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7.下列叙述与生物学史实相符的是(  )
A.孟德尔用山柳菊为实验材料,验证了基因的分离及自由组合规律
B.萨顿采用类比推理法,得出了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平行关系的结论
C.赫尔希和蔡斯研究DNA分子结构时,运用了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
D.艾弗里用35S和32P分别标记T2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证明了DNA的半保留复制

分析 1、孟德尔杂交实验采用假说-演绎法.
2、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3、赫尔希和蔡斯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进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解答 解:A、孟德尔在研究豌豆杂交实验时,运用假说-演绎法,验证了基因的分离及自由组合规律,A错误;
B、萨顿根据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平行关系,采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B正确;
C、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噬菌体研究遗传物质时,运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C错误;
D、艾弗里用35S和32P分别标记T2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究历程,要求考生识了解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究历程,识记每位科学家采用的方法、实验过程及实验结论,再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在一定浓度的CO2和适当的温度条件下,测定A植物和B植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速率,结果如表,据表中数据回答问题.
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时光照强度
(千勒克司)
光饱和时光照强度
(千勒克司)
光饱和时CO2吸收量
(mg/100cm2叶•小时)
黑暗条件下CO2释放量(mg/100cm2叶•小时)
A植物13115.5
B植物393015
(1)与B植物相比,A植物是在弱光光照条件下生长的植物,判断的依据是因为A植物在光饱和的光照强度低于B植物(A植物的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时的光照强度低于B植物).
(2)当光照强度超过9千勒克司时,B植物光合速率不再增加,造成这种现象的实质是暗反应跟不上光反应.
(3)当光照强度为9千勒克司时,B植物的总光合速率是45(mg CO2/100cm2叶•小时).当光照强度为3千勒克司时,A植物与B植物固定的CO2量的差值为1.5(mg CO2/100cm2叶•小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如图是某植物成熟绿叶组织的相关图解.其中图1是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过程图解;图2表示某光照强度和适宜温度下,光合作用增长率随CO2浓度变化的情况;图3表示  当光照和C02浓度充足的条件下,温度对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其中实线表示  光照时CO2的固定量,虚线表示黑暗时CO2的产生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l可知,甲、乙分别代表的物质是_二氧化碳、[H]和ATP,想要使叶绿体内C3的含量快速下降,可以改变的环境条件是减少浓度二氧化碳(不提供二氧化碳或增强光照等),光反应中产生的O2扩散到临近的线粒体中被利用至少要经过4层生物膜.
(2)图2中限制D点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C点和D点相比,叶绿体中的C5的含量较高(较低、较高、相等)
(3)由图3可知,与光合作用相关的酶对高温更为敏感,相关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4)若昼夜不停的光照,图3植物在温度为30℃条件下,生长状况达到最佳.若在此温度条件下,每天交替进行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处理,则该植物在24小时内积累的葡萄糖为16.4 mg(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图甲表示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的部分组成在结构与功能上的联系.COPⅠ、COPⅡ是被膜小泡,可以介导蛋白质在A与B之间的运输.图乙是该细胞在抗体分泌前几种生物膜面积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除了图甲中所示的功能外,溶酶体还能够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以保持细胞的功能稳定.
(2)图甲中COPⅡ被膜小泡负责从A内质网(细胞结构名称)向B运输“货物”.
(3)图甲细胞分泌出的蛋白质在人体内被运输到靶细胞时,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糖蛋白)结合,引起靶细胞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此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
(4)请你在上图中根据“抗体分泌前几种生物膜面积的示意图”画出抗体分泌后几种生物膜面积的示意图.
(5)若要提取动物的细胞膜,最好选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哺乳动物血液中的红细胞)做材料,提取时先让其在蒸馏水中吸水涨破,处理后即可得到纯净的细胞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核仁是产生核糖体和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B.RNA等大分子物质通过核孔出细胞核要耗能
C.核膜在细胞周期中发生周期性变化,其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
D.染色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在细胞分裂不同时期呈现不同状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植物花、叶、果实的色素除叶绿素外,其他大多分布在(  )
A.线粒体内B.叶绿体内C.液泡内D.核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如图为光合作用中的物质转变与能量转换的模式图.图中A~E为物质,①~⑤为反应过程.请据图回答:
(1)物质的名称分别是氧气.
(2)C3转变成(CH2O)需要的条件有ATP、[H]、酶.
(3)若光照不变时,突然降低CO2的供应,短时间内 ATP相对含量变化是增加(填填“增加”、“不变”或“减少”).
(4)在探索光合作用的历程中,恩格尔曼把载有水绵和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放在没有空气的黑暗环境中,然后用极细的光束照射水绵,发现 细菌分布在叶绿体受光的部位,这个实验可以说明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部位,在光下释放氧气;卡尔文用小球 藻做实验,最终探明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转换成有机物中碳的途径,卡尔文运用的实验技术主要是放射性同位素标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实例中,哪一项与细胞膜的功能没有直接关系(  )
A.植物的根毛细胞从土壤中吸收无机盐和水
B.红细胞在清水中吸水涨破
C.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进行信息交流
D.提高细胞内的化学反应的速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大菱鲆是我国重要的海水经济鱼类.研究性学习小组尝试对大菱鲆消化道中蛋白酶的活性进行研究.

(1)查询资料得知,18℃时,在不同pH条件下大菱鲆消化道各部位蛋白酶活性如图1.由图可知,在各自最适pH下,三种蛋白酶催化效率最高的是幽门盲囊蛋白酶.
(2)资料表明大菱鲆人工养殖温度常年在15℃~18℃之间.学习小组假设:大菱鲆蛋白酶的最适温度在15℃~18℃之间.他们设置15℃、16℃、17℃、18℃的实验温度,探究三种酶的最适温度.
①探究实验中以干酪素为底物.干酪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可用双缩脲试剂鉴定.
②胃蛋白酶实验组和幽门盲囊蛋白酶实验组的pH应分别控制在2和8.
③为了控制实验温度,装有酶和底物的试管应置于恒温箱中以保持恒温.单位时间内底物消耗量(或产物生成量)可以表示蛋白酶催化效率的高低.
④实验结果如图2,据此能否确认该假设成立?不能.理由是:在15℃~18℃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酶活性一直在增强,没有出现下降的拐点,所以不能得出大菱鲆蛋白酶的最适温度.
(3)研究还发现大菱鲆消化道淀粉酶和脂肪酶含量少、活性低,所以人工养殖投放的饲料成分中要注意降低淀粉和脂肪的比例,以减少对海洋的污染.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