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实验与其所用试剂搭配错误的是( )
A.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使用醋酸洋红溶液使染色体着色
B.在提取叶绿体色素实验中,使用无水乙醇提取色素
C.观察线粒体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中,染色液为健那绿
D.在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使用苏丹Ⅲ染液鉴定蛋白质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辽宁省高二下期初摸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增殖是生物生长、发育和遗传的基础
B.减数分裂的出现明显加快生物进化的速度
C.细胞在癌变时发生了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D.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不能说明动物个体衰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宁夏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逆境胁迫就是给植物施加有害影响的环境因子,研究植物在逆境条件下的生理生化变化及其机制。下列图表就是在适宜温度条件下,研究光强度、CO2浓度倍增对干旱胁迫下黄瓜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表格数据可知,干旱胁迫降低净光合速率的原因是 ;CO2浓度倍增不仅能提高净光合速率,还能通过提高 来增强抗旱能力。
(2)从光合作用的物质基础来看,干旱胁迫可能导致叶肉细胞中 物质的含量减少,使光反应减弱,直接影响卡尔文循环中 反应的速率。
(3)由上图表可知,当A组净光合速率为12μmol CO2·m-2·s-1时,限制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有 ,A、B实验的自变量是 ,A、C实验的自变量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辽宁省高三上第一次模拟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图1表示利用大豆幼苗的绿叶进行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的结果,图2表示温室中该幼苗的光合速率、呼吸速率随温度变化的曲线。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
A.甲、乙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
B.在收获时节,大豆叶片中色素量的变化是(甲+乙)<(丙+丁)
C.只有在B点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是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的两倍
D.为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温室应控制温度为2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辽宁省高三上第一次模拟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50肽中有丙氨酸(R基为—CH3)4个,现脱掉其中的丙氨酸(相应位置如图)得到4条多肽链和5个氨基酸。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50肽水解得到的多肽的氧原子比原50肽少
B.若将得到的5个氨基酸缩合成5肽,则只有5种不同的氨基酸序列
C.若新生成的4条多肽链总共有5个羧基,那么其中必有1个羧基在R基上
D.若将新生成的4条多肽链重新连接成一条长链将脱去3个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辽宁省高三上第一次模拟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种植农作物,必须考虑通风的问题,原因是( )
A.需要增加作物叶片吸收光能的面积
B.必须降低作物周围环境的温度才能增加有机物的积累
C.需要增加植株周围的二氧化碳浓度
D.必须降低作物周围空气中氧气的浓度以减少细胞的有氧呼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辽宁省高三上第一次模拟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物质吸收方式中,不符合下图曲线的是( )
A. 胃黏膜上皮细胞吸收食物中的乙醇
B. 肾小管吸收原尿中的葡萄糖
C. 人的红细胞吸收血浆中的葡萄糖
D. 人的红细胞吸收血浆中的K+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三9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研究人员利用密闭玻璃容器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下面两个图是在温度适宜、CO2浓度为0.03%的条件下测得的相关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a点时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是 ,若在CO2浓度为1%条件下进行实验,则图甲中曲线与横坐标的交点(b)位置移动情况是 。
(2)得到图乙曲线的实验中,给植株光照时间共有 h,其中有光照且光照强度一定保持不变的时间段有 (用字母回答),限制EF段的主要环境因素为 。
(3)当图中S1、S2和S3的面积关系为 时,说明实验结束后植株的干重增加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河北省沧州市高三上学期第二周测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几种育种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改良缺乏某种抗虫性状的水稻品种可采用基因工程育种获得
B.具有产量高、抗逆性强等优点的超级水稻,是多倍体育种的结果
C.诱变育种可获得新的基因,从而产生新的性状类型
D.单倍体育种中获得的单倍体幼苗一般需用秋水仙素处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