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分)下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示意图,分析此图并回答问题。
(1)甲图中的a在生态系统的成分中指的是_______________。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主要以_______________形式存在。
(2)碳元素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①表示的是___________过程,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硝化细菌等生物的______________过程。过程②表示______________。
(3)现今全世界都倡导的“低碳生活”措施是为了减缓主要由图甲中________(填数字)产生的温室效应现象。
(4)若甲图圆形框内的生物种间关系如乙图所示,B与D的种间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若B种群数量在逐渐的增多,则B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为____________。
(5)下面甲、乙两图表示两个不同生态系统中,积累在植物和土壤中的有机物比例,其中表示热带雨林的是图 ,这是因为_ 。
(1)分解者 有机物 (2)光合作用 化能合成作用 呼吸作用 (3)⑤ (4)竞争和捕食 增长型 (5)乙(1分) 热带雨林温度高,分解者活动旺盛(1分)
【解析】(1)动物和植物最终都流向分解者,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主要以有机物形式存在。
(2)碳元素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主要是光合作用,还有化能合成作用,过程②表示呼吸作用。
(3)低碳生活是为了减缓化石燃料大量燃烧产生的温室效应现象。
(4)D捕食B,同时B和D有共同的食物绿色植物,所以又有竞争关系。若B数量增多,则B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
(5)热带雨林温度高,分解者活动旺盛,所以土壤中有机物比例较低,即乙表示热带雨林。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4届甘肃省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下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简明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大气中的CO2进入生物群落是通过图中 (填图中字母)所表示的 作用来
实现的。
(2)图中A、B、C过程都是生物群落中的碳回到大气中的过程,实质上都是表示生物的
作用。
(3)从组成生态系统的成分来看,进行A过程的生物属于 。
(4)1997联合国签署了有关温室气体排放的《京都议定书》,这是基于生物圈中的物质循
环具有 的特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3届海南省第一学期高二期末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I、下图是一个庭院生态工程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该生态系统中的非生物物质和能量主要包括_____ ___ 等(至少2种)。
(2)该图中有食物链 条。该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____ ____。
(3)下列关于生态农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态农业中食物链和营养级越多越好
B.生态农业比传统农业的抵抗力稳定性高
C.生态农业设汁的指导原则是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的循环再生
D.生态农业属于人工生态系统,对病虫害一般采用生物防治
(4)此生态系统中有哪些途径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Ⅱ、下图是另一生态系统中碳循示意图和表示该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
(1)在图甲表示的生态系统中,分解者是________ (用字母表示),C—A表示的生理过程主要是___ _____ 。
(2)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的主要存在形式是________。
(3)请将甲图中相应字母填写在乙图相应的营养级中。
(4)若上述生态系统代表农田生态系统,农民下田拔草,防治害虫,喷洒农药。目的是___ _____。
(5)若上述生态系统代表农田生态系统,若干年后该弃耕农田中长出小灌木丛,以至演替出森林,我们把这样的演替类型称为____ ____。植被优势种群的演替,从根本上体现了植被对________的竞争能力不断增强。
Ⅲ、右图是某个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简图,请据图回答:
(1)若B生物种群总能量为7.1×109 kJ,A生物种群总能量为2.3×108 kJ,从理论上计算C储存的总能量最少为________kJ。
(2)在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中B生物种群的能量除了图中所示的分配外,其余能量的去向还有____ 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1-2012学年海南省洋浦中学第一学期高二期末生物试卷 题型:综合题
I、下图是一个庭院生态工程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该生态系统中的非生物物质和能量主要包括_____ ___ 等(至少2种)。
(2)该图中有食物链 条。该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____ ____。
(3)下列关于生态农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态农业中食物链和营养级越多越好 |
B.生态农业比传统农业的抵抗力稳定性高 |
C.生态农业设汁的指导原则是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的循环再生 |
D.生态农业属于人工生态系统,对病虫害一般采用生物防治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