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林鸽群较大时被苍鹰捕食的几率较低
B.鲈鱼有时捕食自己的幼鱼,这有利于鲈鱼种族的维持
C.自然界中的猴群经过争斗建立了优劣等级制度,并依次占据资源,这对种群是有利的
D.自然界中的物种间捕食对一个种有利,但会使另一个种消失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1)陆生植物光合作用所需的碳源,主要是空气中的CO2,CO2主要是通过叶片气孔进入叶内。有人提出陆生植物也能通过根部获得碳源,且用于光合作用。请以正常生长的菜豆幼苗为实验材料采用同位素示踪法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植物可通过根部获得碳源。
实验的主要用具有锥形瓶。你所选用的培养液中除了可含有植物所必需的矿质营养外,你认为根据实验的需要还应加入何种物? 。
实验步骤:
① 。
② 。
③ 。
预测实验结果并作出解释: 。
(2)自然界中植物的多倍体是因为环境条件的剧烈变化引起的,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此提出假设:1℃~5℃低温可诱导细胞内染色体加倍。
①提出这种假设的依据可认为是低温影响 ,使细胞不能正常进行有丝分裂。
②按照你的设计思路,实验结果检测应以 作为鉴别低温是否诱导细胞内染色体加倍的依据。
③低温处理植物材料时,通常需要较长时间才能产生低温效应,假定低温处理为10小时,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探究5种低温条件下,染色体数目加倍情况。以表格形式列出来。
④现有亲缘关系较近但存在生殖隔离的两种二倍体植物A和B,请用你所学过的生物技术或原理,培育出具有该两种植物遗传特征并且可育的六倍体植物。写出大致的培育过程(提供秋水仙素等可用的药品和用具,培育过程中所形成的植物种类可分别用C、D、E等代表来说明):
a. 。
b. 。
c. 。
⑤秋水仙素作用的原理是:在细胞分裂时 ,导致染色体不分离,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1-2012学年甘肃省天水一中高二第二学段测试生物试卷(带解析) 题型:综合题
Ⅰ (4分)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而自然界中生物种类繁多,就所学生物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下列生物中,与引起“发热伴血小板综合征”的“新型布尼亚病毒”病原体有明显区别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大肠杆菌 ②发菜 ③蓝藻 ④酵母菌 ⑤霉菌 ⑥HIV ⑦水绵 ⑧SARS病原体 ⑨细菌
(2)研究人员对分别取自3种不同生物的部分细胞(甲、乙、丙)进行分析、观察和实验,获得的结果如下表(表中“√”表示“有”,“×”表示“无”)。
| 核膜 | 光合作用(能否) | 核糖体 | 细胞壁 |
甲 | √ | √ | √ | √ |
乙 | √ | × | √ | × |
丙 | × | √ | √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1届高考复习章节小练习:必修三6生态环境的保护 题型:综合题
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酸性降水,是多种酸性污染气体溶于大气中的水分后,产生硫酸或硝酸等化合物,然后随着雨点降落下来而成。某生物探究小组为了解酸雨对陆生植物的影响,设计了一个模拟实验方案。
(1)目的原理:大气中的SO2是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实验室中以SO2模拟酸雨,研究不同SO2量对两种植物幼苗生长的影响,从而了解自然界中酸雨对植物的危害。
(2)实验材料
①实验装置如下图。
②甲、乙两种植物的种子、SO2气体、气体流量计(控制充气量)、蒸馏水、植物培养液等。
(3)实验步骤:
①取5 套实验装置并编号,设立________和________。
②甲、乙两种植物的种子发芽后,取已长出一片真叶的幼苗若干株,分别放于盛有植物培养液的玻璃皿中,并放入各实验装置的容器内,如上图所示。
③按图装配好实验装置。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关闭实验装置活塞,将装置置于______、______的环境下,在第5天统计各组两种幼苗的死亡数,并计算死亡率。
(4)实验结果;
①实验结果如下表:
编号 | 1 | 2 | 3 | 4 | 5 | |
SO2量 | C1 | C2 | C3 | C4 | C0 | |
死亡率 (%) | 甲 | 0 | 10 | 40 | 80 | 0 |
乙 | 0 | 0 | 20 | 40 | 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3届甘肃省高二第二学段测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Ⅰ (4分)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而自然界中生物种类繁多,就所学生物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下列生物中,与引起“发热伴血小板综合征”的“新型布尼亚病毒”病原体有明显区别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大肠杆菌 ②发菜 ③蓝藻 ④酵母菌 ⑤霉菌 ⑥HIV ⑦水绵 ⑧SARS病原体 ⑨细菌
(2)研究人员对分别取自3种不同生物的部分细胞(甲、乙、丙)进行分析、观察和实验,获得的结果如下表(表中“√”表示“有”,“×”表示“无”)。
|
核膜 |
光合作用(能否) |
核糖体 |
细胞壁 |
甲 |
√ |
√ |
√ |
√ |
乙 |
√ |
× |
√ |
× |
丙 |
× |
√ |
√ |
√ |
甲、乙、丙3种细胞最可能取自哪类生物?
甲________,乙________,丙________。
A.洋葱 B.兔子
C.蘑菇 D.蓝藻
Ⅱ。(6分)生物学实验中常用普通显微镜,试回答:
(1)一个细小物体若被显微镜放大50倍,这里“被放大50倍”是指放大该标本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8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则在视野中可看到细胞________个。
(3)实验中用同一显微镜观察了同一装片4次,每次仅调整目镜或物镜和细准焦螺旋,结果得到下面各图。请问其中视野最暗的是( )
(4)某学生在做实验时,先用一块洁净纱布擦拭镜头,再在一干净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放入一小块生物组织切片,小心展平后,放在显微镜载物台正中央,并用压片夹压住,然后在双眼侧视下,将物镜降至距玻片标本约5cm处停止。用左眼朝目镜里观察,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缓慢上升镜筒。请指出该同学在操作中不正确的地方: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