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8.关于神经细胞产生兴奋的过程,叙述正确的是(  )
A.静息时,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这时K+会大量内流
B.受刺激后,膜对Na+通透性增加,Na+会大量内流,直至膜电位反转
C.静息时膜外Na+浓度明显高于膜内,兴奋时有可能膜内Na+浓度反而高于膜外
D.兴奋过的膜会恢复外正内负的电位,从而与正在兴奋的相邻部位产生局部电流,再由局部电流的刺激重新兴奋

分析 神经细胞内K+明显高于膜外,而膜外Na+明显高于膜内.静息时,由于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使膜外阳离子多于膜内,所以外正内负.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钠离子内流,使膜内阳离子浓度高于外侧,所以表现为内正外负.之后,在膜上由于存在钠钾泵,在其作用下,将外流的钾离子运输进膜内,将内流的钠离子运出膜外,从而成膜电位又慢慢恢复到静息状态.

解答 解:A、静息时,由于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使膜外阳离子多于膜内,所以外正内负,A错误;
B、受刺激后,膜对Na+通透性增加,Na+会大量内流,直至膜电位反转,B正确;
C、兴奋时大量Na+内流,此时Na+的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因此膜内Na+浓度始终低于膜外,C错误;
D、兴奋的膜电位为外负内正,从而与未兴奋的相邻部位产生局部电流,再由局部电流的刺激未兴奋部位产生兴奋,兴奋过的膜短时间内不会再兴奋,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物质跨膜运输方式,要求考生掌握物质跨膜运输方式,掌握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产生的机理,能将两者结合答题,属于考纲理解层次的考查.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实验题

8.小球藻是一种单细胞藻类,是鱼类等海洋生物的饵料,其生长状况受紫外线B波段(UV-B)辐射量的影响.科学家探究UV-B辐射量对小球藻生长影响的实验,其结果如下:
培养皿编号UV-B辐射剂量(J/m2小球藻相对增长率
A0020×104
A10.227×104
A20.826×104
A31.614×104
A42.210×104
A53.06×104
实验设计如下:
(一)材料用具:含小球藻的培养液、紫外灯(产生UV-B)、培养箱、培养皿、固定液、显微镜等.
(二)请你补充实验步骤:
(1)取6个培养皿,编号为A0、Al、…A5,分别加入等量含小球藻的培养液.
(2)将上述6个培养皿分别置于辐射量为0、0.2、0.8、1.6、2.2和3.0(J/m2)的紫外灯下,给予照射后,放入同一培养箱,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
(3)一段时间后,取出A0~A5,分别吸取等量样液,固定后观察计数并记录.
(三)利用计数板可在显微镜下对小球藻进行直接计数.计数板是一个特制的可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玻片,样品就滴在计数室内.每个计数室由25×16=400个小格组成,容纳液体的总体积为0.1mm3.现将1mL小球藻样品加9mL蒸馏水充分稀释后,用无菌吸管吸取少许使其自行渗入计数室,并用滤纸吸去多余液体.
现观察到图中计数室所示a、b、c、d、e5个中格80个小格内共有小球藻50个,则上述1mL样品中约有菌体2.5×107个.
(四)请完成对实验的分析:
(1)在实验所用的辐射剂量中,能促进小球藻生长的剂量有0.2J/m2和0.8J/m2
(2)该实验还应设置平行实验组B0~B5,同时进行重复实验求平均值,其目的是减少实验误差.
(3)若将A0中的小球藻培养一段时间后,种群密度稳定在8×106个/mL,则A0中小球藻数量增长最快时,种群密度约为4×106个/mL.
(4)该实验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在一定范围内(少量的)UV-B辐射量可促进小球藻的生长,辐射量过高则会抑制小球藻的生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将绿色叶片放在暗处几小时,然后把此叶片一半遮光,一半曝光.经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后发现一半变蓝,一半没有变蓝.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放在暗处几小时的目的是消耗掉原有的淀粉
B.该实验中一张叶片可以相互对照,无需另设对照组
C.该实验证明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
D.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光照时间长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有糖类参与构成的物质是(  )
A.RNAB.乙醇C.胰岛素D.生长激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3.以下是斯他林和贝利斯发现动物体内某激素的部分实验:
提出问题:胰液的分泌是如何调节的?
做出假设:不是神经调节,而是化学调节促使胰腺分泌胰液.
实验过程:
A狗小肠黏膜+稀盐酸+砂子$\stackrel{研磨}{→}$提取液$\stackrel{注入}{→}$B狗的血液$\stackrel{结果}{→}$胰腺分泌胰液
请回答:
(1)斯他林和贝利斯通过取狗的小肠黏膜(与稀盐酸、砂子混合研磨后)制成提取液来彻底排除神经调节对胰液分泌的影响.
(2)实验中,A狗与B狗应该是无关变量.
(3)由于缺乏对照实验,仅通过该实验,并不能认定实验假设是正确的,要证明实验假设是正确的,请参照题中实验过程,补充完善以下实验:
稀盐酸+砂子$\stackrel{研磨}{→}$提取液$\stackrel{注入}{→}$B狗的血液$\stackrel{结果}{→}$胰腺不分泌胰液
(4)斯他林和贝利斯把小肠黏膜分泌的这种化学物质称做促胰液素,这是人类发现的第一种激素.该激素只能促使胰腺分泌胰液,这体现了激素调节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的特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乙肝疫苗的接种需在一定时期内间隔注射三次,其目的是(  )
A.使机体产生更多数量的抗体和淋巴细胞
B.使机体产生更多种类的淋巴细胞
C.使机体积累更多数量的疫苗
D.使机体产生更强的非特异性免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研究小麦的结构及生理过程,有利于指导农业生产,提高产量.

(1)图甲为小麦叶肉细胞内某些代谢过程中物质变化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生理过程,X、Y代表不同过程产生的物质.写出①②过程的总反应式CO2+H2O$→_{叶绿体}^{光能}$(CH2O)+O2,④过程发生的场所是线粒体.X的结构简式是A-P~P~P,小麦叶肉细胞内能合成X的细胞结构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Y代表的物质是丙酮酸.
(2)图乙是探究小麦在光照等环境因素影响下光合速率变化的示意图.t1→t2,水光解加快、O2释放增多,是由于光合色素吸收光能增加,光合色素存在于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缺Mg导致叶绿素合成受阻,红光、蓝紫光光谱的吸收显著减少;t2→t3限制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是二氧化碳浓度;t4后短暂时间内,叶绿体中[H]含量减少(“增加”或“减少”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B.捕食者的存在可促进被捕食者进化
C.突变和基因重组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D.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生物进化的结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河南省许昌市高一上期中生物试卷(二)(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对细胞能量转换有重要意义的一组细胞器是( )

A.中心体和核糖体 B.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C.叶绿体和线粒体 D.液泡和类囊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