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2.如图ATP(甲)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主动运输过程中,乙的含量会显著增加
B.甲→乙和丙→乙过程,起催化作用的酶空间结构不相同
C.丙中含一个磷酸键,是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
D.丁由腺嘌呤和核糖组成,而戊可用于甲的合成

分析 ATP的中文全称为三磷酸腺苷,它是由一分子腺嘌呤、一分子核糖和三分子的磷酸基团构成,其中腺嘌呤和核糖共同成为腺苷.因此图中甲为ATP,则乙为ADP,丙为AMP,丁为腺苷,戊为磷酸基团.

解答 解:A、主动运输过程需要消耗能量,能量由ATP提供,ATP脱去一个磷酸基团产生一分子磷酸和一分子ADP,因此乙(ADP)的含量会稍有增多,但由于ATP和ADP可迅速转化,故不会显著增加,A正确;
B、由于酶具有专一性,因此催化甲→乙和乙→丙过程中酶种类不同,因此它们的空间结构也不同,B正确;
C、丙就是ATP脱去两个磷酸基团,还剩一个磷酸基团,因此还含有一个磷酸键,是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C正确;
D、丁就是ATP脱去三个磷酸基团(戊),即为腺苷,腺苷是由腺嘌呤和核糖组成,而磷酸基团是ATP合成的原料,D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ATP的分子结构、酶的专一性等方面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分析图解的能力,考生要能够通过图解的分析确定图解中甲乙丙丁戊各指代的分子,难度适中.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山东省泰安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研究发现,神经退行性疾病与神经元中形成的R-1oop结构有关。R-1oop结构是一种三链RNA-DNA杂合片段,由于新产生的mRNA与DNA模板链形成了稳定的杂合链,导致该片段中的非模板链只能以单链状态存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R-1oop结构中杂合链之间通过氢键连接

B.R-1oop结构中嘌呤碱基总数与嘧啶碱基总数不一定相等

C.R-1oop结构中的DNA单链也可转录形成相同的mRNA

D.R-1oop结构的形成会影响遗传信息的表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海地大地震时,房屋倒塌掩埋了许多群众.一男子在废墟中被掩埋长达27天,靠喝自己的尿液最终得救.下列选项中能正确说明水对人体重要性的是(  )
A.水和糖类、蛋白质、脂肪一样,为人体提供能量
B.没有水,人体内大部分化学反应就根本不能进行
C.人体缺水时,体内的水全部以结合水的形式存在
D.水对维持酸碱平衡起到重要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对正常男、女体细胞和成熟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染色体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B.染色体在成熟生殖细胞中成单存在
C.体细胞中含有23对同源染色体D.成熟生殖细胞中只有性染色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一个正常青年男性的某一体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则此时细胞中染色体的条数和形态有(  )
A.92条、23种B.46条、24种C.92条、24种D.46条、23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列哪项不属于生命系统的某一结构层次(  )
A.受精卵B.一滴池塘水
C.一粒玉米D.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今年10月3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宣布,日本东京工业大学教授大隅良典因在细胞自噬研究方面的成就,获得201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大隅良典是夺得这项殊荣的第四个日本人.去年10月,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疗法也荣获此奖项.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也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关于他们的研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胞自噬是指细胞在应对短暂的生存压力时,可通过降解自身非必需成分或相对衰老的结构来提供营养和能量,从而维持生命.该过程和溶酶体有很大关系
B.相对于自噬,溶酶体对于外来病原体的降解过程可以称为异噬.溶酶体是单层膜的细胞器,内含大量碱性水解酶
C.屠呦呦,男,药学家,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他发现的青蒿素可用来治疗疟疾.疟疾由疟原虫引起,该虫营寄生生活,是一种单细胞原核生物
D.疟疾俗称“伤寒”,治疗它的青蒿素就是从我们平时常吃的茼蒿中提取出来的.青蒿素能阻碍疟原虫的线粒体功能,“逼迫”疟原虫进行自噬,大量损失细胞质而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1.为探究温度对膜透性的影响,取质量和形态相同的两块马铃薯进行对照实验,所得到的结果如表:
时间(h)
马铃薯块在蒸馏水中质量改变百分比(%)
温度
00.51.01.52.02.53.0
20℃0+5+7+9+12+14+16
40℃0+0.030-2-3-3.5-4
(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
(2)在20℃下马铃薯块质量增加,主要与细胞具有液泡(细胞器)有关
(3)在40℃时,随着时间增加,马铃薯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膜的通透性增大、细胞内容物外渗造成的.请完成下列实验设计方案并回答问题:
实验原理:随膜的通透性增大,细胞内容物外渗,会使外部溶液的电导度增大.溶液电导度的大小可以用电导仪进行检测.电导仪非常灵敏,空气中的CO2、温度会影响测量结果.
实验仪器与药品:电导仪、恒温水浴锅、烧杯、量筒、洗瓶滤纸、蒸馏水.
假设:温度升高膜的通透性增大
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4只相同的烧杯,分别加入10mL蒸馏水,编号为A、B、C、D;
第二步:取2块质量为10g且形态相同的马铃薯块用蒸馏水反复冲洗三次,用滤纸将水吸干,再分别放入A、B两烧杯中,C、D两烧杯作为对照;
第三步:将A和C两烧杯置于20℃的恒温水浴中;B和D两烧杯置于50℃的恒温水浴中;
第四步:1.5h后取出烧杯中的马铃薯,使烧杯中的溶液保持或恢复至20℃;
第五步:用电导仪分别测量溶液的电导度,并记录结果.
结果预测:若实验结果符合预期,则B烧杯中溶液电导度减去D烧杯中溶液电导度的值大于(大于  小于   等于)A烧杯中溶液电导度减去C烧杯中溶液电导度的值.
讨论:实验步骤中设计C、D组作为对照的目的是排除空气中的CO2等因素干扰实验结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图1是人类某一类型高胆固醇血症的分子基础示意图(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以D和d表示),根据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基因型为Dd和dd的人血液中胆固醇含量高于正常人.
(2)图2是对该高胆固醇血症和白化病患者家庭的调查情况,Ⅱ-7和Ⅱ-8生一个同时患这两种病的孩子的概率是$\frac{1}{18}$,若Ⅱ-7和Ⅱ-8生了一个患严重高胆固醇血症的孩子,其最可能的原因是发生了基因突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