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别 | 实验处理 | 实验结果 | |
对照组 | - | 错误次数 | 到达平台所需时间/s |
8.76 | 22.7 | ||
实验组 | 向海马区注射0.5mmol/L的缓冲液溶解的鹅膏蕈氨酸1pL | 36.23 | 243.2 |
分析 1、突触:神经元之间接触的部位,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端膨大部位--突触小体与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相接触而形成.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由突触前膜以胞吐的形式释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兴奋在突触处传递的形式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2、基因突变: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做基因突变.
解答 解:(1)分析题干信息和表格可知:表中用来判断大鼠定位与海马区神经元有关的指标是:大鼠寻找水下隐蔽的平台的错误次数和到达平台所需时间.
(2)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以胞吐的形式释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突触后膜上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
(3)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的联系有关,尤其与大脑皮层的海马区有关.
(4)鹅膏蕈氨酸是一种神经毒素,它与突触后膜上的毒蕈碱受体结合,从而导致海马区神经元死亡或者缺失.
(5)经DNA序列分析表明,患者神经元突触末端βA4蛋白质的第711位的缬氨酸变成了苯丙氨酸,有的则是第670位和671位的赖氨酸和甲硫氨酸变成了天冬氨酸和亮氨酸,由此可知这是基因突变造成氨基酸替换的结果.
故答案为:
(1)错误次数和到达平台所需时间
(2)胞吐 化学信号变为电信号
(3)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的联系
(4)突触后膜
(5)基因突变
点评 本题考查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从题干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安徽省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所示为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类型的装置,下列现象中能说明酵母菌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的是
A.装置1中红色液滴左移,装置2中红色液滴不移
B.装置1中红色液滴左移,装置2中红色液滴右移
C.装置1中红色液滴不移,装置2中红色液滴右移
D.装置1中红色液滴右移,装置2中红色液滴左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活细胞都可产生酶,酶可在细胞外起作用 | |
B. | 酶是由有分泌功能的细胞产生的并且能调节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物质 | |
C. | 酶都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所有的酶与双缩脲试剂作用都可产生紫色反应 | |
D. | 所有的酶都只能在常温、常压和中性环境中发挥作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肌细胞的细胞膜上有协助葡萄糖运输的载体 | |
B. | 细胞膜上的受体是细胞间信息交流所必需的结构 | |
C. | 线粒体内膜上只分布着合成ATP 的酶 | |
D. | 核膜是单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鱼类 | |
B. | 生活在卧龙自然保护区的所有大熊猫 | |
C. | 生活在呼伦贝尔大草原的所有羊 | |
D. | 生活在北京的所有老年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血糖平衡的调节是在神经、激素的共同调节作用下完成的 | |
B. | 糖尿病人必须及时服用胰岛素,使血糖含量维持在正常水平 | |
C. | 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是通过载体并消耗ATP完成的 | |
D. |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在血糖平衡调节过程中起拮抗作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氨基酸、脂肪酸、核苷酸都含有氮元素 | |
B. | 胰高血糖素、性激素、生长激素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均呈紫色 | |
C. | 细胞内结合水/自由水的值,种子萌发时比休眠时低 | |
D. | 哺乳动物血液中钙离子含量高,会出现抽搐症状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