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7.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正确叙述是(  )
A.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B.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恢复原状”属于抵抗力稳定性
C.不同的自然生态系统受到同样程度的干扰其被破坏程度相同
D.热带雨林营养结构复杂,其恢复力稳定性强

分析 抵抗力稳定性: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
恢复力稳定性:指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影响.
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营养结构就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其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相反的其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弱.

解答 解:A、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A正确;
B、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恢复原状”属于恢复力稳定性,B错误;
C、不同的自然生态系统受到同样程度的干扰其被破坏程度不同,C错误;
D、热带雨林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较强,但是一旦遭到严重的破坏后,很难恢复,所以恢复力稳定性较低,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黑龙江省七台河市高一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5秋•吉林校级期末)下列有关下图中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蛋白质由两条肽链构成

B.该蛋白质共有126个肽键

C.形成该蛋白质时共脱掉125个水分子

D.该蛋白质的R基中共含16个氨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  )
A.地理隔离B.自然选择C.基因重组D.基因突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某家系中有甲病(A、a)和乙病(B、b)两种单基因遗传病,其中一种是伴性遗传病.某家族系谱图如图所示,请回答:

(1)甲病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2)Ⅰ-1的基因型是aaXBXb
(3)Ⅲ-3与Ⅲ-7近亲结婚,生了一个无甲病但患乙病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Y的孩子(不考虑基因突变),则Ⅲ-7提供的配子基因型为aXbXb
(4)在正常情况下,Ⅲ-1与Ⅲ-8近亲结婚生出正常小孩的概率为$\frac{7}{4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对于多细胞生物而言,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胞分化导致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B.细胞凋亡是所有细胞都要经历的一个阶段
C.细胞衰老时细胞呼吸的速率减慢
D.细胞死亡都是由遗传机制决定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健康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之一,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与人体健康有密切的关系.下面是人体某组织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在“[]”中写字母,在“--”上写名称.)

(1)图中A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B]组织液.
(2)如果饮水过少或吃的食物偏咸,会导致内环境的渗透压升高,由下丘脑合成,并由垂体(填 腺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填激素)会增加,此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能力增强,使尿液量减少(增加或减少),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的相对稳定.
(3)如果不吃早餐或早餐吃的很少,则不利于身体健康.此时机体会处于饥饿状态,但一般情况下,体内的血糖仍能维持相对稳定.是因为胰岛分泌胰高血糖素(填激素)增加,作用于肝脏细胞(靶细胞),使糖原分解成葡萄糖,并进入血液使血糖维持相对稳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人体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维持人体内环境稳态的机制是相当复杂的.图1表示人体血糖浓度发生变化和人体受寒冷刺激后的部分调节过程的示意图(A、B、C、D表示激素),图2表示神经系统对内分泌功能的调节方式(有甲、乙、丙三种方式),结合图1、图2所示,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在寒冷环境下,图1中激素B、C(填字母)的分泌量明显增加,细胞代谢加快以增加产热量,同时机体还可以通过皮肤血管收缩(填“收缩”或“舒张”)减少皮肤的血流量等变化以减少散热.人体体温调节的中枢及产生寒冷感觉的场所分别是下丘脑、大脑皮层.
(2)图1中垂体可分泌A促甲状腺激素(填名称)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分泌激素B,此调节方式属于图2中的甲模式.
(3)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和分泌是通过图2中乙模式调节,当人体内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其分泌量增加.
(4)丙模式中下丘脑产生的兴奋无法传递到胰岛,在突触处可能出现的问题是突触前膜不能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不能与受体结合(至少说明两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依照教材实验设计了下列实验,请据图分析并回答:

实验原理:(略)
实验材料:酵母菌培养液(可用新鲜干酵母加清水活化,再加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配成),玻璃棒,玻璃导管,试管,研钵,烧杯,量筒,500mL广口瓶,胶塞,滴管,蒸馏水,止水夹,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澄清的石灰水,色拉油等
实验过程:
(1)酵母菌是单细胞真核(填“原核”或“真核”)生物,其细胞内产生CO2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2)本实验所涉及的自变量是氧气的变化量.
(3)实验开始前,应向有氧组和无氧组的广口瓶中均加入等量的酵母菌培养液,并打开止水夹1,关闭止水夹2,同时将装有10%的NaOH溶液的广口瓶与止水夹1的导管相连,无氧组的液面用色拉油密封.
(4)为进一步确定酵母菌是否进行了无氧呼吸,还需检测B广口瓶(填“B广口瓶”或“D试管”)中是否产生了酒精(填“CO2”、“水”或“酒精”);若要检测A、B广口瓶中酵母菌是否完全利用了培养液中的葡萄糖,可用斐林试剂进行检测.
(5)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其中酵母菌数量较多的广口瓶是A(填字母),预测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增长符合血细胞计数板法(S或J)曲线.统计瓶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方法是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如图甲、乙分别表示某植物体内的两种生理过程,图丙表示在CO2充足的条件下,该植物光合速率(mgCO2﹒cm-2﹒h-1)与光照强度、温度的关系.请据图回答下列有关的问题:

(1)图甲中的物质a是[H],图乙中产生大量[H]的阶段是B(填图中字母).
(2)若某植物体的根尖细胞通过图乙过程产生的1分子CO2,进入同一植物的叶肉细胞中被利用(如图甲),则在这一过程中该CO2分子至少通过6层生物膜.
(3)图乙中产生大量ATP的场所是线粒体内膜;请结合教材知识再写出一种(除图乙外)能产生CO2的细胞呼吸方式的总反应式:C6H12O6$\stackrel{酶}{→}$2C2H5OH+2CO2+能量.
(4)在图丙中,当温度为10℃时,如果将光照强度由 4klx瞬时提高至 8klx,此时该植物叶绿体内的C3含量将基本不变(填“升高”、“降低”或“基本不变”).
(5)若温度为20℃时,该植物的呼吸速率为a mgCO2﹒cm-2﹒h-1,则该植物在温度为20℃、光照强度为 8klx条件下放置11小时后每平方厘米的叶片光合作用制造的葡萄糖量为30mg.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