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回答下列与实验室提取芳香油有关的问题:
(1)植物芳香油的提取可采用的方法有压榨法、 和 。
(2)芳香油溶解性的特点是不溶于 ,易溶于 ,因此可用 作为提取剂来提取芳香油。
(3)橘子果实含有芳香油,通常可用 作为材料提取芳香油,而且提取时往往选用新鲜的材料,理由是 。
(4)对材料压榨后可得到糊状液体,为除去其中的固体物获得乳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 。
(5)得到的乳状液加入氯化钠并放置一段时间后,芳香油将分布于液体的 层,原因是
。加入氯化钠的作用是 。
(6)从乳状液中分离得到的芳香油要加入无水硫酸钠,此试剂的作用是 。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分析有关科学探究的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研究发现,多种入侵植物的种子有光条件下的发芽率显著高于无光对照。紫茎泽兰是外来入侵物种,作为入侵的第一步,发芽应该与其强入侵力有关。科学家希望通过实验,探讨紫荆泽兰种子的光萌发机制是否和其他入侵植物相同,并且研究光照、温度如何共同影响紫茎泽兰种子的萌发。
实验材料及器材:紫茎泽兰种子(千粒重48mg);培养皿
实验步骤:
1、在培养皿内垫2层吸附足够量水的滤纸,每个培养皿内装入40粒种子。
2、控制不同组别培养皿的光照处理为:
A组:黑暗;B组:铝箔纸覆盖(可见光范围内,铝箔纸覆盖的透光率为0.23%);C组:全光照
3、上述A、B、C三组培养皿中种子的处理方式为:
1-3号培养皿为25℃;4-6号培养皿为5℃;7-9号培养皿为-20℃。
例如A1、A2、A3: 25℃; A4、A5、A6:5℃;A7、A8、A9:-20℃。
4、以子叶展开为正常发芽标准,对种子发芽进行统计,当连续3天无新发芽种子出现,即视为发芽过程结束。
1.根据实验背景和实验目的,提出本实验的假设 。
2.A组中每一个温度条件下都设置3个培养皿的目的是 。
实验结果:
记录各培养皿内种子的发芽数为:
培养皿号 | 发芽数(粒) | 培养皿号 | 发芽数(粒) | 培养皿号 | 发芽数(粒) |
A1 | 11 | A2 | 12 | A3 | 13 |
A4 | 11 | A5 | 11 | A6 | 14 |
A7 | 0 | A8 | 0 | A9 | 0 |
B1 | 24 | B2 | 25 | B3 | 23 |
B4 | 23 | B5 | 24 | B6 | 24 |
B7 | 0 | B8 | 0 | B9 | 0 |
C1 | 25 | C2 | 24 | C3 | 25 |
C4 | 25 | C5 | 24 | C6 | 24 |
C7 | 0 | C8 | 0 | C9 | 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已知玫瑰的花色由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调控。A基因控制色素合成(A为显性基因决定色素出现,AA和Aa的效应相同)。B基因为修饰基因.深化颜色的深度(B为显性基因,决定修饰效应出现,BB和Bb的修饰效应相同)。现有亲本P1 (纯种,白色)和P2 (纯种,萦色),杂交实验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杂交实验结果,玫瑰的花色遗传应遵循 定律.
(2)亲本中P1的基因型是 ,P2的基因型是 。
(3)从F2中选取一粒开白色花的种子,在适宜条件下培育成植株。为了鉴定其基因型,将其与F1杂交,得到子代种子;种植子代种子,待其长成植株开花后,观察其花的颜色。
①若所得植株花色为 .且比例为 ,则该开白色花种子的基因型为 。
②若所得植株花色为 ,且比例为 。则该开白色花种子的基因型为 。
③若所得植株花色为 ,且比例为 。则该开白色花种子的基因型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在某生态系统的调查中,得到以下信息,请根据相关信息作答:
(1)连线:结合图1,并依据能量传递效率10%-20%,请在图2中,将能量①②③④与ABCDE存在的对应关系,用线段连接起来。
(2)请在图3中,将能量流经D营养级的示意图补充完整(用箭头和文字表示)。
(3)该生态系统中捕食关系的食物链可以表示为 ;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能量的传递效率为 %(保留小数点后1位)。
(4)从能量输入和输出角度看,该生态系统输入生物群落的能量将 (选填“增加”、“减少”、“基本不变”),原因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某实验小组用小球藻进行实验,探究影响光合速率的因素。他们将一定量的小球藻浸入适宜且相同温度的培养液的试管中:以自炽灯作为光。移动台灯可改变光与试管的距离:C02浓度分别设置为0.03%和0.05%,根据实验结果绘制成曲线1、曲线2(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C、D两点的光合速率,可见限制D点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 。EF段 不再成为光合速率的主要限制因素,若C处突然关闭台灯,叶绿体中C3含量的变化是 。
(2)F点的含义是 。若用缺镁培养液培养小球藻,其他条件不变,F点应向 移。
(3)该小组又做了探究小球藻最适生长温度的预实验,实验结果见下表:
请根据预实验结果,设计进一步的探究实验:
材料用具:小球藻若干、人试管若干、含CO2缓冲液的培养液、水浴锅(控制温度)、量筒等。
该实验应控制好的两个主要无关变量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葡萄发酵可产生果酒、果醋,请利用相关的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如下图表示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的物质变化,④过程需要 适宜条件。
(2)将葡萄榨成汁后分别装入相应的发酵瓶中,在温度等适宜的条件下进行发酵,如下图所示。发酵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均需排气一次。据图分析,操作错误的是 ,发酵结束后,检验甲发酵过程中产物的方法是 。
(3)自己在家中制作的果醋很容易腐败,而包装瓶上写着105 ℃高温瞬时的果醋瓶上写着“不含任何防腐剂,最长保质期为一年”,其中的奥秘是 。
(4)在下图中用曲线表示正常果酒发酵阶段酵母菌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化情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如下图是某生命科学研究院利用玉米种子作为实验材料所做的一些科学实验。请认真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取B株幼苗的茎尖进行组织培养(B→C),发育成植株D,取其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E→F),又发育成为F植株。
①从生殖方式上分析,B→D属于 生殖。
②从细胞分裂方式上分析,B→D→E→F过程中分别发生了 (分裂类型)。
③从遗传特点上分析,D和F性状表现的特点是 。
(2)①、②是将纯种黄色玉米种子搭载飞船进行失重和宇宙射线处理。③是从太空返回的玉米种子种植后的高大植株,④是③自花受粉所结的果穗,其上出现了从来没有见过的红粒性状。那么,这种性状的出现是 结构改变引起的,属于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由于人类的活动,云南滇池多次在夏季出现由蓝藻爆发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请回答下列问题:
(1)滇池蓝藻爆发时湖面漂浮着一层绿膜,有人认为这是绿藻而不是蓝藻。对此,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是否具有 来判断。如果比较滇池水体的pH,则早上比傍晚要 。
(2)夏季气温偏高是滇池蓝藻爆发的原因之一,从本质上看这是人为污染超过了滇池生态系统的 ,而温度是通过影响细胞内 来影响蓝藻的生长的。
(3)环保部门怀疑某工厂是污染源之一,并对其排污口进行了检测。检验员沿河顺流每隔100 m取水样一次,依次编号为①~⑨(已知⑤号水样正对工厂排水口),对各水样进行了如下处理:首先,检测水样中的蓝藻数量(A组);然后,滤除水样中全部蓝藻后,每份水样分为三等份,编号B、C、D,其中B、C组分别添加适量的N和P,D组不添加;再在各组中加入等量的蓝藻,放置在阳光下若干天,最后检测水样中蓝藻数量,统计数据如下表(蓝藻数量单位:百万细胞/mm3)。
水样编号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⑦ | ⑧ | ⑨ |
A组(原 始水样) | 0.2 | 0.3 | 0.3 | 1 | 10 | 10 | 7 | 7 | 6.5 |
B组(添 加N) | 1 | 1.5 | 2 | 2.5 | 20 | 19 | 18 | 17 | 18 |
C组(添 加P) | 8 | 9 | 9.5 | 10 | 11 | 9.5 | 7.5 | 7.5 | 7 |
D组(无 添加) | 0.2 | 0.2 | 0.3 | 1 | 10 | 9 | 7 | 7 | 6.5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科学家将培育的异源多倍体的抗叶锈病基因转移到普通小麦中,育成了抗叶锈病的小麦,育种过程见图。图中A、B、C、D表示4个不同的染色体组,每组有7条染色体,C染色体组中含携带抗病基因的染色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异源多倍体是由两种植物AABB与CC远缘杂交形成的后代,经 方法培育而成,还可用植物细胞工程中 方法进行培育。
(2)杂交后代①染色体组的组成为 ,进行减数分裂时形成 个四分体,体细胞中含有 条染色体。
(3)杂交后代②中C组的染色体减数分裂时易丢失,这是因为减数分裂时这些染色体 。
(4)为使杂交后代③的抗病基因稳定遗传,常用射线照射花粉,使含抗病基因的染色体片段转接到小麦染色体上,这种变异称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