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析图:图甲①是感受器,②是传入神经,③是神经中枢,④是传出神经,⑤是效应器.图乙中,1是突触小泡,2是突触前膜,3是突触间隙.图丙中X、Y是两个轴突末梢.
2、静息电位在神经细胞膜内外的表现是外正内负,动作电位在神经细胞膜内外的表现是外负内正.
解答 解:(1)据图1知有神经节的一侧为感受器,即①为感受器;静息状态膜内负电位,受刺激后膜内变为正电位,即接受刺激部位的膜内电位变化为负→正.刺激结构④时,会产生具体效应的结构是效应器,该结构在组成上包括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
(2)图乙中的1表示突触小泡,该结构由高尔基体形成.1突触小泡中物质是神经递质.
(3)假如图3中的Y来自图1中的A,图3中的X来自大脑皮层,当感受器接受一个刺激后,导致效应器产生反应,则Y释放的神经递质对突触后膜具有兴奋作用,同时可以推测,如果大脑皮层发出的指令是对这个刺激不作出反应,则X释放的物质对突触后膜具有抑制作用.
(4)缩手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当我们取指血进行化验时,针刺破手指的皮肤,但我们并未将手指缩回.这说明一个反射弧中的低级中枢要接受高级神经中枢的控制.
(5)③处是神经中枢,处理传入神经传入的信息,而发出分析处理后的信息所以刺激②,⑤效应器没有反应,说明②处的信息由于神经中枢的破坏而传不到,故②具有传入功能,同理刺激④,⑤发生反应,说明④具有传出功能.
故答案为:
(1)①负→正 效应器 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
(2)突触小泡 高尔基体 神经递质
(3)兴奋 抑制
(4)非条件 高级神经中枢(大脑皮层)
(5)刺激②,⑤没有反应,但在A处能测到电位变化,说明②具有传入功能;刺激④,⑤发生反应,说明④具有传出功能
点评 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的内容,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及考生的识图、分析能力.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沼气工程充分利用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 | |
B. | 图中二氧化碳主要产生于线粒体 | |
C. | 配制动物细胞培养液时,加入的糖不可选用图中的二糖 | |
D. | 沼气的产生是消费者、分解者共同作用的结果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福建师大附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正常情况下,转氨酶主要分布在各种组织细胞内,以心脏和肝脏含量最高,在血浆中含量很低。当某种原因使细胞膜通透性增高或因组织坏死细胞破裂后,可有大量转氨酶进入血浆。这项事实可作为下列哪项结论的证据
A.内环境是不稳定的,其稳态是不存在的
B.内环境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可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
C.稳态的动态变化将不利于机体的正常代谢
D.内环境的稳态不受细胞代谢过程的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2 | B. | 3 | C. | 4 | D. | 5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用蒸馏水活化酵母细胞 | |
B. | 采用小火或间断加热的方法溶解海藻酸钠 | |
C. | 在CaCl2溶液中形成凝胶珠 | |
D. | 将固定化酵母细胞装填反应柱进行发酵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由造血干细胞形成淋巴细胞的过程中,细胞内mRNA和蛋白质发生了改变 | |
B. | 浆细胞在特异性识别抗原后,自身能合成并分泌抗体消灭抗原 | |
C. | 吞噬细胞能识别抗原,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中的作用是不完全相同的 | |
D. | 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结合并使其裂解死亡的过程属于细胞凋亡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大麦种子和花生种子含水量低是因为它们所含亲水性物质较少 | |
B. | 代谢旺盛的组织、器官含水量较高 | |
C. | 生物的含水量因生物种类的不同而有所差别 | |
D. | 不同生物含水量不同与其生存环境有关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①③ | B. | ②④ | C. | ②③ | D. | ①④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