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相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水浴加热条件下,蔗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
B. 盐酸水解后的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经健那绿染液染色后呈蓝绿色
C. 常温条件下,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呈现紫色
D. 常温条件下,核糖核酸与甲基绿作用呈现绿色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重庆十一中特优班高一下期中考试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20mL后,会出现的现象是
A.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10mL
B.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
C.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
D.输入的Na+中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云南玉溪第一中学高一下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遗传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该遗传病是由于编码某种跨膜蛋白的基因缺失了三个碱基对。该遗传病不影响患者的生存及生育能力。对该遗传病进行调查,发病率为1/2500。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B.发病率的调查要选择足够多的患者进行调查
C.若随机婚配该地区有99/2500的人其体内细胞有致病基因
D.通过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能降低该遗传病的发病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云南玉溪第一中学高一下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相对性状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同种生物一群个体中,若仅考虑一对等位基因,可有4种不同的交配类型
B.最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F2的表现型比为3∶1
C.若要鉴别和保留纯合的抗锈病(显性)小麦,最简便易行的方法是自交
D.通过测交可以推测被测个体产生配子的数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云南玉溪第一中学高一下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是细胞膜结构示意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E与细胞识别有关
B.C兼有亲水性和疏水性
C.A在细胞膜内侧和外侧均匀分布
D.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B的种类和数量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云南曲靖第一中学高一下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一种无毒蛇的体表花纹颜色由两对基因(D和d,H和h)控制,这两对基因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与性别无关。花纹颜色和基因型的对应关系如下表:
基因型 | D、H同时存在 (D H 型) | D存在、H不存在 (D hh型) | H存在、D不存在 (ddH 型) | D和H都不存在 (ddhh型) |
花纹颜色 | 野生型(黑色、橘红色同时存在) | 橘红色 | 黑色 | 白色 |
现存在下列三个杂交组合,请回答下列问题:
甲:野生型×白色→F1:野生型,橘红色,黑色,白色
乙:橘红色×橘红色→F1:橘红色,白色
丙:黑色×橘红色→F1:全部都是野生型
(1)甲组杂交方式在遗传学上称为 ,属于假说一演绎法的 阶段,甲组杂交F1代四种表现型比例是 。
(2)让乙组后代F1中橘红色无毒蛇与另一纯合黑色无毒蛇杂交,杂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是 。
(3)让丙组F1中的雌雄个体交配,后代表现为橘红色的有120条,那么表现为黑色的杂合子理论上有 条。
(4)野生型与橘红色个体杂交,后代中白色个体所占比例最大的亲本基因型组合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云南曲靖第一中学高一下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表所示有关物质鉴定的实验,不正确的是
选项 | 鉴定的物质 | 实验材料 | 实验试剂 | 实验结果 |
A | 还原糖 | 苹果或梨 | 斐林试剂 | 砖红色沉淀 |
B | 脂肪 | 柑橘 | 苏丹Ⅲ或苏丹Ⅵ | 橘黄色或红色 |
C | 蛋白质 | 鸡蛋清 | 双缩脲试剂 | 紫色 |
D | 淀粉 | 土豆片 | 碘液 | 蓝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云南曲靖第一中学高一下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将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种豌豆个体间行种植,另将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种玉米个体间行种植,具有隐性性状的一行植株上所产生的F1是
A.豌豆和玉米的显性和隐性比例都是3∶1
B.豌豆都为隐性个体,玉米既有显性又有隐性
C.豌豆都为隐性个体,玉米既有显性又隐性个体
D.玉米都为隐性个体,豌豆既有显性又有隐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江西省、宜春一中高三7月联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生物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片段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B.基因内增加一个碱基对,只会改变肽链上一个氨基酸
C.染色体组整倍性变化必然导致基因种类的增加
D.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都能产生新基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