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5.酵母菌生长的最适宜温度在20~30℃之间,能在pH为3~7.5的范围内生长,在氧气充足的环境中主要以出芽生殖的方式快速增殖.大约每1.5~2小时增殖一代.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据此探究酵母菌种群在不同的培养液浓度和温度条件下种群密度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第一步:配制无菌马铃薯葡萄糖培养液和活化酵母菌液.
第二步:利用相同多套装置,在适宜条件下培养.
第三步:用血球计数板计数装置中起始酵母菌数目,做好记录.
第四步:将各装置放在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
第五步:连续7天,每天随机抽时间取样计数,做好记录.
回答下列问题:
(1)改正实验操作步骤中的一处错误:第五步中应每天同一时间取样.
(2)某同学第5天在使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时做法如下:
①摇匀试管,取1mL培养液并稀释10倍(稀释样液的无菌水中加入了几滴台盼蓝染液).
②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稀释后的培养液滴于其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制作好临时装片.
③显微镜下观察计数:在观察计数时只记不被(填“被”或“不被”)染成蓝色的酵母菌.
(3)若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某一小方格时,活菌分布如图所示,则记录的数目是8个.若平均每个样方中的酵母菌数目就是该数目,所使用的血球计数板有16个中方格,每1中方格中有25个小方格,每1个小方格容积为0.1mm3(1mL=1 000mm3).则酵母菌细胞个数/mL=3.2×108
(4)在实验过程中,培养液的pH值变化为逐渐变小.

分析 通过建立反映种群动态变化的数学模型,分别说明种群个体数量的增长规律以及种群外部环境因素和种群内部因素对种群个体数量的制约.
血球计数板有16个中方格,每l中方格中有25个小方格,即总共有16×25=400个小方格.计数室的容积为0.1mm3(1mL=1000mm3),每个小方格的体积为$\frac{0.1}{400}$mm3因此酵母细胞个数/1mL=平均每个小方格的酵母菌数÷每1个小方格容积×稀释倍数=平均每个小方格的酵母菌数×400×104×稀释倍数.

解答 解:(1)第五步中“每天随机抽时间取样计数”应改为“每天同一时间(定时)取样”,这样每天取样时间间隔相同,是所得的实验数据更加准确,画出的变化曲线更加具有参考价值.
(2)①振荡摇匀试管,取1mL培养液并适当稀释.
②在对酵母菌数量进行抽样检测时,首先振荡摇匀试管,取1mL培养液并适当稀释,然后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稀释后的培养液.滴于其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水纸)吸去,制作好临时装片.
③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时,由于死的酵母菌细胞膜失去选择透过性,因此被染成蓝色,而活的酵母菌不会被染色,因此计数时只记不被染成蓝色的酵母菌.
(3)如所使用的血球计数板有16个中方格,每l中方格中有25个小方格,每1个小方格容积为0.1mm3(1mL=1000mm3).已知每个小方格平均有8个酵母菌,那1mL培养液中酵母细胞个数=平均每个小方格的酵母菌数÷每1个小方格容积×稀释倍数=平均每个小方格的酵母菌数×400×104×稀释倍数=8×400×104×10=3.2×108
(4)在实验过程中,由于酵母菌呼吸产生二氧化碳,所以培养液的pH值会逐渐变小.
故答案为:
(1)第五步中应每天同一时间取样
(2)②盖玻片   用滤纸吸去   ③不被
(3)8       3.2×108              
(4)逐渐变小

点评 本题考查了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相关实验,意在考查考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数据处理能力,难度适中.考生要能够识记相关操作步骤;能够利用公式进行相关计算.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某兴趣小组为了探究环境因素对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按下表完成了有关实验,并定期对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进行计数.分析回答:
试管编号培养液/mL无菌水/mL酵母菌母液/mL温度/℃
A10-0.128
B10-0.15
C-100.128
(1)该小组研究的课题是探究温度、营养物质对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
(2)除了表中的变量外,列举两项无关变量pH值、溶氧量、取样的时间.
(3)1mL培养液中的酵母菌逐个计数是非常困难的,应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进行计数
(4)某同学在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操作:

①微镜下一个中方格中有酵母菌22个.
②他的操作中有一个明显的错误,正确的操作是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破片的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
③这种错误操作会导致他得到的结果与实际值相比偏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为检验某制剂对机体免疫机能的调节作用,用含不同剂量该制剂的饲料饲喂健康小鼠,一段时间后给小鼠注射绵羊红细胞,测定小鼠血清中溶血素(针对绵羊红细胞的抗体,能导致其溶解)的含量得到如图结果.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实验中用到的绵羊红细胞相当于抗原
B.溶血素由浆细胞合成,其分泌过程有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
C.溶血素能刺激T细胞产生细胞免疫导致绵羊红细胞溶解
D.中剂量的该制剂对小鼠免疫机能的增强作用最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河北沧州一中高一下期末考试生物试卷B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人类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

B.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伴随性染色体遗传

C.生殖细胞中只表达性染色体上基因

D.初级精母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都含Y染色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蓝藻与衣藻在结构上的重要区别是前者(  )
A.无核膜B.无细胞壁C.无细胞膜D.无D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如图为DNA分子结构模式图,DNA一般为规则的双螺旋结构,两条链上的碱基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靠氢键连接,即A与T、C与G配对,形成碱基对,如图中的结构8.则图中其它结构的中文名称为:
(1)胞嘧啶;(2)腺嘌呤;(3)鸟嘌呤;(4)胸腺嘧啶;(5)脱氧核糖;(6)磷酸;(7)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如图是某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可观察到的几个时期,用L~P表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N期有8条染色体B.P期紧接着L期
C.P期与M期细胞内DNA的数量相等D.M期的1条染色体包括2条染色单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4.基因工程的操作一般包括以下四个步骤:提取目的基因、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表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磷脂是一种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组成的分子,由磷酸组成的“头”部是亲水的,由脂肪酸组成的“尾”部是疏水的.把一些磷脂分子置于水中时(  )
A.在水--空气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B.在水--空气界面上铺成双分子层
C.完全溶解于水中D.形成沉淀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