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
①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
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
2、消毒和灭菌
消毒 | 灭菌 | |
概念 | 使用较为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的部分微生物(不包芽孢和孢子) | 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所用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 |
常用方法 | 煮沸消毒法、巴氏消毒法、化学药剂消毒法、紫外线消毒法 | 灼烧灭菌、干热灭菌、高压蒸汽灭菌 |
适用对象 | 操作空间、某些液体、双手等 | 接种环、接种针、玻璃器皿、培养基等 |
种类 | 制备方法 | 特征 | 用途 |
选择培养基 | 培养基中加入某种化学成分 | 根据某种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其对某化学、物理因素的抗性而设计的培养基使混合菌样中的劣势菌变成优势菌,从而提高该菌的筛选率 | 加入青霉素分离得到酵母菌和霉菌 |
鉴别培养基 | 加入某种试剂或化学药品 | 依据微生物产生的某种代谢产物与培养基中特定试剂或化学药品反应,产生明显的特征变化而设计 | 鉴别和区分菌落相似的微生物伊红和美蓝培养基可以鉴别大肠杆菌 |
解答 解:(1)幽门螺杆菌具有强的脲酶(能降解尿素)活性,因此分离该菌时应将样品稀释液接种于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固体选择培养基上;由于幽门螺杆菌代谢类型属于异养厌氧型(氧气浓度在5%〜8%左右适合,完全无氧或空气环境中无法生存),因此接种后的培养皿在氧气浓度在5%-8%左右条件下,倒置于37℃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2)培养基常用的灭菌方法有干热灭菌、高压蒸汽灭菌.
(3)欲检测上述培养基中是否具有幽门螺杆菌这类细菌的存在,向培养基中添加酚红指示剂,培养基中菌落周围显示红色环带,即表明这类细菌的存在,这种检测过程的机理是脲酶将培养基中的尿素分解成氨,该物质的水溶液会使酚红指示剂呈现红色.
(4)接种微生物常用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其中稀释涂布平板法可用于测定菌液中的菌体数量,即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将一定量的菌液接种到固体培养基上,统计菌落的数量来代表菌体数;由于有些活菌在培养过程中死亡、有些菌落是由多个活菌共同形成的,因此这种检测方法测得的结果一般偏小.
故答案为:
(1)尿素 氧气浓度在5%-8%左右
(2)干热灭菌、高压蒸汽灭菌
(3)脲酶将培养基中的尿素分解成氨,该物质的水溶液会使酚红指示剂呈现红色
(4)稀释涂布平板 菌落 小 有些活菌在培养过程中死亡、有些菌落是由多个活菌共同形成的
点评 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要求考生识记接种微生物常用的两种方法;识记无菌技术;识记分离能分解尿素的微生物的原理,再结合题中信息准确答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体液调节比神经调节更为重要 | |
B. | 只要内环境维持稳态,生命活动就能正常进行 | |
C. | 人体内环境就是细胞外液构成的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 | |
D. | 人体的调节功能正常的情况下,内环境的稳态就不会遭到破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甲过程可能发生在高尔基体上 | B. | 乙过程需要光照才能进行 | ||
C. | 乙发生在叶绿体内膜上 | D. | 乙图中产生的O2可被线粒体利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有氧呼吸过程中标记18O2,则18O最先出现在CO2中 | |
B. | 用14CO2供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14C转移的途径为:14CO2→14C5→(14CH2O) | |
C. | 3H标记的亮氨酸培养胰腺胰泡细胞,标记元素依次出现的部位为:核糖体→内质网→线粒体→高尔基体→细胞膜→细胞外 | |
D. | 若用18O标记H218O,则晴朗白天植物周围空气中可以检测到18O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无法在肝细胞内表达 | B. | 表达出的酶的结构发生改变 | ||
C. | 表达出的酶的催化效率更高 | D. | 表达出肝细胞内特有的结构蛋白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PH值是自变量 | |
B. | 探究光照强度对植物光合速率影响的实验中,CO2的浓度是无关变量 | |
C. | 探究NaCl溶液浓度对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形态变化影响的实验中,NaCl溶液浓度是因变量 | |
D. | 在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实验中,酒精是无关变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可能发生了显性突变(b突变为B) | B. | 可能发生了隐性突变(B突变为b) | ||
C. | 可能发生了交叉互换 | D. | 该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是精细胞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