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7.如图表示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内环境稳态是由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实现
B.若①表示免疫活性分子,则①包括抗体、淋巴因子等
C.若②表示促甲状腺激素,其分泌量仅受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调节
D.血糖浓度与胰岛素之间通过负反馈调节维持含量的相对稳定

分析 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
(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和化学成分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
(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
(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
(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解答 解:A、由图可知,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A正确;
B、免疫活性分子包括抗体、淋巴因子等,B正确;
C、若②表示促甲状腺激素,其分泌量受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甲状腺激素的共同调节,C错误;
D、血糖浓度升高后,胰岛素分泌增加,促进血糖浓度降低,可见血糖浓度与胰岛素之间通过负反馈调节维持含量的相对稳定,D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稳态的概念、调节机制、意义等知识,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浙江省绍兴市高二上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蛋白质具有水溶性和脂溶性部分

B.通常情况下,分子式为C63H103O45N17S2的链式多肽化合物中最多含有16个肽键

C.n条由m个氨基酸组成的肽链中,完全水解共需要(m-n)个水分子

D.无线粒体的生物细胞无法进行需氧呼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省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若在图中C和D两点的细胞膜表面安放电极,中间接记录仪(电流左进右出为+),当给B点施加适宜刺激,兴奋在神经细胞间传递时,检测到的结果在图2中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染色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可能导致染色体的结构或基因序列的变化.下列甲、乙分别表示两种常染色体之间的“交叉互换”模式,丙、丁、戊分别表示某染色体变化的三种情形.下列有关叙述的是(  )
A.甲可以导致戊的形成B.甲可以导致丁或戊的形成
C.乙可以导致戊的形成D.乙可以导致丙或丁的形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2.下列关于细胞知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硝化细菌、霉菌、水绵的细胞都含有核糖体、DNA和RNA
B.能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不一定含有线粒体,含线粒体的细胞每时每刻都在进行有氧呼吸
C.细胞分化使各种细胞的遗传物质有所差异,导致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
D.蛙红细胞、人脑细胞、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并不都有细胞周期,但这些细胞内的化学成分都在不断更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如图表示反射弧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内填数字,横线上填汉字)
(1)反射弧是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4]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的.当手指无意触到针尖时,会发生缩手反射,该反射活动中,兴奋的传导方向是1→2→3→4→5(用图中的数字和“→”表示).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通过突触来传递的,该部位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组成.突触小泡中含有作为信号的化学物质是神经递质.
(3)取指血进行化验,当针刺手指时,并未发生缩手反射,原因是该反射受到高级中枢的控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为研究酵母菌种群密度的动态变化,某同学用1 000mL的锥形瓶作为培养容器,棉塞封口,装入200mL培养液,接种酵母菌后在适宜条件下培养,培养过程中(  )
A.用血球计数板计数,不同时间取样后显微镜视野中酵母菌细胞数量先增加后减少
B.最初一段时间内酵母菌以”J”型方式增长
C.氧气的消耗量等于二氧化碳的产生量
D.可直接从静置的培养瓶中取出培养原液稀释后进行计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有关人体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凋亡是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B.造血干细胞的分化程度比胚胎干细胞的分化程度高
C.衰老个体中,细胞都处于衰老状态
D.在适宜条件下,癌变细胞能无限增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植物快繁技术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一种,如利用一个兰花茎尖就可以在一年内生产出400万株兰花苗.该技术的原理、兰花苗的性状、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能保持稳定性的原因依次是(  )
A.细胞的分化、性状基本相同、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B.细胞的全能性、性状完全相同、有丝分裂
C.细胞的全能性、性状基本相同、有丝分裂
D.细胞分裂、性状不同、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