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微生物的培养和分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细菌能在液体培养基中以二分裂方式迅速扩增
B.噬菌体或大肠杆菌可在蛋白胨的培养基中增殖
C.灭菌的目的是消灭与培养菌竞争的杂菌
D.稀释涂布B法分散细菌得到单菌落的效果更好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时间 | 第1天 11天 | 第2天 12天 | 第3天 | 第4天 | 第5天 | 第6天 | 第7天 | ||||||||||||||
装片 | 1 | 2 | 3 | 1 | 2 | 3 | 1 | 2 | 3 | 1 | 2 | 3 | 1 | 2 | 3 | 1 | 2 | 3 | 1 | 2 | 3 |
菌数 | |||||||||||||||||||||
平均菌数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吉林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一下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基因型YyRr的个体与YYRr的个体杂交,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子代的基因型有( )
A.2种 B.4种 C.6种 D.8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吉林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一下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细胞有丝分裂的分裂期开始时,如果它的染色体为N,DNA含量为M,则该细胞分裂后每个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和DNA含量分别是( )
A.N和M B.N/2和M/2
C.N和M/2 D.N/2和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吉林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二下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为了调查某河流的水质状况,某研究小组测定了该河流水样中的细菌含量,并进行了细菌的分离等工作。回答下列问题:
(1)该小组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检测水样中的细菌含量。在涂布接种前,随机取若干灭菌后的空平板先行培养了一段时间,这样做的目的是 ;然后,将1mL水样稀释100倍,在3个平板上用涂布法分别接入0.1mL稀释液;经适当培养后,3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39、38和37。据此可得出每升水样中的活菌数为 。
(2)该小组采用平板划线法分离水样中的细菌。操作时,接种环通过 灭菌,在第二次及以后划线时,总是从上一次的末端开始划线。这样做的目的是 。
(3)示意图A和B中, 表示的是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培养后得到的结果。
(4)该小组将得到的菌株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并混匀,一部分进行静置培养,另一部分进行振荡培养。结果发现:振荡培养的细菌比静置培养的细菌生长速度快。分析其原因是:振荡培养能提高培养液的 的含量,同时可以使菌体与培养液充分接触,提高 的利用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吉林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二下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是有关腐乳制作的几个问题,其中正确的是( )
①腐乳的制作主要是利用了微生物发酵的原理,主要参与的微生物是青霉 ②用含水量过高的豆腐制腐乳,不易成形 ③豆腐上生长的白毛是毛霉的白色菌丝,严格地说是直立菌丝,豆腐中还有匍匐菌丝 ④决定腐乳特殊口味的是卤汤 ⑤腐乳的营养丰富,是因为大分子物质经过发酵作用分解成小分子且易于消化的物质 ⑥卤汤中酒的含量应控制在21%左右,酒的含量过高,腐乳成熟的时间会延长;含量过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⑥ D.①④⑤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吉林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二下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微生物体内能够使纤维二糖分解的酶是( )
A.C1酶和Cx酶
B.C1酶和葡萄糖苷酶
C.Cx酶和葡萄糖苷酶
D.葡萄糖苷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湖南师范大学附属高一下第一阶段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关于细胞全能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C.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B.在生物体所有的细胞中,受精卵的全能性最高
C.克隆羊的诞生证明了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D.生物体内细胞没有表现出全能性,是基因在特定时空下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湖北孝感高级中学高二下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
①一个家族仅一代人中出现过的疾病不是遗传病
②一个家族几代人中都出现过的疾病是遗传病
③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会患遗传病
④不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不会患遗传病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