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5.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方向通常是(  )
A.轴突→细胞体或树突B.细胞体→轴突
C.树突→细胞体或轴突D.树突→树突

分析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需要经过突触结构,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触间隙,并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挥作用,所以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解答 解: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需要经过突触结构,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触间隙,并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挥作用.突触前膜是轴突末端的细胞膜,突触后膜是下一个神经元的胞体膜或树突膜,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方向通常是轴突→细胞体或树突.
故选: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突触的结构和兴奋的传递,意在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识记与理解.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据报道,日本科学家依靠转基因技术使甲鼠的卵子带上“雄性遗传标记”,再用这种“卵细胞”的“核”替代精子移植到乙鼠的卵子中,使其“受精”,结果成功繁育出没有父亲的老鼠--“辉夜姬”.则“辉夜姬”是(  )
A.单倍体B.只有一条性染色体
C.染色体数与正常鼠相同D.性状与甲鼠几乎完全一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如图表示人体或人体细胞内某些信息传递机制的模式图,图中箭头表示信息传递的方向.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如果该图中的a为下丘脑、c为胰岛B细胞,则b为垂体
B.如果该图表示体液免疫,a表示吞噬细胞,e过程表示分泌的抗体
C.如果该图表示基因的表达过程,则d过程不存在A与T的互补配对
D.如果该图表示反射弧,则其中的信息传递是以局部电流或者化学递质的形式传导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一般都需要酶的参与.如图(一)示意酶抑制剂的作用原理:竞争性抑制剂与底物竞争酶的活性位点,从而抑制酶活性;非竞争性抑制剂和酶活性位点以外的其他位点结合,从而抑制酶的活性.图(二)示意谷氨酸脱羧酶的催化反应速度.请据图回答:
(1)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所用的鉴定试剂与斐林试剂使用方法有何不同?.(答两点即可).
(2)某抑制剂的化学结构与细菌合成细胞壁的底物无任何相似,但仍能抑制细菌合成细胞壁相关的酶的活性,其原因可能此抑制剂为非竞争性抑制剂,与酶活性位点以外的其他位点结合后,改变了酶活性部位的结构,使细菌合成细胞壁的底物无法与酶活性位点结合.
(3)若某抑制剂对酶的抑制作用随着底物浓度升高,抑制效力变得越来越小,则此抑制剂是竞争性(竞争性/非竞争性)抑制剂,原因是底物浓度越高,底物与酶活性位点结合机会越大,竞争性抑制剂与酶活性位点结合机会越小.
(4)动物脑组织中含有丰富的谷氨酸脱羧酶,能专一催化谷氨酸分解(1mol谷氨酸分解为1mol氨基丁酸和1mol CO2).某科研小组从小鼠的脑中得到该酶后,在谷氨酸起始浓度为10mol/L、最适温度、最适pH值的条件下,对该酶的催化反应过程进行研究,结果如图(二).
①若图(二)表示产物氨基丁酸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则本实验中pH属于无关变量.
②在图(二)中画出反应过程中谷氨酸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③若利用该酶的催化反应来研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请设计简单的实验步骤.(仪器、试剂等满足需求,限设三组实验).③Ⅰ、取三只相同的试管编号A、B、C,各加入2mL10mol/L的谷氨酸,取三瓶等浓度的谷氨酸脱羧酶溶液编号a、b、c
Ⅱ、将A、a放在0℃的环境中,B、b放在37℃环境中,C、c放在80℃(其他能使该酶变性的高温也可)环境中,放置一段时间
Ⅲ、从a、b、c中取等量的酶溶液,对应滴加到A、B、C试管中,仍放在原温度环境中
Ⅳ、适宜时间后,用仪器分别测定并记录溶液中氨基丁酸的浓度或记录气泡(CO2)释放的时间,分析实验结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某生物研究小组在密闭恒温玻璃温室内进行植物栽培试验,连续48h测定温室内CO2浓度及植物吸收CO2速率,得到图甲所示曲线(整个过程呼吸作用强度恒定),图乙是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的部分生理过程.请分析回答问题.

(1)图甲中12h这个时刻,植物根细胞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溶胶和线粒体,图中植物呼吸速率与光合速率相等的时间点有4个.
(2)12h与18h时刻相比较,叶绿体内三碳酸合成速率快(填“快”、“慢”、“相等”),30h时CO2在叶肉细胞内的移动方向是由线粒体移向叶绿体.
(3)如果使用相同强度绿光进行实验,图甲c点的位置将上移(填“上移”、“下移”、“不变”).
(4)图乙中的Ⅰ和Ⅱ表示有关结构,a、b、c、d表示某些物质,则Ⅰ表示叶绿体基质,d表示蔗糖.卡尔文循环需要循环3次才能合成一个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2012年国际禁毒日的主题是“抵制毒品,参与禁毒”.目前可卡因是最强的天然中枢兴奋剂,吸毒者把可卡因称作“快乐客”.图1表示突触结构,图2为毒品可卡因对人脑部突触间神经冲动的传递干扰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突触易受药物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已知某种药物能阻断突触传递兴奋,但对神经递质的合成、释放和降解或再摄取等都无影响,则导致兴奋不能传递的原因可能是该药物影响了神经递质与受体的结合,此现象反映了细胞膜具有信息传递(信息交流)的功能.
(2)多巴胺是脑内分泌的一种神经递质,主要负责大脑的感觉、兴奋及开心的信息传递,也与上瘾有关.由图2可知可卡因的作用机理是与多巴胺转运体结合,阻止了多巴胺进入突触前膜,导致突触间隙中多巴胺含量增多,从而增强并延长对脑的刺激,产生“快感”.吸毒“瘾君子”未吸食毒品时,精神萎靡,四肢无力,体内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激素)的含量减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关于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该酶的活性会受温度影响
B.主要是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的
C.能识别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并在特定的位点切割
D.能够使DNA分子中的碱基和脱氧核糖之间的化学键断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如图是甲、乙两个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t2时甲种群个体数量一定大于乙种群
B.t3开始甲种群出现环境阻力
C.t4开始乙种群的年龄结构呈衰退型
D.t5时乙种群出生率等于死亡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甘肃天水秦安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食醋中的醋酸成分是活细胞不需要的小分子物质,蔗糖不是活细胞需要的大分子物质,用食醋和蔗糖可将新鲜的大蒜头很快地腌成糖醋蒜,其原因是 ( )

A.醋酸和蔗糖分子均能存在于活细胞的间隙中

B.醋酸和蔗糖分子均能被吸附在活细胞的表面

C. 醋酸能固定和杀死活细胞,细胞膜失去了选择性

D.因腌的时间过久,两种物质均慢慢地进入活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