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9.用农杆菌转化法可以获取转基因抗病植物,回答有关问题:
(1)若该抗病基因取自某种真菌的CDNA文库,转入植物细胞后,(能、否)能正常表达.若想短时间内得到大量的抗病基因,需用到PCR技术,中文全称为多聚酶链式反应引物,条件除了原料、能量、模板外还需要Taq(或热稳定DNA聚合).
(2)某培养基中的卡那霉素会抑制愈伤组织细胞的生长,欲利用该培养基筛选已导入抗病基因的植物细胞,应使构建的基因表达载体中含有抗卡那霉素基因,作为基因标记
(3)农杆菌是一种在土壤中生活的微生物,能在自然条件下感染裸子植物和双子叶植物,其原因是该类植物受到损伤时,伤口的细胞会分泌大量的酚类物质,吸引农杆菌移向这些细胞.
(4)Ti质粒的T-DNA(可转移的DNA)可整合到植物细胞中染色体DNA上,所以,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将目的基因插入到T-DNA序列中.用到的工具酶有限制酶和DNA连接酶.

分析 1、农杆菌转化法的具体过程:
(1)利用土壤的Ti质粒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即将目的基因整合到土壤农杆菌的Ti质粒上.
(2)将整合了目的基因的Ti质粒导入土壤农杆菌细胞内.
(3)利用土壤农杆菌感染植物细胞,该过程实际上是将含有目的基因的土壤农杆菌Ti质粒导入植物细胞内.
(4)含有目的基因的土壤农杆菌Ti质粒进入植物细胞后,可以把自己的一段基因整合到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这段基因中包含了目的基因.
2、农杆菌转化法的原理:农杆菌中的Ti质粒上的T-DNA可转移至受体细胞,并且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的DNA上.根据农杆菌的这一特点,如果将目的基因插入到Ti质粒的T-DNA上,通过农杆菌的转化作用,就可以把目的基因整合到植物细胞中染色体的DNA上.

解答 解:(1)cDNA文库中的基因虽然没有启动子和终止子,但在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已经具备了启动子和终止子等结构,因此转入植物细胞后,能正常表达.PCR技术可在短时间能得到大量的抗病基因;PCR技术的中文全称为多聚酶链式反应引物,条件除了原料、能量、模板外还需要Taq(或热稳定DNA聚合).
(2)某培养基中的卡那霉素会抑制愈伤组织细胞的生长,欲利用该培养基筛选已导入抗病基因的植物细胞,应使构建的基因表达载体中含有抗卡那霉素基因,作为基因标记.
(3)农杆菌是一种在土壤中生活的微生物,能在自然条件下感染裸子植物和双子叶植物,其原因是该类植物受到损伤时,伤口的细胞会分泌大量的酚类物质,吸引农杆菌移向这些细胞.
(4)Ti质粒的T-DNA(可转移的DNA)可整合到植物细胞中染色体DNA上,所以,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将目的基因插入到T-DNA序列中.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首先需要用限制酶切割外源DNA和运载体,其次需要用DNA连接酶将目的基因与运载体连接形成重组DNA分子.
故答案为:
(1)能   PCR   多聚酶链式反应引物   Taq(或热稳定DNA聚合)
(2)抗卡那霉素      标记
(3)土壤    裸子植物      双子叶       酚类物质
(4)染色体DNA   T-DNA序列        限制酶和DNA连接酶

点评 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原理、操作工具及操作步骤,掌握各操作步骤中需要注意的细节,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大肠杆菌作为实验材料进行实验,可以得知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RNA主要分布在细胞
B.实验步骤为: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水解-染色-观察
C.利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对细胞染色,同时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D.实验中要使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洗去浮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有关植物组织培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一般需经历脱分化和再分化两个过程
B.愈伤组织的特点是细胞排列疏松有规则,高度液泡化呈无定形状态
C.先使用细胞分裂素后使用生长素,细胞既分裂也分化
D.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比值适中时促进愈伤组织的形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当直接向狗的血液中注入稀盐酸,不会引起狗分泌胰液;当先切除通向狗小肠的神经,只留下血管,再向狗的小肠内注入稀盐酸,则会引起狗分泌胰液.对这一实验结果的解释中,最合理的是(  )
A.稀盐酸直接刺激了胰腺,引起胰液分泌
B.小肠上微小的神经难以剔除干净,顽固的神经反射仍然存在
C.稀盐酸被小肠吸收,经循环系统运输到胰腺,刺激胰腺分泌胰液
D.稀盐酸刺激小肠黏膜产生了某种物质,该物质经循环系统运输到胰腺,刺激胰腺分泌胰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菜豆种皮的黑色、黄褐色和白色是由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调控的.A基因控制色素合成(A-显性基因-出现色素,AA和Aa的效应相同),B基因为修饰基因,淡化颜色的深度(B-显性基因-颜色变浅,B的修饰效应可累加,BB可使种皮呈白色),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互不干扰).现有亲代种子P1(aaBB,白色)和P2(纯种,黑色),杂交实验如图:
(1)控制豌豆种皮颜色的两对基因在遗传方式上是否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符合,其理由是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2)P2的基因型是AAbb;F2中种皮为白色的个体基因型有5种,其中纯种个体大约占$\frac{3}{7}$.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下列物质不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A.血浆蛋白B.雄性激素
C.HPO${\;}_{4}^{2-}$D.细胞膜上Ca2+载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浙江省高二下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兴趣小组通过记录传入神经上的电信号及产生的感觉,研究了不同刺激与机体感觉之间的关系,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刺激类型

刺激强度

传入神经上的电信号(时长相等)

产生的感觉类型

感觉强度

针刺激

较小

较大

较强

热刺激

较低

热感

较弱

较高

较强

A. 刺痛与热感等感觉在大脑皮层形成

B. 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膜内外电位的表现是外正内负

C. 不同类型的刺激引起不同类型的感觉,原因是感受器不同

D. 不同强度的刺激通过改变传入神经上电信号的振幅,导致感觉强度的差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浙江省高二下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面关于神经元结构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基本结构是细胞质、细胞膜和细胞核

B.其细胞体都集中在脑和脊髓中

C.神经元轴突末梢可形成多个分叉

D.一般说来其树突数比轴突要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吕梁学院附属高中高二上期末考试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是关于“检测土壤中细菌总数”实验操作的叙述,其中错误的是( )

A.用蒸馏水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经高温、高压灭菌后倒平板

B.取104、105、106倍的土壤稀释液和无菌水各0.1 mL,分别涂布于各组平板上

C.将实验组和对照组平板倒置,37℃恒温培养24~48小时

D.确定对照组无菌后,选择菌落数在300以上的实验组平板进行计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