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孟德尔根据豌豆杂交实验结果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 |
B. | 摩尔根在解释果蝇杂交实验时提出: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 |
C. | 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转化因子是DNA | |
D. | 赫尔希等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实:DNA是遗传物质 |
分析 1、孟德尔以豌豆为实验材料,运用假说演绎法得出两大遗传定律,即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2、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3、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4、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该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解答 解:A、孟德尔假说内容为:①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②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③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④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孟德尔没有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A错误;
B、摩尔根在解释果蝇杂交实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B错误;
C、格里菲斯肺炎双球菌活体转化实验证实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但并没有证明转化因子是DNA,C错误;
D、赫尔希等分布用35S和32P标记噬菌体,然后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涉及必修2模块中的遗传因子的发现、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的本质,结合科学史,具体考查孟德尔对豌豆杂交实验现象的解释、摩尔根对果蝇杂交实验现象的解释、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等知识,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编号 | 化学试剂 | 实验1 | 实验2 |
① | 氢氧化钠 |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 |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 |
② | 蔗糖 |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 | 胡萝卜韧皮部细胞的组织培养 |
③ | 聚乙二醇 | 制备杂交瘤细胞 | 植物体细胞杂交 |
④ | 盐酸 | 探究pH对a-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 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
A. | ① | B. | ② | C. | ③ | D. | ④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用含35S的完全培养基培养T2噬菌体,可以获得35S标记的噬菌体 | |
B. | 原核细胞内,转录的同时核糖体进入细胞核启动遗传信息的翻译 | |
C. | DNA分子边解旋边复制,新合成的两条子链形成1个新的DNA分子 | |
D. | 一对等位基因的碱基序列一定不同,但在同源染色体上的位置相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K+参与血浆渗透压的形成,而Na+不参与 | |
B. | Mg2+在血红蛋白运输氧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
C. | 过量摄入NaCl,将会导致血浆中的抗利尿激素含量降低 | |
D. | 增大细胞外液的K+浓度,静息时神经元膜内外电位差降低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同一个DNA上的不同基因转录时的模板链可以不是同一条DNA单链 | |
B. | 翻译过程中tRNA和其运载的氨基酸是一对一的关系 | |
C. | 含有600个碱基的mRNA在翻译合成直链肽时能失去199个H2O | |
D. | 蛋白质合成过程中rRNA、mRNA、tRNA三种RNA并不都要参与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病毒诱导细胞发生癌变 | |
B. | 线粒体为病毒蛋白质的合成提供能量 | |
C. | 病毒核酸的碱基序列改变 | |
D. | RNA和蛋白质组装成病毒的核糖体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湖北武汉钢铁集团第三中学高二4月月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为某哺乳动物生殖过程示意图(b为卵子).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动物个体②的遗传物质来自b和c
B.动物个体②的产生表明,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核也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在能力
C.按照动物个体②的产生方式,后代的性别比例仍为1:1,但对于动物的进化则是不利的
D.图中a、b、c三种细胞的产生方式,仅c为有丝分裂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