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4.酵母菌既能进行有氧呼吸也能进行无氧呼吸.同学们分有氧和无氧两组完成了“有氧和无氧条件下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的实验,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接种酵母菌前,应对培养液和培养用具进行灭菌处理
B.应在每天的相同时间从试管中吸出等暈培养液计数
C.为确保获得的数据准确可靠,可分别进行2〜3组重复实验
D.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呈“J”型增长,无氧条件下呈“S”型增长

分析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实验的注意事项:
(1)由于酵母就是单细胞微生物,因此计数必须在显微镜下进行;显微镜计数时,对于压线的酵母菌,应只计固定的相邻两个边及其顶角的酵母菌.
(2)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前,需将试管轻轻振荡数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少误差.
(3)每天计算酵母菌数量的时间要固定.
(4)溶液要进行定量稀释.
(5)本实验不需要设置对照和重复,因为该实验在时间上形成前后对照,只要分组重复实验,获得平均值即可.

解答 解:A、为了防止杂菌的污染,接种酵母菌前,应对培养液和培养用具进行灭菌处理,A正确;
B、应在每天的相同时间从试管中吸出等暈培养液计数,B正确;
C、为确保获得的数据准确可靠,可分别进行2〜3组重复实验,C正确;
D、酵母菌只能在有氧呼吸时能够大量繁殖,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呈“S”型增长,无氧条件下不增长,D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的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使用方法、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判断生物是否为需氧型生物,依据是细胞中有无线粒体结构
B.若判断细胞是否为植物细胞,依据是细胞中有无叶绿体结构
C.依据有无核膜结构,可将细胞生物分为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
D.依据能否进行光合作用,可将生物分为自养生物和异养生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关于种群和群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利用性引诱剂通过降低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从而使种群的密度下降
B.呈“S”型增长的池塘鱼类在$\frac{K}{2}$时捕捞可获得最大日捕获量
C.种群呈“J”型增长的模型Nt=N0λt中,种群数量增长率λ不变
D.自然群落的演替过程中一般物种丰富度越来越大,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广东省梅州市高二上第一次月考理科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DNA分子结构具有多样性的原因是( )

A.磷酸和脱氧核糖排列顺序干变万化

B.四种碱基的配对方式干变万化

C.两条长链的空间结构千变万化

D.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干变万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牛奶是微生物生长的良好培养基.生鲜牛奶中的微生物情况反映了奶牛的健康状况,也影响奶制品的运输和贮藏.利用牛奶经发酵酿制的酸奶,不仅营养价值高,而且具有多种功效.
(1)对鲜牛奶进行消毒的方法为巴氏消毒法,使用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杀死牛奶中的微生物,并且使牛奶的营养成分不被破坏.
(2)为对鲜牛奶中的细菌含量进行检测,用无菌吸管从锥形瓶中吸取1mL生牛奶稀释液,加入盛有9mL无菌水的试管中,混合均匀如此重复两次,如图所示:取最终的牛奶0.1mL滴在培养基上进行涂布,需使用的涂布工具为如图中B.
(3)若用该方法培养设置了3个培养皿,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得菌落数分别为35个、33个、34个,则可以推测生牛奶中每毫升含细菌数为3.4×106个.在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大小形态等是否一致?不一致.
(4)鲜牛奶经过消毒后,即可加入发酵剂进行酸奶发酵.常用于酸奶发酵的菌种为乳酸菌中乳酸杆菌,在发酵过程中,牛奶中的有机物质量会下降(填“上升”或“下降”)
(5)在严格无菌的条件下,将优良的酸奶菌种直接接种在经过消毒处理的鲜牛奶中,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避免其它菌种的污染,保证产品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雌性激素需通过胞吐的方式从卵巢中分泌出来
B.神经元细胞兴奋时,细胞内大量的K+向外扩散
C.分泌蛋白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之间的转运是单向的
D.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水和葡萄糖均属于被动运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如图是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复原时水分子以a方式进入细胞,不能体现细胞膜的选择透性
B.植物的根细胞从土壤溶液中吸收离子是通过c方式进行
C.Na+、K+通过c方式进入神经细胞
D.突触小泡中的乙酰胆碱通过c方式进入突触间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乳酸菌在发酵食品中的应用广泛,为筛选出食品发酵中适宜的乳酸菌,科学家进行了如下研究.
(1)乳酸菌的代谢类型是异养厌氧型,与酵母菌相比,乳酸菌从细胞结构上的最大特点是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2)研究者将从生物制品中获得的乳酸菌材料用无菌水进行连续的梯度稀释,然后利用涂布器(接种环/涂布器)接种到固体培养基上,获得均匀分布的单个菌落,初步筛选出不同的乳酸菌菌株.
(3)研究者测定了不同乳酸菌菌株在培养过程中的生长曲线(图1)和PH变化(图2),如图所示.

乳酸菌代谢过程中会将葡萄糖分解为乳酸,造成环境中PH的下降,但是代谢产物的积累会抑制乳酸菌本身的生长.从上述结果中可以看出,繁殖最快、对自身代谢产物积累耐受性最好的两个乳酸菌菌株为YL-2和YL-79.
(4)乳酸菌素是某些乳酸菌在代谢过程中产生并分泌到环境中的一类对其他细菌生长有抑制作用的生物活性物质.研究者对于筛选出的乳酸菌菌株进行了抑菌活性的实验,结果如表.
表 乳酸菌素的抑菌活性
各菌株的抑菌直径大小(mm)
样品菌株1菌株2
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黄金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黄金葡萄球菌
发酵上清液原液23.017.522.220.018.021.1
胰蛋白酶处理后的上清液------
胃蛋白酶处理后的上清液------
注:-:无明显抑菌效果
结果表明,两株乳酸菌对于枯草芽孢杆菌和金黄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较好.用胰蛋白酶和胃蛋白酶处理上清液后,两株菌株的抑菌圈均消失,这表明乳酸菌素的化学本质为多肽或蛋白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福建省泉州市四校联考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甲、乙、丙及NAA等植物激素或植物激素类似物的作用模式如图所示,图中“+”表示促进作用,“﹣”表示抑制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乙、丙最可能代表赤霉素和生长素

B.用NAA形成的无子果实属于不可遗传变异

C.甲、乙之间具有拮抗作用

D.甲、乙、丙在细胞中大量合成后去调节生命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