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图是在夏季晴朗的白天,某植物处于密闭、透光但原料充足的环境下所测得的某物质的变化情况。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图A曲线可表示O2浓度的变化
B. 图B曲线可表示CO2浓度的变化
C. 图A曲线可表示植株重量的变化
D. 图B曲线可表示土壤中矿质元素量的变化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科学家研究CO2 浓度、光照强度和温度对同一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得到实验结果如图.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光照强度为a时,造成曲线Ⅱ和Ⅲ光合作用强度差异的原因是CO2浓度不同
B.光照强度为b时,透成曲线Ⅰ和Ⅱ光合作用强度羞异的原因是温度度不同
C.光照强度为a~b,曲线Ⅰ、Ⅱ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升高而升高
D.光照强度为a~c,曲线Ⅰ、Ⅲ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升高而升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表示动物细胞中4类有机化合物的关系,每个椭圆代表一类有机物,①~④化合物依次表示( )
A. 脂质、酶、蛋白质、激素
B. 酶、蛋白质、动物激素、脂质
C. 动物激素、脂质、蛋白质、酶
D. 酶、动物激素、脂质、蛋白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表为某同学观察细胞有丝分裂装片时所看到的一些状况,请分析回答:
观察状况 | 细胞形状 | 染色体位置 | 在整个视野中的位置 |
正方形 | 细胞两极 | 右下方 |
(1)该细胞是根尖部位的细胞.
(2)这个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期.
(3)若要把这个细胞进一步放大观察,请从下列各项中选择正确的操作步骤,并按顺序排列 .
A.朝右下方移动装片,使需放大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 B.朝左下方移动装片,使需放大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 C.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 D.缓缓调节细准焦螺旋至物像清晰 E.转动转换器,把低倍镜换成高倍镜 F.调节光圈,适当增加亮度
(4)如图表示该植物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的某时期模式图.请回答:该细胞此时有条染色体,条染色单体,个DNA分子.请在图空白框内画出该时期的前一分裂期的状态.分裂形成的子细胞含有条染色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表示三个单体构成的化合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若该化合物为三肽,则其彻底水解后的三种产物再重新组合成三肽,最多有6种组合
B. 若该化合物为糖类,则其水解成的单糖分子能与斐林试剂发生特定颜色反应
C. 若该化合物为DNA的部分单链,则其彻底水解的产物中有磷酸、—种单糖和三种含氮碱基
D. 若该化合物为RNA的部分结构,则其彻底水解后的产物中有磷酸、核糖和含氮喊基三大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将叶绿体悬浮液置于阳光下,一段时间后发现有氧气放出。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离体叶绿体在自然光下能将水分解产生氧气
B.若将叶绿体置于红光下,则不会有氧气产生
C.若将叶绿体置于蓝紫光下,则不会有氧气产生
D.水在叶绿体中分解产生氧气需要ATP提供能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黑藻在我国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水生植物.因其取材方便,常作为生物学实验的材料.如图丙表示植物细胞与外界环境间、叶绿体与线粒体间的气体交换,图丁表示光照强度与光合速率的关系.请据图回答:
(1)如图甲所示,如果适当缩短光源与实验装置的距离,则单位时间内黑藻放出的气泡数量(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2)黑藻的叶肉细胞处于丙图状态时,对应图丁曲线中 . (用字母回答)
(3)图丁中如果其他条件不变,CO2浓度增大,B点往方向移;如果A点时CO2释放量为a μmol/(m2s),C点时的CO2吸收量为b μmol/(m2s),则在C点时O2的产生量为μmol/(m2s).
(4)图丁中曲线的意义是:
(5)图丙中由②进入叶绿体中的CO2与结合形成三碳化合物,随后发生 , 此过程需要消耗光反应产生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Graves氏病”是由于人体产生针对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的抗体,该种抗体能发挥与促甲状腺激素相同的生理作用,但甲状腺激素不会影响该抗体的分泌。如图表示健康人和Graves病人激素分泌的调节机制,A、B、C为三种激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激素A随血液运至垂体并进入细胞促进相关物质合成
B. 图中抗体作用的受体与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受体相同
C. 由图分析可知Graves病患者可能会表现出代谢增强
D. Graves病患者的激素A和激素B的分泌水平较健康人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