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分析题图:图1中,A表示呼吸作用.生产者同化的能量(70+23+3+14)×103kJ/m2•y=1.1×105kJ/m2•y.:植食性动物同化的能量(9+4+0.5+2.5)×103kJ/m2•y=16×103kJ/m2•y,而能量来源是有机物输入2和生产者,则来源于植食性动物的能量为14×103kJ/m2•y.肉食性动物同化的能量(0.25+5.1+2.1+0.05)×103kJ/m2•y=7.5×103kJ/m2•y,而能量来源是有机物输入5和植食性动物,则来源于植食性动物的能量为2.5×103kJ/m2•y.
2、分析图2:图2中表示该种群呈S型曲线增长,E点时,种群数量达到K值,即环境容纳量.
解答 解:(1)图1中,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是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和输入有机物中的化学能,但主要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第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为23+70+14+3=110×103kJ/m2•y,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为14×103kJ/m2•y,所以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frac{14}{110}$×100%≈12.7%.
(2)某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能量的去向包括:自身呼吸消耗、流向下一个营养级、被分解者分解利用和未被利用,所以图1中A表示呼吸作用,未利用部分的能量在生物体内以有机物中化学能的形式存在.
(3)地震后植被破坏严重,流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减少,所以除生产者外其它营养级需要补偿能量输入.输入肉食动物的能量=14+2-4-9-0.5=2.5,而肉食动物输出的能量=2.1+5.1+0.05+0.25=7.5,所以肉食性动物需补偿输入的能量值至少为7.5-2.5=5×103kJ/m2•y.
(4)由图2可知,种群密度在C点时,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值最大,即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最大;在E点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数量不再增加,表示该种群数量已达到环境容纳量(K值).
(5)地震后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地震毁损的自然保护区内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断恢复的过程属于次生演替.
(6)清除田间杂草和鱼塘中肉食性的“黑鱼”,用生态学观点分析,其目的是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故答案为:
(1)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 12.7%
(2)细胞呼吸(或呼吸作用) 有机物中化学能
(3)植被受损,流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减少;减轻植被恢复的压力(答出前者即给分) 5
(4)C E
(5)次生
(6)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点评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生态系统的功能,重点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要求考生识记能量流动的过程、特点、意义,掌握能量传递效率的相关计算,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答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淋巴T细胞到刺激后都不断进行分裂 | |
B. | 一小部分淋巴B细胞分化为记忆细胞 | |
C. | 吞噬细胞受刺激后能特异性识别甲型H1N1流感病毒 | |
D. | “甲流感疫苗”与病毒结合使其失去侵染宿主细胞的能力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甲、乙所代表的物质运输方式没有共同点 | |
B. | 图乙的物质运输方式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 |
C. | 图乙所示的细胞可能是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 | |
D. | 效应B细胞分泌免疫球蛋白的过程可用图乙中的跨膜运输方式表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蓝球藻和绿藻都能通过叶绿体的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 |
B. | 癌细胞中糖蛋白和核糖体的数量明显少于衰老细胞 | |
C. | 没有线粒体的细胞也有可能进行有氧呼吸 | |
D. | 细胞分化导致细胞的遗传物质有所差异,于是细胞的形态和功能产生差别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