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20.如图所示为电子显微镜视野中观察到的某细胞的一部分.下列有关该细胞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此细胞是真核细胞而不可能是原核细胞
B.该细胞产生CO2的细胞器只有1个
C.结构2不含磷脂,与纺锤体的形成有关
D.结构1、5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而3不能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为电子显微镜视野中观察到的某细胞的一部分,其中结构1起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结构2为中心体,与有丝分裂有关;结构3为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结构4为高尔基体;结构5为细胞核.

解答 解:A、此细胞含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细胞,A正确;
B、该细胞产生CO2的细胞器只有线粒体1个,B正确;
C、结构2是中心体,不含膜结构,所以不含磷脂,其功能是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C正确;
D、结构1线粒体、5细胞核有DNA,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3核糖体上发生mRNA和tRNA的碱基互补配对,D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结合电子显微镜视野中观察到的某细胞的一部分示意图,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结构的图象,能准确判断各结构的名称;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分布、结构和功能,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河北省保定市高二下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表述正确的是

A.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现代进化理论认为,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C.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殖隔离的形成必须要有地理隔离,地理隔离必然导致生殖隔离

D.进化过程一定伴随着基因频率的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在唾液腺细胞中,合成和分泌唾液淀粉酶的细胞器分别是(  )
A.核糖体、内质网B.高尔基体、线粒体C.核糖体、高尔基体D.内质网、线粒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下表是分析豌豆的两对基因遗传所得到的子代F2基因型结果(非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表中部分基因型没有列出,有的以数字表示.下列哪项叙述是不正确的(  )
配子YRYryRyr
YR12YyRr
Yr3
yR4
yryyrr
A.表中被研究基因的载体有染色体、叶绿体、线粒体
B.1、2、3、4代表的基因型在F2中出现的概率大小为3>2=4>1
C.F2中出现亲本没有的重组性状的比例是$\frac{6}{16}$或$\frac{10}{16}$
D.表中被研究的基因其编码序列都具有非连续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某同学绘制了下图所示的能量流动图解.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D1=A2+C2+D2
B.由生产者到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frac{{D}_{1}}{{A}_{1}+{B}_{1}+{C}_{1}}$
C.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表示为(A1+B1+C1+D1
D.初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为(A2+B2+C2+D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如图是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属于原核细胞的是丙,它与小球藻在细胞结构上显著的区别是丙没有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2)甲图中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是⑧⑨(填标号).乙图中与分泌蛋白形成有关的结构顺序是②→①→③→⑥(用标号和箭头表示),该过程提供能量的细胞器是[④]线粒体.
(3)将图中三种细胞分别置于清水中,三种细胞的形态变化最大的是乙,主要原因是乙细胞无细胞壁.若将甲细胞置于高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则甲细胞中会发生[①]细胞壁与[14]原生质层分离的现象.
(4)若用健那绿作为染色剂,可以对甲、乙细胞中的线粒体进行染色,使之呈现蓝绿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蛋白质和DNA完全水解后,得到的化学物质分别是(  )
A.氨基酸   核苷酸
B.氨基酸    脱氧核糖、含氮碱基、磷酸
C.核苷酸   氨基酸
D.氨基酸    核糖、含氮碱基、磷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图为某家庭的遗传系谱图.甲病由基因A(a)控制,乙病由基因B(b)控制,甲乙两种病中至少有一种是伴性遗传.请分析回答:
(1)属于伴性遗传的是甲病.
(2)Ⅰ2的基因型是BbXaY.
(3)Ⅰ2有5万个精原细胞,若全部发育,则理论上能产生含有显性基因的Y型精子1.25万个.
(4)若Ⅱ3与Ⅱ4婚配,生了一个同时患有两种病的男孩,他们的第二个孩子是正常男孩的概率是$\frac{1}{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胃肠感冒”在医学上又称“呕吐性上感”,主要是由一种叫“柯萨奇”的病毒引起的,同时伴有细菌性混合感染.它的发病症状主要是:呕吐、腹泻、发热等.
(1)胃部因病菌或其他毒性物质进入,导致胃体肌肉刺激收缩,将胃内容物排出体外,该生理过程属于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或“非条件反射”);剧烈而频繁的呕吐引起大量消化液的丧失,造成水盐大量流失,使机体的内环境渗透压升高,从而使得大脑皮层产生渴觉.
(2)当体内有炎症时会出现发热现象,这有利于吞噬细胞和杀菌物质等转移到炎症区,抵御病原体的攻击,此过程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当体温过高时,新陈代谢加快,耗氧量增加,此时病人会感到肌肉酸痛,原因可能是供氧不足,肌肉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如果发热持续38.5℃以上,通常需要服用退热药,通过增加散热来使体温恢复正常.
(3)机体感染柯萨奇病毒后,通过体液免疫产生抗体与病毒发生特异性结合,抗体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抗体分泌到细胞外的运输方式是胞吐.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