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7.在寒冷环境中,人体会发生的变化是(  )
A.皮肤血流量增加B.汗腺活动增强
C.肾上腺素分泌减少D.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

分析 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解答 解:A、寒冷时,毛细血管收缩,皮肤的血流量减少,A错误;
B、寒冷时,汗液分泌减少,进而减少散热量,B错误;
C、寒冷条件下,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进而提高产热量,C错误;D、寒冷环境中正常人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促进新陈代谢加快,使产热增多,D正确.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体温调节的有关知识,要求学生能够识记寒冷条件下机体需要通过增加产热、减少散热来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属于简单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如图是某同学验证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在透明的容器B中放入湿润的种子.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瓶中加入的NaOH溶液是为了吸收B瓶中的CO2
B.C瓶中检测到的二氧化碳是呼吸作用产生的
C.在黑暗条件下,种子不进行呼吸作用
D.若把B瓶中换成干种子,C瓶中澄清石灰水更浑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将下列有关内容依次填入下图各框中,其中包含关系正确的选项是(  )
      框号
选项
A生物大分子蛋白质核酸脱氧核糖核苷酸核糖核苷酸
B脂质脂肪胆固醇性激素磷脂
C单糖五碳糖六碳糖葡萄糖麦芽糖
D无机物无机盐自由水结合水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控制人血红蛋白合成的基因分别位于11和16号染色体上,基因分布及不同发育时期的血红蛋白组成如图所示,α、β、γ、ε、δ和ξ表示不同基因,α2β2表示该血红蛋白由2条α肽链和2条β肽链组成.人类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由β基因突变引起.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所示人在不同发育时期血红蛋白的组成不同,从分子水平上分析,这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2)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多选)ab
a.人体血红蛋白基因的表达有时间顺序
b.多个基因控制血红蛋白的合成
c.控制某血红蛋白合成的基因位于相同染色体上
d.控制某血红蛋白合成基因发生突变则一定会患病
(3)合成血红蛋白肽链的直接模板是mRNA,场所是核糖体.已知α肽链由141个氨基酸组成,β肽链由146个氨基酸组成,那么成年人中肽链组成为α2β2的1个血红蛋白分子中的肽键数是570.
(4)β基因中一个碱基对的改变会导致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结果是β肽链上的谷氨酸被缬氨酸替换.已知谷氨酸的密码子之一为GAA,缬氨酸的密码子之一为GUA.则突变基因中控制该氨基酸的相应碱基组成是
(5)若两个健康成年人均携带三个α隐性突变致病基因和一个β隐性突变致病基因,则此二人婚配后生出患病孩子的概率是$\frac{7}{1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如图所示为鸡(ZW型性别决定)羽毛颜色的杂交实验结果,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对性状的遗传属于伴性遗传B.芦花性状为显性性状
C.亲、子代芦花母鸡的基因型相同D.亲、子代芦花公鸡的基因型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阿尔茨海默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科研人员为了探究发病机理和治疗方案,进行了如下研究.
(1)研究发现,患者脑部的神经元数量及神经元之间的突触(结构)明显减少.进一步研究证实这是由于神经元胞体(填“胞体”、“树突”或“轴突”)内的核糖体上合成的β-淀粉样蛋白(Aβ)异常积累而引发细胞损伤导致.科研人员推断这种异常积累可能与降解Aβ的酶C表达量下降有关.
(2)科研人员提取正常人和患者的神经元DNA,对酶C基因进行测序,测序结果完全一致,说明酶C基因表达量的改变不是基因突变导致.
(3)科研人员分别提取正常人和患者神经元的酶C基因启动子的DNA片段,再分别用具有相同识别序列(CCGG)的HpaⅡ和MspⅠ酶切(但HpaⅡ不能切割甲基化的胞嘧啶).结果显示正常人该DNA片段用MspⅠ切割后产生的片段数目与用HpaⅡ切割后产生的片段数目的差值小于患者的相应差值,说明患者细胞中酶C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程度更高.
(4)依据上述结果,研究人员推测,患者神经元内的RNA聚合酶与酶C基因启动子结合受影响,进而影响了酶C基因的转录.结合上述研究提出一种治疗阿尔茨海默症的方案:抑制酶C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增高;增加酶C(或“分解Aβ的酶”)基因的表达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人体内糖原分解为葡萄糖的过程,依赖一系列酶的调节.其中6-磷酸葡萄糖酶基因(E)的突变,会导致糖原在组织内过多沉积而引起Ⅰ型糖原贮积病,临床表现为低血糖等症状.如图甲为某家族此病遗传系谱图,请据图作答:
(1)Ⅰ型糖原贮积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正常人中,杂合子概率为$\frac{1}{150}$.若Ⅱ-3与表现型正常的男性结婚后生育一个孩子,则患病概率约为$\frac{1}{900}$.

(2)某新型糖原贮积病是由磷酸酶基因(-D)突变引起.经过家系调查绘出的遗传系谱图与图甲一致.研究者合成了两种探针,能分别与正常基因和突变基因相应的DNA序列互补.利用探针对该新型糖原贮积病家系进行检测,结果如图乙所示.
结合图甲和图乙分析:该新型糖原贮积病的遗传方式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做出判断依据的是该家系中Ⅰ-1、Ⅰ-2和Ⅱ-5个体的DNA杂交检测结果.其中Ⅰ-1的基因型是XDXd
(3)假如Ⅲ-1和男性患者结婚,生育的孩子患新型糖原贮积病的概率是$\frac{1}{8}$.
(4)血糖浓度低时,糖原贮积病患者的胰岛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增加,血糖浓度不能(能/不能)恢复到正常水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千岛湖是1960年为建设水电站而筑坝蓄水形成的大型人工湖,人工湖构建以来气候变化相对稳定,1998、1999年发生大面积藻类水华.为探究这次水华爆发的原因,研究者分析并调查了影响藻类数量变动的主要环境因子,结果如图.

(1)图1所示箭头所指方向不能(能、不能)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鲢鱼、鳙鱼与浮游动物的关系是捕食、竞争.
(2)藻类水华的发生通常被认为是N、P污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结果.水体富营养化后,水中含氧量降低,原因一是藻类大量增生,由于藻类的呼吸作用(细胞呼吸),导致夜间水体中含氧量明显下降;另一原因是,藻类大量死亡,导致需氧型(填“需氧型”、“厌氧型”)微生物的大量繁殖,使水体含氧量进一步减少.水中含氧量降低和藻类分泌的毒素都会引起水生动物死亡,加剧水体的污染,形成正反馈(正反馈、负反馈),最终导致生态系统崩溃.
(3)分析图2发现,“水体富营养化”学说不能很好解释1998、1999年千岛湖水华发生的原因,依据是总N和总P量不是最高值(总N和总P量低于之前若干年).
表1 不同年份鲢鱼、鳙鱼数量相对值
年份鲢鱼、鳙鱼银鱼
1993-19976.665.43
1998-19992.167.72
(4)由表1、图1、2综合分析,湖中鲢、鳙主要捕食藻类,由于渔业的过度捕捞以及银鱼数量的增加可能会导致鲢鱼、鳙鱼数量及浮游动物数量下降,使藻类数量增加,最终导致了水华的发生.
(5)由于千岛湖是人工湖泊,发育时间较短,因此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简单,稳定性较差.千岛湖水华现象警示我们,要降低人工湖泊水华发生的频率,可以采用控制捕捞量、增加鲢鱼、鳙鱼的投放量、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如图所示是生物体内四种有机物的组成与功能关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D的基本元素组成是C、H、0、N、P;小麦种子细胞中,物质E是指淀粉.
(2)相同质量的E和F彻底氧化分解,释放能量较多的是F;细胞核内的染色体是由图中的G和H构成.(此题填字母代号)
(3)物质C的结构通式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