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通过建立反映种群动态变化的数学模型,分别说明种群个体数量的增长规律以及种群外部环境因素和种群内部因素对种群个体数量的制约.
血球计数板有16个中方格,每l中方格中有25个小方格,即总共有16×25=400个小方格.计数室的容积为0.1mm3(1mL=1000mm3),每个小方格的体积为$\frac{0.1}{400}$mm3因此酵母细胞个数/1mL=平均每个小方格的酵母菌数÷每1个小方格容积×稀释倍数=平均每个小方格的酵母菌数×400×104×稀释倍数.
解答 解:(1)第五步中“每天随机抽时间取样计数”应改为“每天同一时间(定时)取样”,这样每天取样时间间隔相同,是所得的实验数据更加准确,画出的变化曲线更加具有参考价值.
(2)①振荡摇匀试管,取1mL培养液并适当稀释.
②在对酵母菌数量进行抽样检测时,首先振荡摇匀试管,取1mL培养液并适当稀释,然后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稀释后的培养液.滴于其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水纸)吸去,制作好临时装片.
③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时,由于死的酵母菌细胞膜失去选择透过性,因此被染成蓝色,而活的酵母菌不会被染色,因此计数时只记不被染成蓝色的酵母菌.
(3)如所使用的血球计数板有16个中方格,每l中方格中有25个小方格,每1个小方格容积为0.1mm3(1mL=1000mm3).已知每个小方格平均有8个酵母菌,那1mL培养液中酵母细胞个数=平均每个小方格的酵母菌数÷每1个小方格容积×稀释倍数=平均每个小方格的酵母菌数×400×104×稀释倍数=8×400×104×10=3.2×108.
(4)在实验过程中,由于酵母菌呼吸产生二氧化碳,所以培养液的pH值会逐渐变小.
故答案为:
(1)第五步中应每天同一时间取样
(2)②盖玻片 用滤纸吸去 ③不被
(3)8 3.2×108
(4)逐渐变小
点评 本题考查了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相关实验,意在考查考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数据处理能力,难度适中.考生要能够识记相关操作步骤;能够利用公式进行相关计算.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试管编号 | 培养液/mL | 无菌水/mL | 酵母菌母液/mL | 温度/℃ |
A | 10 | - | 0.1 | 28 |
B | 10 | - | 0.1 | 5 |
C | - | 10 | 0.1 | 28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实验中用到的绵羊红细胞相当于抗原 | |
B. | 溶血素由浆细胞合成,其分泌过程有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 | |
C. | 溶血素能刺激T细胞产生细胞免疫导致绵羊红细胞溶解 | |
D. | 中剂量的该制剂对小鼠免疫机能的增强作用最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河北沧州一中高一下期末考试生物试卷B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人类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
B.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伴随性染色体遗传
C.生殖细胞中只表达性染色体上基因
D.初级精母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都含Y染色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N期有8条染色体 | B. | P期紧接着L期 | ||
C. | P期与M期细胞内DNA的数量相等 | D. | M期的1条染色体包括2条染色单体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在水--空气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 | B. | 在水--空气界面上铺成双分子层 | ||
C. | 完全溶解于水中 | D. | 形成沉淀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