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
(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
(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
2、图中①为质粒的提取,②为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③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④为组织培养过程.
解答 解:(1)质粒是一种裸露的、结构简单、独立于细菌拟核DNA之外并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双链环状DNA分子,它在基因工程中起运载体体的作用.
(2)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步骤主要包括四步:①目的基因的获取;②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③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④目的基因的检测与表达.其中,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该过程需要限制酶、DNA连接酶这两种工具酶的参与.重组质粒在组成上除β-胡萝卜素基因、启动子和终止子以外,还应含有标记基因,用于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导入.
(3)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可用DNA分子杂交技术;故可采用DNA分子杂交技术检测β-胡萝卜素基因是否插入到水稻的DNA上.
(4)过程④为利用水稻细胞培养成植物体的过程,运用了细胞工程中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该技术的理论依据是细胞具有全能性.
(5)食用“黄金大米”是否安全,可从正反两方面回答,只要符合题意均可.如不安全.因担心营养成分改变;或安全.因实质性等同、多环节且严谨性评价、至今未发现影响健康实例.
故答案为:
(1)DNA 运载体/载体
(2)基因表达载体构建 限制酶、DNA连接酶 标记基因
(3)DNA分子杂交
(4)植物组织培养 细胞具有全能性
(5)不安全.担心出现滞后效应/新的过敏源/营养成分改变
安全.实质性等同、多环节且严谨性评价、至今未发现影响健康实例
点评 本题比较基础,考查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和植物组织培养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和植物组织培养的条件及即可正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色盲女子的每一个卵细胞必有色盲基因 | |
B. | 祖父色盲则孙女必有色盲基因 | |
C. | 外祖父色盲则外孙有一半是色盲 | |
D. | 色盲男子每个精子都有色盲基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脊髓灰质的后角比前角小,传出神经从脊髓灰质的后角进入 | |
B. | 刺激d处引起肌肉收缩属于反射 | |
C. | 刺激b处在c处会出现神经递质 | |
D. | 所有的神经中枢都集中在脊髓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原核生物细胞不含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 | |
B. | 真核生物细胞都有细胞核 | |
C. | 真核生物以DNA为遗传物质,部分原核生物以RNA为遗传物质 | |
D. | 真核生物细胞具有生物膜系统,有利于细胞代谢有序进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上述过程说明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 |
B. | 乙、丙两个种群能进行基因交流,因为他们的基因库差异不大 | |
C. | 甲、丙两个种群存在地理隔离,但两种群的基因频率相同 | |
D. | 若丙种群中BB个体占81%,Bb个体占18%,bb个体占1%,则B基因频率为9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细胞液渗透压升高 | B. | 大鼠的排尿量减少 | ||
C. | 垂体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多 | D. | 下丘脑接受刺激产生渴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该细胞一定是次级卵母细胞或极体 | |
B. | 该细胞的子细胞DNA数一定为16 | |
C. | 该细胞无同源染色体 | |
D. | 该细胞若为雄蜂的精母细胞,可能发生了交叉互换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省盐城市高一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5秋•盐城校级期末)下列生物中没有细胞结构的是( )
A.草履虫 B.艾滋病毒 C.卵细胞 D.细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