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是细胞与内环境交换物质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体液的成分,a、b分别表示物质运输的途径。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③中产生的热量是维持体温的主要来源之一
B.CO2浓度最高的液体是②
C.毛细血管壁具体生活的内环境是①②
D.若①中胰岛素含量上升,则通过a途径的葡萄糖大于通过b途径的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4-2015学年四川省邛崃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亚热带地区,四季分明,植物能接受外界光照、温度变化的刺激。某些植物通过调节各种激素的合成,使得冬天休眠、夏天生长,如图所示。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10℃有利于过程①②③④,30℃有利于过程 ①③⑤⑥
B.冬天休眠时,植物体内的赤霉素和脱落酸的含量都会增加
C.长日照能促进过程②④,短日照能促进过程⑤
D.由图可知,植物的休眠和生长都只由一种激素调节完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4-2015学年四川省泸州市高二上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8分)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受神经和体液因素调节。请据图回答问题。
(1)某人一次性饮1 000 mL 清水,1 h内尿量显著增加,这是由于 降低,对相关感受器刺激减弱,导致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减少,其轴突末梢释放的 ,降低了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 ,使水重吸收减少。饮水1 h后,通过图中a所示的 调节机制,尿量逐渐恢复正常。
(2)在剧烈运动状态下,体内会启动一系列调节机制,其中支配肾上腺髓质的内脏神经兴奋增强,其末梢内 释放的神经递质与肾上腺髓质细胞膜上的 结合,导致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从而促进 分解,抑制 分泌,引起血糖浓度升高,以满足运动时能量需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4-2015学年四川省高二上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很容易入人肺进入血液。PM2.5成为我国空气污染指数的重要标准。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A.颗粒物如有硅尘入肺可能会破坏吞噬细胞的溶酶体膜,释放水解酶破坏细胞结构
B.过敏病人在PM2.5超标的空气中会发病,是因为该颗粒中有相关的过敏原
C.PM2.5的颗粒中的一些酸性物质进入人体血液会导致其pH成酸性
D.PM2.5含量升高主要是人类活动的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4-2015学年四川省高二上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关于抗体描述错误的是
A.抗体主要在体液免疫中发挥作用
B.甲流感康复者的血清中可以找到相应的抗体
C.抗体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对自身有不良影响
D.抗体与相应抗原结合,可以使抗原失去毒性或沉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4-2015学年四川省高二上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豌豆种子萌发及幼苗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受到多种激素调节,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豌豆侧芽产生生长素过多抑制自身生长
B.脱落酸在种子萌发的过程中逐渐增多
C.赤霉素在种子萌发过程中起抑制作用
D.细胞分裂素在幼苗生长发育过程中合成部位主要是根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4-2015学年四川省高二上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将小鼠B细胞注入家兔体内后,家兔血清能使小鼠B细胞凝集成细胞集团。小鼠B细胞凝集现象的出现是因为
A.小鼠B细胞诱导家兔产生体液免疫
B.小鼠B细胞诱导家兔产生细胞免疫
C.小鼠B细胞和家兔T细胞有相同抗原
D.小鼠B细胞和家兔B细胞有相同抗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4-2015学年四川省成都市五校协作体高二上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10分)如图为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②③④合称 ,它构成了人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故称 。②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 的含量有关。
(2)此图表示细胞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其中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 。(填标号)
(3)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多种。以氧气为例,氧从血液进入组织细胞的方式是 ,红细胞所携带的氧气至少需要经过___ 层磷脂分子层才能被组织细胞①利用,氧气主要参与有氧呼吸的第 阶段。图中氧气含量最高的是 (填标号)。
(4)一般情况下,②与③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 。
(5)淋巴细胞主要存在于图中的 部位(填标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4-2015学年四川省成都市五校协作体高二上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以下有关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静息状态时神经元细胞膜内外没有离子进出
B.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的结合有特异性
C.兴奋状态下神经细胞膜两侧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
D.神经递质经主动转运穿过突触前膜进入突触间隙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