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下图为人体某个细胞所经历的生长发育各个阶段示意图,图中①~⑥为各个时期的细胞,a~c表示细胞所进行的生理过程。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的衰老和死亡一定会导致人体的衰老和死亡

B.⑤与⑥的基因相同,而细胞内的mRNA不相同

C.⑤内细胞核中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为:

D.与①相比,②的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增大,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能力增强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甘肃天水一中高二兰天班上月考一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神经细胞在静息时具有静息电位,受到适宜刺激时可迅速产生动作电位,这两种电位可通过仪器测量。A、B、C、D均为测量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天津市武清区等五区县高三上期中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植物体细胞杂交必须先制备原生质体

B.科学家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培育出了“白菜-甘蓝”杂种植株

C.诱导植物原生质体融合可用聚乙二醇作为诱导剂

D.用于培养的植物器官或组织先要进行灭菌处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辽宁省盘锦市高三上11.2周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γ-氨基丁酸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脑内的γ-氨基丁酸浓度降低可引起焦虑症。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突触小体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B.γ—氨基丁酸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过程与线粒体有关

C.γ—氨基丁酸作用于突触前膜后,将使突触前膜的钠离子内流

D.γ—氨基丁酸作用于突触后膜后,不会是突触后膜的电位逆转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江西省高三上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专题】进入冬季,部分城市出现严重雾霾,与秸秆野外焚烧有一定关系。为破解秸秆处理瓶颈,微生物专家力图通过微生物降解技术使秸秆能尽快腐烂掉,增加土壤肥力。缓解环境污染。试分析并回答有关问题:

(1)专家研制的降解秸秆的催腐剂是十余种能分解纤维素的霉菌、细菌和酵母菌的组合。其中 在细胞结构上与其他两者不同。

(2)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其中的葡萄糖苷酶可以将 分解为

(3)微生物专家为从发黑的树干上分离出有分解纤维素能力的高产菌株,制备了选择培养基,将菌液进行一系列 ,从而得到单个菌落,再采用 方法进行鉴定,得到右图的菌落。那么,图中降解纤维素能力最强的菌株是 (填图中序号)。

(4)图中所示培养基从物理状态上看,属于 培养基。

(5)为探究催腐剂在不同条件下对玉米秸秆的分解作用,将经过灭菌处理的秸秆平分成下表的甲、乙、丙三组,均放在无菌环境条件下进行培养,得到如下实验现象:该实验还存在不完善之处,请你说出其中一点

组别

催腐剂

温度/℃

实验现象

25

第25天落叶还没变化

25

第25天落叶完全腐烂

35

第18天落叶完全腐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江西省高三上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概念除哪项外,均可用下图来表示( )

A.1表示固醇,2~4分别表示脂质、磷脂、性激素

B.1表示核糖核苷酸,2~4分别表示含氮碱基、核糖、磷酸

C.1表示糖类,2~4分别表示单糖、二糖、多糖

D.1表示双层膜的细胞结构,2~4分别表示线粒体、叶绿体、细胞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黑龙江哈尔滨六中高二文上期中考生物A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与病原体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抗体可以进入细胞消灭寄生在其中的结核杆菌

B.抗体抵抗病毒的机制与溶菌酶杀灭细菌的机制相同

C.Rous肉瘤病毒不是致癌因子,与人的细胞癌变无关

D.人体感染HIV后的症状与体内该病毒浓度和T细胞数量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黑龙江哈尔滨六中高二文上期中考生物A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免疫的说法,错误的是

A.若抗原再次进入人体内不能被浆细胞特异性识别

B.花粉引起体内毛细血管扩张不属于免疫过程

C.艾滋病患者死亡的直接原因可能是其他病原体引起的严重感染

D.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在抵抗外来病原体和抑制肿瘤方面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黑龙江哈尔滨六中高二理上期中考生物A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与下图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图一中abcde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a表示感受器

B.图一②的结构决定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C.图二①中递质释放至②中主要借助于突触前膜的主动运输

D.图二中发生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