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变异、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
B、“精明的捕食者”策略有利于增加物种的多样性
C、突变产生的有利变异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D、物种形成本身表示生物类型的增加
考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专题: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解答: 解:
A、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A正确;
B、“精明的捕食者”策略:捕食者一般不能将所有的猎物吃掉,否则自己也无法生存.捕食者一般不会将所有的猎物都吃掉,这样就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   B正确;
C、在自然选择过程中,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C错误;
D、物种的形成必然要经过生殖隔离,使自然界的生物种类增加,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在解题时要掌握知识的关键所在,比如要知道: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来决定的;生物进化的过程实质上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研究物种间的差异,关键是研究它们能否形成生殖隔离;研究物种的迁徙规律,应该以种群为单位,而不是以个体为单位.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激素弥散在全身的体液中,一经靶细胞接受即被灭活
B、大面积烧伤易引起感染的原因是非特异性免疫能力降低
C、脑干内有呼吸中枢、语言中枢等主要的生命活动中枢
D、病毒侵入机体后,体内的吞噬细胞、T细胞和浆细胞都具有识别功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如图表示有限环境中某一种群增长的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K值是环境条件所允许达到的种群数量最大值;
②在K值时,种群的增长率最大;
③如果不考虑迁人迁出等其它因素,在K值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
④假设这是鱼的种群,当种群达到K值吋开始捕捞,可持续获得最高产量.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列关于体液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人体内的所有液体统称为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内液少于细胞外液
B、内环境即细胞外液,它是所有组织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其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应保持相对稳定
C、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消化道吸收的营养物质都进入毛细血管由血浆运输
D、淋巴、组织液和血浆三者的化学成分相似,其中淋巴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某条肽链由88个氨基酸缩合而成,其中共有氨基6个,甲硫氨酸5个且在肽链中的位置为7、27、56、78、88,甲硫氨酸的分子式为C5H11O2NS,以下叙述错误的有(  )项
①合成该多肽的氨基酸共有N原子数目94个;
②去掉甲硫氨酸得到5条肽链,肽键数目会减少10个;
③该88肽去掉甲硫氨酸后得到的5条肽链,相对分子质量减少13;
④去掉甲硫氨酸后得到的多肽与原88肽相比,O原子数目减少1个.
A、1B、2C、3D、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已知某哺乳动物黄色毛(Y)对白色毛(y)为显性,但是雌性个体无论基因型如何,均表现为白色毛.该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1)如果想依据子代的表现型判断出性别,下列各杂交组合中,能满足要求的是
 

①yy×YY  ②Yy×yy   ③YY×Yy  ④Yy×Yy
(2)如果一只黄色个体与一只白色个体交配,生出一只白色雄性个体,则该个体的基因型是
 
;再生出一只白色雄性个体的几率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在一定实验条件下,测得某植物的光合作用如图(一)所示,细胞呼吸如图(二)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
 

(2)影响图(一)中a曲线P点上下移动的主要外界因素是
 
.P点是在氧气充足条件下测得的,则氧气浓度应大于
 
%.
(3)若此植物为阴生植物,在实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改为生长状况相同的阳生植物,则图(一)a曲线的L点向
 
方向移动.
(4)与图(一)相比,测图(二)曲线时最显著区别的外界条件是
 

(5)绘制曲线图:图(一)中光合作用强度是用CO2吸收量(mol/h)表示的,如果改为用O2的吸收量(mol/h)表示,请在答题卡坐标图中绘出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曲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列有关肽键写法中,不正确的是(  )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酵母菌是常用的实验材料.以下是我校生物兴趣小组同学通过实验探究酵母菌的某些生理特点做的一系列实验.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实验一.图1是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的实验装置,其操作步骤是:取适量新鲜的食用酵母菌分成两等份,分别放在大小相同的锥形瓶A和B中,向其中各注入一定量配置好的酵母菌培养液,然后将装置放到适宜的环境中培养,观察实验现象.
在该操作中B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再连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目的是
 

(2)实验二.同学想探究在一定条件下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规律.在一定量的酵母菌培养液中放入活的酵母若干,在适宜的温度下进行培养,定期进行抽样镜检.第五天检测时某同学先将培养液摇匀后取培养液1ml加100ml自来水稀释100倍,再用血球计数板进行镜检,视野下的酵母数分布如图2所示.根据统计结果可知第五天的酵母菌的种群密度约是
 
个/mL.为了绘制出酵母菌在一定量的培养液种群数量增长的规律图解,是否要测定第一天放入的酵母种群数量?
 
为什么?
 

该同学的操作中有处错误,请指出并加以改正
 

(3)实验三.下表是在氧气充足时三种不同培养条件下测得的酵母菌数(×106/mL).
培养时间(天)12345678
A0.85.25.64.82.00.80.40.08
B0.80.42.02.83.23.63.23.0
C0.80.40.100000
实验研究的三种条件分别是:
条件一:无菌水10mL,加入干酵母液0.1mL,环境温度28℃.
条件二:培养液10mL,加入干酵母液0.1mL,环境温度28℃.
条件三:培养液10mL,加入干酵母液0.1mL,环境温度5℃.
①三种条件对应的组别编号依次是
 

②A组测定数据中,培养一天和培养六天的酵母菌数均为0.8×106个/mL,你认为两时间段的酵母菌细胞结构和生理特征相同吗?
 
并说明理由
 

(4)实验四.图3是用来研究温度对酵母菌酒精发酵的影响装置.广口瓶内含有悬浮在10%葡萄糖溶液中的2.5g酵母,实验记录的是玻璃管中小液滴移动的距离(单位:cm),结果如下表.
时间/min10℃15℃20℃25℃36℃
100.20.40.70
201.01.31.60.1
30.11.92.22.80.2
40.23.13.34.40.3
50.34.04.44.40.4
通过相关数据分析可知,酵母菌酒精发酵的最适温度应在
 
.实验过程中玻璃管中液滴右移的相应体积是否为酵母菌发酵过程中产生的CO2的实际值?为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