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变异类型在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发生的是
A.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 生自由组合,导致基因重组
B.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一部分片段,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C. DNA复制时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导致基因突变
D.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两条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导致染色体数目变异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1-2012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综合题
回答下列有关育种的问题
I.(11分)小麦品种是纯合子,控制小麦高杆的基因A和控制小麦矮杆的基因a是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小麦抗病的基因B和控制小麦感病的基因b是一对等位基因,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1) 若要通过杂交育种的方法选育矮杆(aa)抗病(BB)的小麦新品种,所选择亲本的基因型是 ;确定表现型为矮杆抗病小麦是否为理想类型的最适合的方法是 。
(2) 某同学设计了培育小麦矮杆抗病新品种的另一种育种方法,过程如右图所示。其中的③表示 技术,④应在甲植株生长发育的 时期进行处理;乙植株中矮杆抗病个体占 。
(3)自然情况下,A基因转变为a基因的变异属于 。
(4)为探究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特点,某同学首先采用适当的方法使小麦根尖细胞染色体的DNA全部被3H胸腺嘧啶脱氧核苷标记,然后转移到不含3H胸腺嘧啶脱氧核苷的培养基培养,观察细胞中每条染色体染色单体的标记情况。
①对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进行观察时,常选择有丝分裂 期的细胞。
②转移培养基培养后,细胞第一次有丝分裂的染色体的标记特点是 ,细胞第二次有丝分裂的标记特点是每条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的 被标记。
(5) 小麦与玉米杂交,受精卵发育初期出现玉米染色体在细胞分裂时全部丢失的现象,将种子中的胚取出进行组织培养,得到的是小麦 植株。
(6)两种亲缘关系较远的植物进行杂交,常出现子代不可育现象,这时可用 进行处理。
II.(2分)无子西瓜的培育过程可用下图表示:
(1)若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西瓜幼苗的地上部分,则该西瓜植株根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 。
(2)在自然状态下,若二倍体西瓜细胞的基因型由AaBb变为ABb,说明发生了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1-2012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综合题
回答下列有关育种的问题
I.(11分)小麦品种是纯合子,控制小麦高杆的基因A和控制小麦矮杆的基因a是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小麦抗病的基因B和控制小麦感病的基因b是一对等位基因,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1) 若要通过杂交育种的方法选育矮杆(aa)抗病(BB)的小麦新品种,所选择亲本的基因型是 ;确定表现型为矮杆抗病小麦是否为理想类型的最适合的方法是 。
(2) 某同学设计了培育小麦矮杆抗病新品种的另一种育种方法,过程如右图所示。其中的③表示 技术,④应在甲植株生长发育的 时期进行处理;乙植株中矮杆抗病个体占 。
(3)自然情况下,A基因转变为a基因的变异属于 。
(4)为探究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特点,某同学首先采用适当的方法使小麦根尖细胞染色体的DNA全部被3H胸腺嘧啶脱氧核苷标记,然后转移到不含3H胸腺嘧啶脱氧核苷的培养基培养,观察细胞中每条染色体染色单体的标记情况。
① 对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进行观察时,常选择有丝分裂 期的细胞。
② 转移培养基培养后,细胞第一次有丝分裂的染色体的标记特点是 ,细胞第二次有丝分裂的标记特点是每条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的 被标记。
(5) 小麦与玉米杂交,受精卵发育初期出现玉米染色体在细胞分裂时全部丢失的现象,将种子中的胚取出进行组织培养,得到的是小麦 植株。
(6)两种亲缘关系较远的植物进行杂交,常出现子代不可育现象,这时可用 进行处理。
II.(2分)无子西瓜的培育过程可用下图表示:
(1)若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西瓜幼苗的地上部分,则该西瓜植株根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 。
(2)在自然状态下,若二倍体西瓜细胞的基因型由AaBb变为ABb,说明发生了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3-2014学年安徽安庆高三1月联考理科综合试卷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12分)家蚕是二倍体,体细胞中有28 对染色体。雄蚕性染色体为ZZ ,雌蚕性染色体为ZW。请分析回答下列有关家蚕的问题。
(1)雄蚕比雌蚕的丝质好,出丝率高,及早鉴别出蚕的雌雄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生物科技工作者用X射线处理蚕蛹,将家蚕第10号染色体上含有黑卵基因的一段染色体转移,连接到_______染色体上,从而可以借助光电自动选卵机将黑卵选出并杀死,达到去雌留雄的目的。蚕卵的这种变异类型在遗传学上称为 变异。
(2)在家蚕中皮肤正常(A)对皮肤油性(a)为显性,且A和a基因只位于Z染色体上。现有一对皮肤性状不同的家蚕杂交,其子代雌雄都有油性蚕和正常蚕,则亲本的基因型(母本×父本)是 。
(3)在家蚕的一对常染色体上有控制蚕茧颜色的黄色基因(Y)与白色基因(y)。在另一对常染色体上有I、i 基因,当基因I存在时会抑制黄色基因Y 的作用,从而使蚕茧变为白色;而i 基因不会抑制黄色基因Y 的作用。若基因型为IiYy×iiyy的两个个体交配,产生了足够多的子代,则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 。
(4)家蚕幼虫皮斑的普通斑(P)对素白斑(p)是显性,控制皮斑的这对基因与上面的两对基因分别位于3对不同的常染色体上。如果基因型为PpYyIi的雄蚕与基因型为Ppyyii的雌蚕交配,产生了足够多的子代,则子代的表现型有 种,表现型及比例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2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综合题
回答下列有关育种的问题
I.(11分)小麦品种是纯合子,控制小麦高杆的基因A和控制小麦矮杆的基因a是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小麦抗病的基因B和控制小麦感病的基因b是一对等位基因,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1) 若要通过杂交育种的方法选育矮杆(aa)抗病(BB)的小麦新品种,所选择亲本的基因型是 ;确定表现型为矮杆抗病小麦是否为理想类型的最适合的方法是 。
(2) 某同学设计了培育小麦矮杆抗病新品种的另一种育种方法,过程如右图所示。其中的③表示 技术,④应在甲植株生长发育的 时期进行处理;乙植株中矮杆抗病个体占 。
(3)自然情况下,A基因转变为a基因的变异属于 。
(4)为探究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特点,某同学首先采用适当的方法使小麦根尖细胞染色体的DNA全部被3H胸腺嘧啶脱氧核苷标记,然后转移到不含3H胸腺嘧啶脱氧核苷的培养基培养,观察细胞中每条染色体染色单体的标记情况。
① 对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进行观察时,常选择有丝分裂 期的细胞。
② 转移培养基培养后,细胞第一次有丝分裂的染色体的标记特点是 ,细胞第二次有丝分裂的标记特点是每条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的 被标记。
(5) 小麦与玉米杂交,受精卵发育初期出现玉米染色体在细胞分裂时全部丢失的现象,将种子中的胚取出进行组织培养,得到的是小麦 植株。
(6)两种亲缘关系较远的植物进行杂交,常出现子代不可育现象,这时可用 进行处理。
II.(2分)无子西瓜的培育过程可用下图表示:
(1)若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西瓜幼苗的地上部分,则该西瓜植株根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 。
(2)在自然状态下,若二倍体西瓜细胞的基因型由AaBb变为ABb,说明发生了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生物卷(福建) 题型:综合题
回答下列Ⅰ、Ⅱ题
Ⅰ.机体的免疫系统对核辐射损伤很敏感,主要表现在核辐射会诱导免疫细胞凋亡。人白细胞介素18(IL-18)能促进免疫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某科研小组开展了“IL-18对核辐射诱导小鼠脾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的研究,方法如下:
选取若干实验小鼠,随机分成三组:①组无辐射损伤;②组辐射损伤(60Co照射,下同);③组先辐射损伤,1天后注射IL-18.14天后分别取各组小鼠脾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在培养了Oh、12h、24h、48h后,进行细胞凋亡检测,得到的细胞凋亡相对值如下表:
组别 |
处理方法 |
0 h |
12 h |
24 h |
48 h |
① |
无辐射损伤 |
0.046 |
0.056 |
0.048 |
0.038 |
② |
辐射损伤 |
0.460 |
0.420 |
0.530 |
0.520 |
③ |
辐射损伤+IL–18 |
0.239 |
0.265 |
0.279 |
0.269 |
(1)选择脾细胞作为本实验材料,是因为脾脏是集体重要的_______器官。已知IL-18是一种淋巴因子,淋巴因子与______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2)自爆凋亡是由遗传机制决定的______死亡。从表中数据可知,细胞凋亡相对值越小,说明发生凋亡的脾细胞数目越______;从_______(组别)两组数据可知,IL-18能够抑制脾细胞凋亡。
(3)科研小组还设置了第④组实验,方法是先注射IL-18,3天后进行辐射损伤,14天后的实验操作同前三组。与第③组相比,设置第④组的目的是______。
(4)在作物育种中,可用60Co放出的γ涉嫌使作物发生基因突变,从中筛选出优良的变异类型,这种育种方法叫做______育种,其特点是______(至少答出两点)。
Ⅱ.使用染色剂染色是生物学实验常用的方法,某同学对有关实验做了如下归纳:
实验 |
观察对象 |
染色剂 |
实验结果 |
① |
花生子叶细胞的脂肪颗粒 |
苏丹Ⅲ |
脂肪颗粒被染成橘黄色 |
② |
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的DNA和RNA分布 |
毗罗红甲基绿 |
细胞内染成绿色的面积显著大于染成红色的面积 |
③ |
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的线粒体 |
健那绿 |
线粒体呈现蓝绿色 |
④ |
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
龙胆紫 |
间期细胞不着色,分裂期细胞染色体着色 |
(1)上述实验结果的归纳,正确的有_______(实验序号)。
(2)实验②和实验④在染色之前,都使用了一定浓度的盐酸处理。其中,实验②用盐酸可改变______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实验④用盐酸与酒精混合,对材料进行解离。在两个实验操作中,都要注意盐酸浓度,处理材料时的温度和______。
(3)健那绿使线粒体着色与线粒体内膜的酶系统有关。线粒体内膜上的酶主要催化有氧呼吸的第______阶反应,该反应变化是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