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人们发现,感染赤霉菌的水稻植株比周围的健康植株高50%以上,表现出明显的恶苗病症状。有人将赤霉菌培养基的滤液喷施到水稻幼苗上,发现没有感染赤霉菌的幼苗也表现出明显的恶苗病症状,该实验初步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水稻幼苗出现恶苗病症状是由赤霉素引起的

B.赤霉菌可以产生能促进细胞伸长的植物激素

C.赤霉素通过促进细胞的伸长而引起植物增高

D.赤霉菌能产生具有促进生长效应的活性物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黑龙江、吉林省两省六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荷兰科学家温特(F.W.Went)做了以下实验:把切下的胚芽鞘尖端放在琼脂块上,约1h~2h后移去胚芽鞘尖端,将琼脂块放在去除尖端的胚芽鞘一侧,然后置于黑暗条件下培养,胚芽鞘逐渐向放置琼脂块的对侧弯曲生长。如果放上的是没有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则胚芽鞘既不生长也不弯曲。该结果不能直接证明( )

A.胚芽鞘尖端能产生影响生长的物质

B.该物质能够由尖端向下运输

C.该物质能够促进胚芽鞘的生长

D.单侧光使该物质在胚芽鞘内呈不均匀分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江西省南昌市三校高三12月联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为小肠上皮细胞转运葡萄糖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 葡萄糖进出小肠上皮细胞均为协助扩散

B. 葡萄糖进出小肠上皮细胞的过程均消耗ATP

C. 抑制细胞呼吸影响K+通过Na+?K+泵的转运

D. 能同时转运葡萄糖和Na+的载体蛋白不具特异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江西省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段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紫罗兰花瓣形态的单瓣和重瓣是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的相对性状,自然界中紫罗兰大多为单瓣花,偶见更美丽的重瓣花.研究人员做了如下研究:

(1)让单瓣紫罗兰自交得F1,再从F1中选择单瓣紫罗兰继续自交得F2,如此自交多代,发现每一代中总会出现约50%的单瓣紫罗兰和50%重瓣紫罗兰,所有的重瓣紫罗兰都不育(雌、雄蕊发育不完善)。过程如图所示:

(1)根据上述实验结果推测:紫罗兰花瓣单瓣和重瓣的遗传遵循_____________定律,_____________为显性性状。

(2)取上面实验中F1的单瓣紫罗兰花粉进行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幼苗,继续用秋水仙素处理,获得植株只表现为重瓣,说明:亲代单瓣紫罗兰中含有___________基因的花粉不育。

(3)研究发现,引起某种配子不育是由于等位基因(B、b)所在的染色体发生部分缺失造成的(B基因和b基因不缺失)。

①综合上述实验推断:染色体缺失的_______配子可育,染色体缺失的_________配子不育。

②若B、b表示基因位于正常染色体上,B-、b-表示该基因所在染色体发生部分缺失,F1单瓣紫罗兰产生的雌配子基因型及其比例是_____________,产生的雄配子基因型及其比例是_____________。

(4)现有基因型分别为BB、Bb、bb、B-b、bb-等5种紫罗兰,欲通过实验进一步验证(3)中的推断,需选择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的亲本组合进行_____________实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江西省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段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人体感染白喉杆菌(白喉杆菌侵入易感者上呼吸道,通常在咽部黏膜生长繁殖)后,将启动一系列的免疫反应,其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

A.鼻腔黏膜分泌杀菌物质抑制白喉杆菌的繁殖

B.吞噬细胞通过溶菌酶将吞入的白喉杆菌消灭

C.口腔中的链球菌产生过氧化氢杀死白喉杆菌

D.体液中的免疫球蛋白与白喉杆菌毒素反应,中和其毒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江西省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段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人体调节水平衡的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抗利尿激素通过血液运输后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

B.人体摄取食物过咸,渴觉中枢和水平衡调节中枢均产生兴奋

C.人体剧烈运动导致大量出汗,此时下丘脑合成并释放抗利尿激素

D.人体从30℃环境进入0℃环境中,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江西省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段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图表示某生态系统各成分(丁为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关系,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太阳能通过甲输入生态系统

B.参与构成捕食食物链的成分有甲和乙

C.碳元素在乙与丙之间以CO2形式传递

D.丙主要是指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江苏省高三12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一浅水湖泊由于过度捕捞导致鲈鱼(主要捕食鱼类)濒临绝迹,此时湖中主要有浮游藻类、沉水植物、螺(捕食藻类)和鲤鱼(主要捕食螺)等生物。在保留或去除鲤鱼的条件下,分别测定浮游藻类和沉水植物的生物量(干重),见下图。

(1)浮游藻类和沉水植物分别生长在湖泊表层和下层,这是群落 结构的体现,藻类大量繁殖会降低湖泊下层光照强度,藻类与沉水植物的种间关系是

(2)该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还应有 才能保证其物质循环的正常进行,该成分在碳循环中的作用是

(3)上图中曲线 (填字母)代表去除鲤鱼后,浮游藻类生物量的变化;保留鲤鱼的水域中,沉水植物的生物量变化曲线为图中的 (填字母)。

(4)沉水植物对净化水体起重要作用,从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考虑,可采取 的措施来增加沉水植物的种群密度。该措施实施后,湖泊中各生物的种群数量在较长时期内能保持动态平衡,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其基础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湖北省襄阳市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科学家往小球藻培养液中通入14CO2后,分别给予小球藻不同时间的光照,结果如下表:

实验组别

光照时间(s)

放射性物质分布

1

2

大量3-磷酸甘油酸(三碳化合物)

2

20

12种磷酸化糖类

3

60

除上述12种磷酸化糖类外,还有氨基酸、有机酸等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小球藻没有叶绿体,CO2的固定是在细胞质基质中发生的

B.每组照光后需将小球藻进行处理使酶失活才能测定放射性物质分布

C.本实验研究的是卡尔文循环

D.实验结果说明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还有其它有机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