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3.乙酰胆碱是形成记忆所必需的神经递质和形成长期记忆的生理基础.“胆碱能神经元”是一种能合成乙酰胆碱,并在兴奋时能从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的传出神经元.目前认为,老年性痴呆与中枢“胆碱能神经元”的大量死亡和丢失有关.某研究小组为研究老年性痴呆的机制,定位损伤大鼠的脑,利用水迷宫对大鼠学习能力以及记忆巩固能力进行测验,实验处理和实验结果如下表.
组别实验处理实验结果
错误次数完成学习所需时间(秒)
A不做任何处理8.76112.39
B向大鼠脑的一定区域缓慢注射0.5M缓冲液溶解的鹅膏蕈氨酸lμL15.72149.73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神经元受到刺激时能产生兴奋,兴奋在神经元内部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在神经元之间以化学信号通过突触结构来传递.
(2)“胆碱能神经元”的活动与受体有关,毒蕈碱受体是其中的一种,B组实验处理的目的是让鹅膏蕈氨酸与突触后膜上的毒蕈碱受体结合,使乙酰胆碱与受体的结合受到影响,从而产生与胆碱能神经元死亡和丢失相似的效果,以达到研究老年性痴呆机制的目的.
(3)表中的实验数据表明B组大鼠的学习能力和记忆巩固能力下降,从而为老年性痴呆与“胆碱能神经元”有关的猜测提供了实验证据.
(4)B组的实验处理需要进行相应的手术,才能将药物注射到大鼠脑的一定区域,如果仅有A组实验作对照,该实验在设计上不够严密,需增加一组做与B组相同的手术,不注射药物的实验,当新增一组实验所得的数据与A组相近时,可进一步支持上述猜测.

分析 1.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就是通过突触实现的,以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形式进行传递.
2.“胆碱能神经元”是一种能合成乙酰胆碱,并在兴奋时能从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的传出神经元.目前认为,老年性痴呆与中枢“胆碱能神经元”的大量死亡和丢失有关.
3.对照实验需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其他无关变量都要相同.

解答 解:(1)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就是通过突触实现的,以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在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传递.
(2)受体存在于突触后膜上,与神经递质发生特异性结合,是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B组实验向大鼠脑的一定区域缓慢注射0.5M缓冲液溶解的鹅膏蕈氨酸lμL,使得鹅膏蕈氨酸与突触后膜上的毒蕈碱受体结合,干扰了乙酰胆碱与受体的结合,产生了胆碱能神经元死亡和丢失相似的效果.
(3)表中的完成学习所需时间(秒)实验数据表明了B组大鼠的学习能力,错误次数实验数据表明了B组大鼠的记忆巩固能力.
(4)对照实验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故需增加一组做与B组相同的手术,注射不含鹅膏蕈氨酸的缓冲液的实验,当新增一组实验所得的数据与A组相近时,说明手术对实验鼠的影响,可进一步支持老年性痴呆与中枢“胆碱能神经元”的大量死亡和丢失有关.
故答案为:
(1)电     化学   突触      
(2)突触后膜      胆碱能神经元死亡和丢失
(3)学习能力和记忆巩固能力下降
(4)做与B组相同的手术,不注射药物      A

点评 本题考查了神经冲动和实验设计的相关内容.注意兴奋传导的形式和特点,另外对于实验设计,学生要注意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在香蕉果实成熟过程中,果实中的贮藏物不断代谢转化,香蕉逐渐变甜.下面图A中Ⅰ、Ⅱ两条曲线分别表示香蕉果实成熟过程中两种物质含量的变化趋势.现取成熟到第x天和第y天的等量香蕉果肉进行研磨,分别加入等量的蒸馏水中制成两种提取液.然后在a、b试管中各加5mL第x天的提取液,在c、d试管中各加5mL第y天的提取液(图B).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a、c试管中各加入等量碘液后,两管均呈蓝色,但c管颜色较浅
B.图A中表示淀粉含量变化的曲线是Ⅰ,表示还原糖含量变化的曲线是Ⅱ
C.Ⅰ、Ⅱ曲线所表示的物质变化过程要受到乙烯的调节
D.在b、d试管中各加入等量斐林试剂,经振荡后,d管呈砖红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图甲、乙是人体内某些信息分子作用的示意图,字母A~Z表示信息分子,数字表示相关生理变化.请据图回答:

(1)请写出图甲中相关信息分子的名称:A.神经递质.
(2)图甲中C物质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
(3)若图乙表示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下丘脑细胞接受B信息分子前后,膜两侧电位差的变化,则图中a段表示静息电位,b点时Na+内/流,此时,神经细胞膜内Na+浓度低于(高于、等于、低于)膜外的Na+浓度;请写出寒冷刺激时发生的反射弧(任写一条均可)寒冷刺激→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骨骼肌战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为了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现象,某同学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材料用具:洋葱;刀片,镊子,滴管,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显微镜;质量浓度为0.075g/mL的胭脂红溶液(胭脂红是一种水溶性的大分子食用色素,呈红色),清水等.方法步骤:

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步骤B显微镜观察的目的是将观察到的现象与后续质壁分离后的现象进行对比.
B步骤主要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中液泡的大小以及原生质层的位置.
(2)请描述C步骤的操作方法: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胭脂红溶液,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几次.
(3)假如该同学发现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后不能复原,可能的原因有胭脂红溶液的浓度过大、质壁分离的时间过长,导致细胞过度失水而死亡.
(4)该同学在步骤D观察到了质壁分离现象,其实验结果应为图2中的(填序号)①、判断的理由有细胞壁是全透性的,而原生质层是一层选择透过性膜,大分子物质胭脂红能通过细胞壁,但不能通过原生质层,所以在细胞壁和原生质层之间是红色的胭脂红溶液,而液泡无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开,其上的等位基因分离
B.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所有的非等位基因都可以自由组合
C.果蝇的红眼(或白眼)基因只存在于X染色体上
D.等位基因一般是一个来自于父方,一个来自于母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如图为细胞膜结构及物质跨膜运输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O2和CO2以图中a方式通过细胞膜
B.被动转运过程有时也需要膜蛋白的参与
C.图中c可表示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过程
D.图中①②④都能运动,而③一般不能运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如图是一个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该植物细胞是从一朵红色花瓣上取下的,则决定其红色的花色存在于4(填标号) 结构上.与动物细胞相比该细胞特有的结构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填名称).
(2)若将该细胞放在含有3H标记的培养液中保温一段时间后,则可测到3H的结构有1、2、3、4、5(所有的结构都会有,至少填5个标号)(填标号).
(3)2号结构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如果降低温度,流动性将减弱.2号结构的功能特点是选择透过性.
(4)该细胞与叶肉细胞相比较,在颜色上的区别是基本是以红色为主,而叶肉细胞是绿色的.
(5)在该细胞中不具膜结构的细胞器是10 (填标号),如果在该细胞器上合成的物质中含有50个氨基酸,则在该细胞器上将会有49个水分子生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狗的长毛与卷毛B.豌豆种子的黄色与绿色
C.人的近视与色盲D.兔的白毛与狗的黑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如图A、B是某种雌性动物细胞分裂示意图,C表示该动物细胞分裂时期核DNA数量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

(1)图A细胞中含有4个染色体组.
(2)图B细胞中属于同源染色体的是①和②、③和④,属于非同源染色体的是①和③、①和④、②和③、②和④.
(3)图B细胞中染色体①上基因B与突变基因b的分离发生在C图的f→g阶段.
(4)若图B细胞分裂完成后形成了基因型为ABb的子细胞,其可能的原因是①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①和②没有分离或②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①上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没有移向细胞两极.(必须说明时期和具体染色体的行为才给分)
(5)D图坐标中染色体数与核DNA数之比y1和y2依次为1、$\frac{1}{2}$,并在D图坐标中画出该动物细胞正常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与核DNA数之比”变化曲线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