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题目】合成生物学是指利用多种生物技术,让细胞来完成预先设想的各种任务。研究人员依据合成生物学原理创造出一种全新的大肠杆菌菌株。

1)大肠杆菌(工程菌)可利用现成的有机物,通过______呼吸生产乙醇等作为生物燃料。

2)为降低成本,研究人员重新设计了工程菌:将某微生物的固碳基因导入工程菌的基因组,使之能产生用于CO2固定和还原的酶,同时还关闭了三个参与异养代谢相关酶的基因;将能利用甲酸盐(可再生的储氢物质,具备廉价、易得、无毒、可降解等特性)合成ATP的非天然酶基因导入工程菌,使其能利用甲酸盐合成生命活动所需的ATP,如下图所示。

根据图1推测改造后的工程菌合成有机物的碳来自______,除了调整大肠杆菌碳源的来源,还对其_______来源进行了改造。请写出题目中涉及到的两种技术或工程的名称。____________

3)改造后的工程菌并没有按最初设想的代谢方式生活,研究人员还要对其进行______以获得目的菌。将改造后的工程菌放在一定容积的培养基中,除水、无机盐、氮源外,还加入数量有限的糖类、一定浓度的______,同时通入CO2浓度为10%的无菌空气;每天取2mL的培养基检测成分变化及工程菌的数量等,当菌体数量达到一个稳定值后,更换培养基,结果如图2

在对培养基成分分析时发现,第47166214343天,培养基中的糖含量______,在第______天左右得到较多符合要求的工程菌。

4)请评价最终获得的大肠杆菌用于生物燃料生产的可行性,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

【答案】无氧 二氧化碳(CO2 能量 蛋白质工程、基因工程、基因编辑、DNA 检测、PCR、微生物培养、酶工程(合理即得分) 筛选 甲酸盐 下降直至为零 343 不可以。虽然获得的大肠杆菌能利用甲酸盐和二氧化碳获得有机物,但实验中二氧化碳浓度达到 10%,而在自然条件下难以达到,不能存活;大肠杆菌固定二氧化碳的量少于甲酸盐分解产生二氧化碳的量,可能对环境造成影响。

可以。获得的大肠杆菌可以将甲酸盐和二氧化碳转化为乙醇等生物燃料,成本较低。

【解析】

“合成生物学是指利用多种生物技术,让细胞来完成预先设想的各种任务”,本题中利用的细胞为大肠杆菌细胞,解答此题需依据题图信息结合基因工程等知识分析作答。

1)依据细胞呼吸的类型与产物可推知,乙醇是大肠杆菌无氧呼吸的产物。

2)据图1可知,有CO2指向大肠杆菌内部,故可推测改造后的工程菌合成有机物的碳来自CO2;对比改造前后的图并结合题干信息可知,除调整大肠杆菌碳源的来源,还对其能量来源进行了改造;由题干信息“将某微生物的固碳基因导入工程菌的基因组,使之能产生用于CO2固定和还原的酶,同时还关闭了三个参与异养代谢相关酶的基因”可知,该过程涉及到的技术有基因工程、基因编辑等。

(3)为获得目的菌,研究人员需对改造后的工程菌进行筛选;因目的菌应能利用甲酸盐,故筛选时培养基中除有必须的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之外,还应加入甲酸盐;通过图2的实验结果可知,在第47166214343天,培养基中的糖含量一直在下降直至为零;在343天天左右生物量较多且对外源糖碳的依赖量很低,故此时能得到较多符合要求的工程菌。

(4)解答此题可从实验结果及实验条件等方面进行正反两方面的分析作答:不可以。虽然获得的大肠杆菌能利用甲酸盐和二氧化碳获得有机物,但实验中二氧化碳浓度达到 10%,而在自然条件下难以达到,不能存活;大肠杆菌固定二氧化碳的量少于甲酸盐分解产生二氧化碳的量,可能对环境造成影响。(可以。获得的大肠杆菌可以将甲酸盐和二氧化碳转化为乙醇等生物燃料,成本较低。)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科研小组对某林场内的一种森林害鼠进行了调查研究,以便更好地进行防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对害鼠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2)在所源不受限制的理想条件下,害鼠种群的增长曲线呈______型,其数学模型为______

3)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鼠的雄性个体,破坏了害虫种群正常的______,进而影响其出生率并降低该种群的密度。

4)该林场中植物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形成群落的______。林场中的动物也有类似的分层现象,原因是群落中植物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食物和______

5)近5万年来,某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森林逐渐被灌木丛取代。近50年来,由于人类过度开垦,导致局部灌木丛出现了荒漠化。该现象表明,与该地区具有的自然演替相比,人类的开垦活动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速度______,演替的方向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近日,袁隆平团队培育的“超级稻”亩产1365公斤,创下了我国双季稻产量新高。研究发现水稻的 7 号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 Dd 与水稻的产量相关,D 基因控制高产性状,d 基因控制低产性状。水稻至少有一条 7 号染色体正常才能存活。研究人员发现两株染色体异常稻(体细胞染色体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分析回答:

1)植株甲的可遗传变异类型为________,请简要写出区分该变异类型与基因突变最简单的鉴别方法________

2)已知植株甲的基因型为Dd,若要确定D基因位于正常还是异常的7号染色体上,请试用最简单的方法设计实验证明D基因的位置(请写出杂交组合预期结果及结论)________

3)经实验确定基因D位于异常染色体上,以植株甲为父本,正常的低产植株为母本进行杂交,子代中发现了一株植株乙。若植株乙的出现是精子异常所致,则具体原因是________

4)若D位于异常染色体上,若让植株甲、乙进行杂交,则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注:产生配子时,假设三条互为同源的染色体其中任意两条随机联会,然后分离,多出的一条随机分配到细胞的一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突触传递示意图,其中②为抑制类递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①和③都是神经元细胞膜的一部分

B.②经胞吐进入突触间隙的过程需耗能

C.②发挥作用后会被快速清除或回收

D.②与④结合使Na通道打开,Na内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蜂毒肽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明代方以智所著《物理小识》中,“取黄蜂之尾针合硫炼,加水麝为药。置疮汤头,以火点而灸之”,详细记录了蜂毒疗法的配方及用法。

1)蜂毒肽是一种具有特定_______序列的两亲性多肽,既能溶于水又能溶于甲醇等有机试剂。用蜂毒肽作用于三种免疫细胞BMDCBMDMLSEC,一段时间后,细胞内容物流出,导致细胞死亡。请根据蜂毒肽的分子特性推测蜂毒肽造成细胞死亡的原因______

2)纳米载体可以增强肿瘤免疫治疗效果。科研人员构建了蜂毒纳米运载颗粒ɑ-m-NP,并进行以下实验。

①蜂毒纳米运载颗粒对上述三种免疫细胞毒性体外研究,结果如下图:

实验结果可知:______。ff

②双边肿瘤模型建立及治疗效果评估

蜂毒肽

ɑ-m-NP

注射药剂

左侧(原位)

右侧(远位)

左侧(原位)

右侧(远位)

20天肿瘤抑制率

37%

66%

95%

92%

60天肿瘤消退率

0

0

70%

50%

肿瘤细胞的抑制及消退主要依赖于特异性免疫的______免疫。根据实验结果推测,ɑ-m-NP不仅对原位肿瘤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还可以起到类似于肿瘤疫苗的作用,做出此判断的依据及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

3)若将ɑ-m-NP用于临床治疗肿瘤,还需要进一步做的实验是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2017118日我国南极科考队从上海搭乘“雪龙”号第34次前往南极,启动了第5个南极考察站建设前期工作。下图为南极科考人员在“饥寒交迫”时体内的一些生理变化过程示意图(A~D为器官或细胞,①~④为激素),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产生冷觉的A_____;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会有一个短暂的延迟,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需要一段时间。

2)从图中看,当身体在饥寒交迫中受到寒冷等刺激时,相应冲动会传到下丘脑。下丘脑会分泌①_____激素作用于图中B________,②的分泌受_____________(填图中物质的标号)的直接调节,④作用的主要靶器官(细胞)D________

3)相同饮水量的情况下,寒冷环境比炎热环境尿液量多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沙棘耐干旱、耐盐碱、抗风沙能力强,被广泛用于水土保持。科研人员利用“间隙光”(光照20秒、黑暗20秒交替进行)处理沙棘叶肉细胞一段时间,部分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沙棘叶肉细胞中可将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为ATP中活跃的化学能的场所有_____________,可消耗[H]的过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图可知,黑暗开始后DE段保持稳定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连续光照6小时,再连续暗处理6小时相比,“间隙光”处理12小时的光合产物______(填“较多”“相等”或“较少”)。

4)研究发现,沙棘细胞内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等物质的含量较多,其意义是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关于DNA的复制方式,早期的推测有全保留复制、半保留复制、分散复制三种(如下图)。究竟哪种复制方式正确呢?下面设计实验来证明DNA的复制方式。

实验步骤:

a.在氮源为14N的培养基中生长的大肠杆菌,其DNA分子均为轻密度带14N -DNA(对照)。

b.在氮源为15N的培养基中生长的大肠杆菌,其DNA分子 均为重密度带15N -DNA(亲代)。

c.将亲代15N大肠杆菌转移到氮源为14N的培养基中,再连续繁殖两代(Ⅰ和Ⅱ)。

实验预测:

1)如果子Ⅰ代DNA能分辩出一条轻密度(14N/14N)带和一条重密度(15N/15N)两条带,则可以肯定是______复制。

2)如果子Ⅰ代DNA分辨出只有一条中密度带(14N/15N),则可以排除____________复制;接着做子Ⅱ代DNA密度鉴定时,若分出一条中密度(15N/14N)带和一条轻密度(14N/14N)带两条带,则又可以排除______复制,且这两条密度带的DNA分子数的比为____________

实验

3)此实验中用到的生物学技术主要有____________和密度梯度离心法,使用的酶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1是一个大型净水塘,塘的前部有吸附大颗粒的吸附基质,中部水面有固定化小球藻的圆柱浮床,小球藻可以吸收重金属离子。塘的后部生存着藻类、荷、芦苇、鱼、虾、蚌、水丝蚓(一种水中生活的蚯蚓),塘的底部为厚厚的河泥,回答下列问题。

1)河泥中主要分布的生态系统成分是____________,净水塘在由图3组成的食物网中,虾与鲫鱼属于____________的关系。

2)池塘后部生物的差异分布体现了群落具有____________结构。

3)春末夏初,芦苇丛中飞来了许多东亚飞蝗,其幼虫称为跳蝻,现欲测量跳蝻的种群密度,应采用____________法。下列属于东亚飞蝗种群特征的有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丰富度 ②出生率 ③集群分布 ④互利共生 ⑤演替

4)图2是该生态系统相邻的两个营养级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字母代表能量,请用图中的字母和计算符号表示:甲的同化量为____________,乙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值为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