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图示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增长;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增长。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ce段种群增长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B.种群增长过程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b点之后
C.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可提高K值
D.阴影部分表示通过生存斗争被淘汰的个体数量
【答案】A
【解析】
1、据图分析,曲线中的两个关键点:c点时,增长率达到最大,它意味着种群的繁殖力最强;e点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这时种群增长率最小,它意味着出生率与死亡率或迁入率与迁出率接近于等值。
2、“J”型曲线:指数增长函数,描述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生物无限增长的情况。“S”型曲线:是受限制的指数增长函数,描述食物、空间都有限,有天敌捕食的真实生物数量增长情况,存在环境容纳的最大值K,种群增长率先增加后减少,在K/2处种群增长率最大。
A、ce段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逐渐下降,但种群数量仍然在不断增多,所以ce段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A错误;
B、从图中可以看出阴影部分代表环境阻力,所以“S”型曲线的环境阻力出现在b点之后,B正确;
C、同一种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K值会上升,C正确;
D、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在生存斗争中被淘汰的个体数,D正确。
故选A。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图表示某种兔迁入新的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第 3 年时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兔种群的密度,第一次捕获 50 只全部标志后释放,一个月后进行第二次捕捉,共捕获未标志的 60 只标志的 20 只。估算该兔种群在这一环境中的 K 值是( )
A.150 只B.小于 100 只
C.200 只D.大于 300 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甲、乙、丙是果蝇(2N=8)的某一个精原细胞进行某次细胞分裂时追踪到的三个细胞,并检测到甲、乙、丙三个细胞中染色体、DNA、染色单体的数量,结果如图且该过程发生了一次分裂异常。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次异常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有一对同源染色体未分离
B.甲细胞可代表有丝分裂的前期和中期,也可代表减数第一次分裂
C.乙细胞有可能存在等位基因
D.丙细胞中Y染色体的数量可能为0条或1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关于细胞膜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网(d,e,f,h表示完整的细胞器),其不同膜结构间相互联系和转移的现象称为膜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注:虚线框内仅是物质转变与合成
A.自养型生物都含有结构d
B.一切细跑均能发生膜流现象
C.膜流其实是生物膜流动性的体现,质壁分离与复合过程中发生了膜流
D.细胞膜蛋白的更新与f→g→h→g→c途径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传递兴奋的图解,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⑤可能是乙酰胆碱、肾上腺素、谷氨酸中的一种
B.⑤以胞吐的方式通过①,以协助扩散的方式通过②
C.⑥是特异性识别⑤的结构,其化学本质为糖蛋白
D.⑤和⑥的特异性结合可导致Na+ 内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为生态系统中的三种组成成分,a~c是乙中的3种动物。回答下列问题:
(1)无机环境中的碳元素进入草原群落的途径主要是____________(填生理过程),碳循环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图中最可能存在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某一时刻有一田鼠种群迁入该草原,迁入时田鼠的种群数量为a,而且每繁殖一代种群数量比原来增加m倍,则在此条件下繁殖n代,田鼠的种群数量为________________。
(4)若图中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q千焦,则初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最多为________千焦。
(5)草原生态系统中鹰靠敏锐的视力去捕杀兔子,兔子也能根据声音或行为特征逃避鹰的猎杀。这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具有________________作用。
(6)草原管理上,常采用轮牧或限制放牧量,这主要是为提高该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稳定性。草原对水土的保持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价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我国从东北到西北基本上都有大麦的分布,尤其是在陕西、山西、甘肃、宁夏等地更是大麦的主产区。大麦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二倍体(2n=14)。因杂交去雄工作很不方便,科学家培育出一种如图所示的6号染色体三体新品系,该三体植株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染色体I和II分离,染色体III因结构特殊随机分配。含III号染色体的花粉无授粉能力,雄性可育(M)对雄性不育(m)为显性(雄性不育指植株不能产生花粉),椭圆粒种子(R)对长粒种子(r)为显性。请回答下列问题:
(1)控制大麦雄性是否可育和种子形状的两对等位基因_________(填“遵循”、“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欲测定正常的大麦基因组的序列,需要对__________条染色体的DNA进行测序。
(3)该三体新品系自交产生的F1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其中形状为_______种子种植后方便用来杂交育种。
(4)在稳定遗传的大麦群体中由于隐性突变出现一株高产植株(研究发现高产与低产是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为判断该突变是否发生在6号染色体上(不考虑基因R、r和染色体的交叉互换),请通过杂交育种的方法来判断(所选择的亲本需写明其基因型和表现型)。
①实验基本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预期结果与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用小球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提供装置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模拟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可以使用①④或②⑤
B.模拟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需要使用装置③
C.从②号袋中随机取出小球,模拟F1等位基因分离产生配子的过程
D.从②和④两个袋中各取一个小球记录字母组合,可得9种组合方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某干旱地区草场物质循环模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之间循环。
(2)自然界中的生产者,除了绿色植物,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种)。
(3)图中缺失一个重要的流程,请用箭头和文字表示该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化石燃料的燃烧会导致雾霾,但一定程度内的雾霾可自行散去。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
(5)为保护生态平衡,该地大力进行环境整治,下列做法可以实现这一目的的有_______
A.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提倡电动汽车的使用
B.引人天敌,控制当地虫害,以提高能量利用率
C.对过度利用的草场。首先应封育,待恢复到较好状态再适度利用
D.大力植树造林,促使草原加速向更稳定的森林群落演替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