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2015春•锦州期末)如图所示:甲图中①②表示目镜,③④表示物镜,⑤⑥表示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乙和丙分别表示不同物镜下观察到的图象.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

A.①比②的放大倍数大,③比④放大倍数小

B.把视野里的标本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时,应选用③,同时提升镜筒

C.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正确调节顺序: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移动标本→转动细准焦螺旋

D.若使物像放大倍数最大,甲图中的组合一般是②③⑤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葡萄酒是具有多种营养成分的高级饮料.某同学制作葡萄酒的过程大致如下:将冲洗过并晾干的成熟葡萄酒捏烂,与糖10:3放入发酵瓶,搅拌密封后发酵.初期,泡沫不断增多,随着时间的延长,泡沫逐渐减少,待基本不产生气泡后,结束发酵.根据上述过程,回答以下问题.
(1)发酵所需酵母菌菌种的来源是葡萄表皮上的酵母菌.
(2)具有耐高糖和耐酸性的酵母菌是理想的酒精发酵菌种.若项筛选这样的菌种,步骤如下.
①获得野生菌:从酵母菌的生存环境中获得野生菌;
②制备现在培养基培养基:在基本培养基的基础上,注意添加高浓度蔗糖(或葡萄糖)并调整较低的pH值.灭菌后制成固体平板;
③接种: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法将野生菌接种在平板上;
④培养: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定时间;
⑤选种:从能在选择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中筛选所需要的菌株.
(3)增大接种量能缩短发酵时间.为增加菌种的量,在上述⑤中获得所需菌株后,可以采取的措施是扩大培养.
(4)酿酒过程中,经检测发现活菌数量适宜却不产生酒精.在酿酒初期应采取的措施是隔绝空气(或加强密封).
(5)葡萄汁加入糖的目的是为酵母菌提供碳源,促进发酵.
(6)密封发酵后泡沫增多,这时应该采取的措施是开盖放气.
(7)为研究发酵瓶中酵母菌的生长状况,常进行取样统计分析.一般用显微计数法测定酵母菌数量时常常需要借助一种特制的载玻片-血球计数板来完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河北省保定市高一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3春•亳州期末)两个氨基酸分子缩合形成二呔,脱去一分子水,这个水分子中氢来自( )

A.羧基(﹣COOH) B.氨基和羧基

C.连在碳原子上的氢 D.氨基(﹣N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广东省江门市高三上10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2014秋•城东区校级期中)回答问题

(1)人体肝细胞可产生一种分泌蛋白(称为蛋白A),运出细胞后进入血液.已知内质网、核糖体和高尔基体参与了蛋白A的合成或运输,则这些细胞器在蛋白A合成和运输过程中行使功能的顺序是 .人体的胰岛细胞中 (含有、不含有)蛋白A基因.

(2)为了研究小鼠在接受大肠杆菌碱性磷酸酶(AKP)刺激后其体内抗体水平的变化,提取大肠杆菌AKP,注射到小白鼠腹腔内,进行第一次免疫.一段时间后,检测到抗体水平达到峰值.在这个过程中, 细胞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增值、分化形成的 细胞可以产生抗体.经过一段时间后,再用大肠杆菌ATP进行第二次免疫, 细胞可以快速增殖、分化并产生大量抗体.上述免疫属于 (特异性、非特异性)免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广东省江门市高三上10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5春•中山期末)将人的红细胞放入4℃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红细胞破裂,主要原因是( )

A.红细胞具有水溶性

B.红细胞的液泡体积增大

C.蒸馏水大量进入红细胞

D.低温时红细胞膜流动性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广东省河源市高一上11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4秋•镜湖区校级期中)下列生物中属于原核生物的一组是( )

①蓝藻 ②酵母菌 ③草履虫 ④念珠藻 ⑤水绵

⑥青霉菌 ⑦葡萄球菌 ⑧噬菌体 ⑨衣藻 ⑩变形虫.

A.①⑥⑦⑧ B.①④⑦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D.①④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4-2015学年山东省高二下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5春•唐山期末)某蛋白质由65个氨基酸组成,控制合成该蛋白质的基因的碱基数目至少有( )

A.390个 B.195个 C.65个 D.260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4-2015学年山东省高二下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2秋•甘肃校级期末)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植物细胞,都能看到的结构是( )

A.赤道板、染色体、细胞膜 B.纺锤体、赤道板、染色体

C.细胞壁、染色体、纺锤体 D.细胞壁、核膜、着丝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1880年,美国生物学家恩格尔曼设计了一个实验,以研究光合作用的光谱.他将棱镜产生的光谱投射到丝状水绵体上,丙在水绵悬液中放入好氧性细菌,以观察细菌的聚集情况(如图).他得出光合作用在红光区和蓝光区最强.这个实验的设计思路是(  )
A.好氧性细菌大量消耗O2,使水绵光合作用的速度加快,则该种光有利于光合作用
B.细菌对不同光的反应不一,细菌聚集多的地方,细菌的光合作用强
C.好氧性细菌聚集多的地方,产生的有机物多,水绵的光合作用强
D.好氧性细菌聚集多的地方,O2浓度高,水绵的光合作用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