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如图是两种二倍体植物细胞(甲、乙)融合并培育新植株的过程,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过程①需要将植物组织置于含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的低渗溶液中
B、过程2要用聚乙二醇等方法诱导原生质体融合,主要依据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原理
C、过程4、5、6需要根据生长发育进程更换不同的培养基
D、最终得到的植株相对于甲、乙而言发生了染色体数量变异,不具有可育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将叶面积相等的甲、乙两种植物的叶片分别放置在相同的、温度适宜且恒定的相同容积的密闭小室中,给予充足的光照.若实验一段时间后,甲叶片所在小室中的CO2浓度较乙低,则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乙两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都将逐渐下降
B、甲叶片的呼吸强度可能比乙低
C、在该时间段内甲叶片的积累有机物一定比乙低
D、甲固定CO2的能力可能较乙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研究发现两种现象:
①给动物注射从某种细菌获得的物质甲后,此动物对这种细菌具有了免疫能力;
②动物体内的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物质乙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为浆细胞.
则这两种物质中(  )
A、甲是抗体,乙是抗原
B、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原
C、甲是抗原,乙是淋巴因子
D、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如表是探究温度对酵母菌种群密度(个/mL)影响的实验结果,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时间/h 0 2 4 6 8 10 12 14 16
10℃下培养 10 10 13 15 16 17 18 19 20
20℃下培养 10 12 14 25 48 75 110 165 348
30℃下培养 10 25 55 80 100 115 120 125 125
A、研究过程需要注意防止培养液被杂菌污染,以免使实验结果偏大
B、研究中需要使用显微镜、血球计数板、盖玻片等实验工具
C、可以预计,随着培养时间的推移,20℃条件下酵母菌种群最大密度比10℃条件下大
D、实验结果表明,20℃左右培养酵母菌是获得较大种群数量的良好温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