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5.观察细胞结构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低倍镜下物像清晰,换高倍镜后视野变暗,可以调节细准焦螺旋使视野变亮
B.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神经细胞,可以观察到核糖体等结构
C.视野中有异物,转动目镜发现异物不动,则异物一定在物镜上
D.观察D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制作口腔上皮细胞装片时用盐酸处理可以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同时也会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

分析 1、高倍显微镜的操作流程:在低倍镜下观察清楚,找到物像→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镜观察→调节反光镜或光圈使视野变亮,同时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可见.
2、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1)用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保持细胞原有的形态;(2)用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将染色体上的DNA和蛋白质分离,便于染色剂与DNA结合;(3)用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对DNA和RNA进行染色.

解答 解:A、低倍镜下物像清晰,换高倍镜后视野变暗,可以调节光圈或反光镜使视野变亮,A错误;
B、核糖体属于亚显微结构,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B错误;
C、视野中有异物,转动目镜发现异物不动,则异物可能在物镜或玻片上,C错误;
D、观察D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制作口腔上皮细胞装片时用盐酸处理可以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同时也会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细胞观察实验、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步骤等,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的是(  )
A.葡萄糖B.血红蛋白C.二氧化碳和氧气D.氨基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的科学技术成果与所运用的科学原理有错误的是(  )
A.抗虫棉--基因工程B.青霉素高产菌株--基因突变
C.“黑农五号”大豆品种--基因重组D.中国荷斯坦牛--基因重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如图表示人体内环境部分调节方式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③所代表的调节方式迅速、准确,作用时间短暂,但作用范围比较广泛
B.①和③所代表的两种调节方式共同协调,相辅相成,地位平等
C.体温调节可能涉及①②③三种方式
D.方式③中的信息传递不通过体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如图是某种生物的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试据图回答:
(1)图中[2]结构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
(2)太阳光能通过图中结构[4]叶绿体的光合作用后,才能被生物利用.
(3)细胞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是由[11]线粒体供给.
(4)若该细胞是西瓜红色果肉细胞,则色素主要存在于[14]液泡.
(5)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都有,但功能有所不同的是[5]高尔基体.
(6)如果该细胞是低等植物细胞,则图中还应该有中心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201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日本科学家大隅良典,以表彰他在细胞自噬机制研究中取得的成就.自噬实则是细胞通过降解自身的非必需成分来提供营养和能量,也可以降解一些毒性成分以阻止细胞损伤和凋亡.上世纪90年代初,大隅良典通过利用常见的酵母进行一系列实验后,发现了对细胞自噬机制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因.基于这一研究成果,他随后又阐明了自噬机制的原理,并证明人类细胞也拥有相同的自噬机制.在适应饥饿或应对感染等许多生理进程中,细胞自噬机制都有重要意义.此外,细胞自噬基因的突变会引发疾病,因此干扰自噬过程可以用于癌症和神经系统疾病等的治疗.
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其结构简单,是研究生命科学的理想微生物.细胞内受损后的线粒体释放的信号蛋白,会引发细胞非正常死亡.如图表示酵母菌中线粒体发生的“自噬”现象,细胞通过“自噬作用”及时清除受损线粒体及其释放的信号蛋白的过程.

据以上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1)线粒体增大膜面积的方式是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增大内膜表面积,从代谢的角度分析,其现实意义是为催化有氧呼吸的酶提供更大的附着面积.
(2)受损线粒体的功能逐渐退化,会直接影响有氧呼吸(细胞呼吸).细胞及时清除受损的线粒体及信号蛋白的意义是避免细胞非正常死亡(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3)与溶酶体产生直接相关的细胞器是高尔基体,图中水解酶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自噬体内的物质被水解后,废物排出细胞外,对细胞有用的物质则在细胞内再利用,由此推测,当细胞养分不足时,细胞“自噬作用”会增强 (增强/减弱/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如图表示在不同生命活动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过程没有姐妹染色单体B.该图表示两次有丝分裂
C.c过程可能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D.d过程没有同源染色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关于DNA和RNA的比较,叙述错误的是(  )
A.构成的五碳糖不同B.在细胞内存在的主要部位不同
C.DNA和RNA都是双链D.构成的碱基不完全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如图为细胞膜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很多研究成果有力支持“脂溶性物质易透过生物膜,不溶于脂质的物质不易透过生物膜”这一事实.这证明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中有脂质.
(2)图中④物质运输的方式是主动运输,判断的主要依据是需要载体蛋白,要消耗能量.
(3)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B的厚度变小,这说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4)丽藻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离子浓度相差很大,说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5)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的方式为胞吐,这种方式不需要(需要或不需要)穿过质膜,需要(需要或不需要)消耗能量.
(6)红细胞渗透失水的过程中,①的速率大于②的速率.(大于、小于或等于)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