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①→②、①→④的过程叫做;①→③的过程叫做 .
(2)组成②、③、④细胞的、、不同,因此它们属于不同的 .
(3)①~⑤所示各细胞群中,具有分裂能力的是标号所示细胞群.
(4)用丙酮从①中的一个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的单分子层面积是否大于D细胞表面积的2倍? . 理由是 .
【答案】
(1)细胞分化;细胞分裂
(2)形态;结构;功能;细胞
(3)①③⑤
(4)是;细胞中有细胞器和细胞核,含有膜结构
【解析】解:(1)①→②和①→④的过程除发生了细胞分裂外,细胞的形态结构也发生了改变,因此还发生了细胞分化.①→③的过程细胞的数目增多,因此发生了细胞分裂.(2)与细胞群①比较,细胞群②和④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发生了差异,即发生了细胞分化,由于细胞分化只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因此它们遗传物质相同.(3)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具有分裂能力,因此图中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是①、③、⑤.(4)①细胞内除了细胞膜以外,还有核膜和其他细胞器膜,因此用丙酮从①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的单分子层面积大于①细胞表面积的2倍.
【考点精析】利用细胞分化的基础和实质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产生不同的细胞类群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一表示燕麦胚芽鞘的向光性实验;图二表示放置于水平地面的黄瓜幼苗根与茎的生长情况;图三表示已出现顶端优势的棉花植株。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燕麦胚芽销________(填状态及方向)生长,原因是__________(填图中字母)处的生长素浓度较高,细胞纵向伸长生长较快。
(2)图二中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黄瓜幼苗根___________生长,原因是根2处的生长素浓度相对较高,细胞生长___________。黄瓜幼苗茎___________生长,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三所示三个芽中,___________处的生长素浓度最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一至图三中,能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表示人体排尿反射的相关结构(虚线内表示脊髓的部分结构),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要检测反射弧是否完整和正常,可在⑤处给予适宜的电刺激
B. 兴奋在③处神经元之间传递时,信号转换是化学信号→电信号
C. 在②处给予适宜的电刺激,大脑皮层不会产生尿意
D. 憋尿行为说明了脊髓的排尿中枢受大脑皮层调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生物小组观察不同矿质元素对橘子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发现缺乏某种微量元素时,该橘子树会得小叶病,缺乏的元素不可能是( )
A. Mg B. Zn C. B D. Cu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可引起尿量减少
B. 下丘脑的活动主要受其他相关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正反馈调节
C.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发出的神经可支配肾上腺的活动
D. 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最终可引起机体产热量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检测酵母菌细胞呼吸作用的产物,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如果产生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则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
B.如果产生的气体使溴麝香草酚蓝溶液变黄色,则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
C.无论进行有氧呼吸还是无氧呼吸,酵母菌都能产生CO2
D.酵母菌发酵时不产生气体,但其发酵液能使重铬酸钾变成灰绿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细胞膜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组成
B. 细胞膜至少由C、H、0、N、P五种元素参与组成
C. 制备纯净的细胞膜,可通过将鸡的红细胞放入淸水中获得
D. 当细胞衰老时,其细胞膜的通透性会发生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人从事高温下的剧烈体力劳动过久,突然腿部肌肉抽搐,主要原因是( )
A. 剧烈劳动使血糖降低
B. 高温使人的新陈代谢不正常
C. 大量排汗,使体内盐分损失过多
D. 大量排汗,使体内水分损失过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