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2.据所给的某海鱼的种群增长曲线图分析,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在C点是进行海洋捕捞的最佳时期
B.在C点种群数量达到K值
C.在F点种群增长达到稳定
D.在BC段内,生存空间没有成为限制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

分析 一般情况下,环境中的种群数量增长呈S型曲线增长.种群达到K值时,种群数量基本保持稳定,种群珠鳞在K值上下波动,种群在$\frac{K}{2}$时,增长速率最大.据此分析作答.

解答 解:A、据图分析,C点是种群数量的最大值,是进行海洋捕捞的最佳时期,A正确;
B、C点时,种群数量已经超出了K值,B错误;
C、图中F点种群增长达到稳定,C正确;
D、BC段内,种群数量持续增长,生存空间没有成为限制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D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结合图示主要考查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意在强化学生对两种种群增长曲线的理解与运用,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下丘脑在人体生理调节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请据图回答问题(甲、乙、丙、丁为人体内某种结构或细胞,A,B,C为激素):
(1)图中下丘脑参与的生理调节方式有神经、体液调节,当人体处于寒冷环境中,图中物质A(填字母)在血液中的含量明显升高.
(2)当正常人处于饥饿状态时,图示中C(填字母)增多,在机体内通过促进肝糖元分解、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的过程,以维持机体的血糖平衡.如果图中丙部位受损,会使人患糖尿病.
(3)当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兴奋只能由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传到下丘脑的神经细胞,而不能反向的原因是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4)血液中物质 A 的含量过高时,抑制下丘脑和甲的分泌活动,该调节方式称为反馈调节.
(5)在受到寒冷刺激时,甲分泌的激素只能作用于特定的细胞,而A激素可作为多数细胞的信号,这与细胞膜上具有特定的糖蛋白(受体)物质有关.
(6)下丘脑除参与图示调节过程外,还能分泌抗利尿激素,由甲释放到血液中,调节人体内水的平衡.
(7)当人体内的血糖浓度降低时,丁可以直接感知血糖浓度的变化,也可以接受下丘脑的控制,通过有关神经作用使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填激素名称)增多.上述过程从反射类型看属于非条件反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调查一农田中某种鼠的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是(  )
A.样方法B.标志重捕法C.逐个计数法D.目测估计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假说一演绎法和类比推理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下面①~
③是人类探明基因神秘踪迹的历程.他们在研究的过程所使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依次为(  )
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提出遗传因子.
②萨顿研究蝗虫的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
③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找到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A.①假说一演绎法    ②假说一演绎法    ③类比推理
B.①假说一演绎法    ②类比推理    ③类比推理
C.①假说一演绎法    ②类比推理    ③假说一演绎法
D.①类比推理    ②假说一演绎法    ③类比推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7.下列关于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B.神经递质、激素、葡萄糖和CO2都是内环境的成分
C.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渗透压、温度和pH保持不变
D.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组织液和消化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设计如下小生态瓶,在等大的锥形瓶中加等量的水(1、2号加清水,3、4号加河水)、等大的金鱼、等量的金鱼藻(2-4号),用橡胶塞塞紧,1-3号放在阳光下,4号放在黑暗处,结果如表:
 瓶号 1 2 3 4
 瓶中金鱼生存时间(天) 4 12 26 3
(1)结果分析:
1号瓶无金鱼藻(生产者),金鱼既无有机物来源,又无氧气来源,生存时间短;
2号瓶有金鱼藻,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和氧气,但缺少矿质元素和腐生微生物,金鱼的粪便无法被分解,环境污染使金鱼死亡,但生存时间长于1、4号瓶;
3号瓶金鱼藻光合作用为金鱼提供氧气和养料.河泥中的矿质元素可被金鱼藻利用,微生物可分解粪便,金鱼生长良好,瓶中有机物和氧气充足,故鱼生存时间最长;
4号瓶虽有金鱼藻,但因黑暗无光照,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金鱼藻还要呼吸消耗氧气,故生存时间最短.
(2)结论:3号瓶可构成一个生态系统.由1、2、4号可知,缺少生产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的任何部分,金鱼均难以生存.可见,生态系统要较长时间维持下去,生产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必不可少的.
(3)该生态系统能建立起物质和能量的暂时平衡,原因是有稳定的能量来源;生产者为消费者和分解者提供有机物、能量和氧气;消费者和分解者为生产者提供光合作用所需要的CO2
(4)若要证明生产者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如何设计实验?设计一个试管内无水草,其他条件均与上述试管内的条件相同,观察水蚤和小鱼的存活时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丙氨酸的R基为-CH3,则一分子丙氨酸分子中,C、H、O的原子比例为(  )
A.3:7:4B.4:7:2C.3:6:2D.3:7: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蛋白质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其生物活性就会丧失,这称为蛋白质的变性.高温、强碱、强酸、重金属都会使蛋白质变性.请利用提供的材料用具设计实验,探究乙醇能否使蛋白质变性.
材料用具:质量分数为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新鲜淀粉酶溶液、蒸馏水、斐林试剂、无水乙醇、烧杯、试管、量筒、滴管、温度计、酒精灯.
(1)实验假设:乙醇能/不能使蛋白质变性
(2)实验步骤:
①取两支试管,各加入1mL的新鲜淀粉酶溶液,编号A.B.
②向A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无水乙醇,向B试管中加入等量蒸馏水(摇匀).
③向两支试管中各加入等量适量的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摇匀后放入适宜温度的水浴锅(温水)中保温5分钟并取出.
④向A、B中各加入等量适量的斐林试剂,摇匀后放入50~65℃温水中水浴加热2min
⑤观察试管中的颜色变化.
(3)某同学在实验前,向洁净的试管中加入2mL实验材料中的淀粉溶液和1mL斐林试剂,混匀后在50~65℃温水的大烧杯中加热2min,观察现象,然后才开始实验.你认为该同学这样做的目的是检测淀粉溶液是否变质(或:是否含有还原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如图表示植物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新细胞壁的形成过程,据图分析,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在有丝分裂中期,核DNA不能转录,但仍能进行翻译
B.图中a结构是细胞板,将形成新的细胞壁
C.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图中d表示内质网
D.图中C是高尔基体,图中e的主要成分是加工后的纤维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