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9.已知猩红眼和亮红眼为控制果蝇眼色的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A、a控制,圆形眼和棒状眼为控制果蝇眼形的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B、b控制.现有一对雌雄果蝇交配,得到F1表现型及比例如表:
猩红圆眼亮红圆眼猩红棒眼亮红棒眼
雄果蝇$\frac{3}{16}$$\frac{1}{16}$$\frac{3}{16}$$\frac{1}{16}$
雌果蝇00$\frac{6}{16}$$\frac{2}{16}$
(1)控制眼色和眼形的基因分别位于常和X染色体上.
(2)如果让F1中表现型为猩红棒眼的雌雄果蝇自由交配得到F2,F2中亮红圆眼果蝇的概率是$\frac{1}{72}$,F2中猩红眼基因的基因频率是$\frac{2}{3}$.
(3)红眼对白眼为显性,在果蝇的X染色体上,这种眼色基因可能会因为染色体片段的缺失而丢失(X0),如果果蝇的两条性染色体上都没有眼色基因,则其无法存活,现有一红眼雄果蝇(XHY)与一只白眼雌果蝇(XhXh)杂交,子代中出现了一只白眼雌果蝇.现欲利用一次杂交来判断这只果蝇的出现是由染色体缺失造成的还是基因突变造成的,可以用这只白眼雌果蝇与两种眼色均可(白眼、红眼、两种眼色均可)的雄果蝇交配,预测后代结果是:
①如果雌果蝇:雄果蝇=1:1,则是基因突变造成的.
②如果雌果蝇:雄果蝇=2:1,则是染色体缺失造成的.
(4)一个基因型为AaXbXb的卵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两次异常的染色体分离,其他变化均正常进行,且没有发生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现象,最终产生了一个基因型为AaXbXb的卵细胞,则同时产生的三个极体的基因型分别是Xb、Xb、Aa.

分析 从表格中可以分析,在子代雄性个体中猩红眼:亮红眼=3:1,在子代雌性个体中猩红眼:亮红眼=3:1,因此其比例相等,所以决定这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在常染色体上且亮红眼为隐性,因此可推出亲本和子代的基因为Aa×Aa→1AA:2Aa:1aa.在子代个体中棒眼:圆眼=3:1,所以决定这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且棒眼为显性,因此可推出亲本和子代的基因为XBXb×XbY→1XBXb:1XBXb:1XBY:1XbY.综上亲本的基因型为AaXBXb×AaXBY.

解答 解:(1)根据表格数据分析,猩红眼和亮红眼在雌果蝇和雄果蝇中的比例相当,没有性别的差异,说明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而圆眼和棒眼在雌果蝇和雄果蝇中的比例不等,存在性别差异,且雌果蝇也有相应的性状,说明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2)如果让F1中表现型为猩红棒眼的雌雄果蝇自由交配得到F2,F1猩红棒眼雄果蝇($\frac{1}{3}$AAXbY或$\frac{2}{3}$AaXbY)×F1猩红棒眼雌果蝇($\frac{1}{3}$AAXBXb或$\frac{2}{3}$AaXBXb),F2中亮红圆眼果蝇(aaXb-)的概率是$\frac{2}{3}$×$\frac{2}{3}$×$\frac{1}{2}$×$\frac{1}{4}$=$\frac{1}{72}$.由于雌雄果蝇自由交配,所以F1和F2的基因频率是相同的即:A%=$\frac{\frac{1}{3}×2×2+2×\frac{2}{3}×1}{2×2}$%=$\frac{2}{3}$.
(3)子代中出现了一只白眼雌果蝇,如果出现是基因突变那么它的基因型为(XhYh),它和其它个体之间(两种眼色均可)产生的后代中雌雄比例为1:1;如果出现是染色体变异那么它的基因型为(XX0),它和其它个体之间雄性(XY)个体产生的后代的染色体组成为XX(存活)、XX0(存活)、X0Y(死亡)、XY(存活)雌雄果蝇数量比为2:1,则是染色体缺失造成的.
(4)一个基因型为AaXbXb的卵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两次异常的染色体分离,其他变化均为正常进行,且没有发生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现象,最终产生了一个基因型为AaXbXb的卵细胞,说明等位基因Aa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没有分离,XbXb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后产生的染色体移向了细胞 的同一极.因此,同时产生的三个极体的基因型分别是Xb、Xb、Aa.
故答案为:
(1)常   X       
(2)$\frac{1}{72}$   $\frac{2}{3}$
(3)两种眼色均可 
 ①雌果蝇:雄果蝇=1:1  
②雌果蝇:雄果蝇=2:1
(4)Xb、Xb、Aa

点评 本题结合图表,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伴性遗传,要求考生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熟练运用逐对分析法解题;能根据表中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推断两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基因型,并能正确写出遗传图解.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请就下面两种人类疾病进行分析.
疾病一:糖尿病分为Ⅰ型和Ⅱ型.Ⅰ型是由于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攻击了胰岛B细胞,使其分泌胰岛素异常;Ⅱ型则属于胰岛素分泌正常,但是靶细胞上的胰岛素受体不足,不能有效识别胰岛素.请根据上述信息及所学的知识回答问题.
(1)综合上述信息得出两种类型糖尿病的共同点是不能有效发挥胰岛素的降血糖作用.从免疫学角度分析Ⅰ型糖尿病属于自身免疫病病,在临床中,Ⅱ型糖尿病不应通过注射胰岛素治疗.
(2)如果靶细胞是肝细胞,当血糖浓度降低时,作用于肝脏细胞的激素主要是胰高血糖素.若靶细胞是骨骼肌细胞,两种糖尿病的作用都会使肌细胞吸收葡萄糖的能力降低,肌糖原合成受阻.
病二:2013年的肿瘤年报发布中国恶性肿瘤发病率第一位的是肺癌.其中一些学者认为长时间的雾霾天气,高密度的雾霾粒子也是肺癌诱因之一.
(3)正常情况下,肺部的细胞应属于高度分化(高度分化、低分化)的细胞.若雾霾粒子能诱发肺癌,雾霾粒子中的一些致癌因子可能会损伤细胞中的DNA分子,使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发生突变.
(4)遗传型家族性肺癌:研究者已经发现导致肺癌产生的一个潜在的遗传因子位于6号染色体的一段肺癌易感区域,运用PCR技术可将此片段进行体外扩增.若研究肺癌是否属于具有家族遗传性以及遗传病类型,可以采用在患者的家系中进行调查(绘制遗传系谱)的研究方法.据统计,肺癌患者中至少有10%的人具有遗传性,而母亲或其姐妹中若有人患有肺癌,遗传给子女的机会要比男性肺癌患者高出2-3倍,说明肺癌的遗传方式最可能是细胞质遗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科研人员以大白猪和梅山猪为实验对象,对FUT1和FIT1两种基因开展研究,结果如下:
基因猪品种染色体定位模板链的碱堪序列
FUT1大白猪 6号…CCCTGACGCAG …
梅山猪6号-CCCTGGCGCAG-
FIT1大白猪7号-GTGGGGTC-
梅山猪7号-GTGGGGGTGAGGTC-
(注表中未显示出的碱基序列在两品种中是相同的)
(1)相对于大白猪,梅山猪中的FUT1基因和FIT1基因分别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和增添(替换/增添/缺失);另外,测定梅山猪FIT1基因合成的蛋白质氨基酸序列,发现多出了组氨酸和丝氨酸,根据上表信息可推知,决定两氨基酸的密码子应分别为CAC、UCC(已查知,组氨酸的密码子有:CAU,CAC).
(2)研究表明,FUT1基因与猪抗水肿、腹泻病(肠毒素大肠杆菌F18侵染所致)有关;FIT1基因能影响脂肪代谢,从而决定背膘厚度(即皮下脂肪厚度)性状.若大白猪中的FUTl基因和FIT1基因分别记为A和B;梅山猪中的FUT1基因和FIT1基因分别记为A′和B′,则不同基因型个体的表现型如表:
基因型AAAA′ A′A′ 基因型BBBB′B′B′
抗水肿、腹泻病抗病不抗病不抗病 背脖厚度
(cm)
2.12.01.3
①据表可知,基因A与A′,B与B′中,属于显性基因的分别是A′和B.若综合考虑FUT1和FITI基因的影响,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为抗病、背膘薄的优良猪品种.
②现以大白猪、梅山猪为亲本进行杂交育种,则F2代可获得上述优良品种,比例为$\frac{1}{1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图中属于原核细胞的是甲,属于真核细胞的是乙.判断的主要依据为甲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而乙细胞有.
(2)甲、乙两细胞的统一性表现在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和DNA等结构或物质.
(3)甲、乙两细胞的差异性表现在甲无细胞核而乙有;甲只有核糖体而乙还有其他细胞器.
(4)研究人员对分别取自3种不同生物的部分细胞(甲、乙、丙)进行分析、观察和实验,获得的结果如下表(表中“√”表示“有”,“×”表示“无”)
 核膜光合作用(能否)核糖体细胞壁
 ×
×
甲、乙、丙2种细胞最可能取自下列哪类生物?
甲:A,乙:B,丙:D.
A.洋葱  B.兔子  C.蘑菇  D.蓝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如图为利用纯合亲本进行四种传统的育种方法的流程图,分析回答:
(1)图中A、D方向所示的途径表示杂交育种方式,若要培育具有双亲优良性状的可稳定遗传的新品种,一般从F2开始选种,这是因为从F2开始发生性状分离.从F2以后一般采用自交的方法逐代淘汰杂合子.
(2)为了短时间内培育出具有双亲优良性状的新品种,最好采用单倍体育种方法.结合图分析,该育种流程中B(填写图中字母)阶段发生了基因重组.
(3)多倍体育种方法也是常见的育种方法,请用文字和箭头简单表示出利用二倍体西瓜培育三倍体无籽西瓜的育种流程.

(4)通过E途径培育成新品种所依据的原理是基因突变.
(5)F途径常用的方法是秋水仙素处理或低温诱导,育种在种子或幼苗期进行处理效果才好,理由是该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旺盛,易诱导染色体加倍.
(6)按照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观点,利用上述育种方法选择培育符合生产要求的新品种,都能定向改变该种群的基因频率,导致该种群按一定方向发展进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①血红蛋白    
②钙离子      
③激素       
④递质小泡    
⑤葡萄糖.
A.②③B.①④C.③⑤D.②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叙述中,符合种群密度概念的是(  )
A.某地区眼镜王蛇每年新增的个体数B.一亩玉米的年产量
C.某湖泊每平方米水面鱼的数量D.每平方米草地中狗尾草的数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短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红绿色盲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下列对于这四种遗传病特征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
B.红绿色盲女性患者的母亲是该病的患者
C.短指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
D.白化病通常会在一个家系的几代人中连续出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辽宁沈阳二中高二下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生理作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顶芽生长占优势时侧芽生长素的合成受到抑制

B.燕麦胚芽鞘中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与光照方向无关

C.草莓果实的自然生长过程与生长素无关而与乙烯有关

D.温特的实验中生长素从胚芽鞘尖端基部进入琼脂块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