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20.初次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是(  )
A.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B.萨顿的蝗虫实验
C.摩尔根的果蝇红白眼杂交实验D.人的红绿色盲研究

分析 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探索历程:萨顿采用类比推理法,将基因与染色体类比,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摩尔根以果蝇为实验材料,采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据此答题.

解答 解:A、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证明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A错误;
B、萨顿的蝗虫实验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B错误;
C、摩尔根以果蝇为实验材料,采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C正确;
D、人的红绿色盲的研究可探索伴性遗传规律,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探索历程,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探索历程,掌握萨顿和摩尔根采用的方法及得出的结论,再根据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的答案即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与如图所示情况不相符合的是(  )
A.进行独立遗传的基因型为AaBb的植物,自交后代中杂合子与纯合子的比
B.第一营养级生物和第二营养级生物所含能量比
C.酵母菌消耗等量葡萄糖进行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产生的CO2
D.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形成的极体与卵细胞的数目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自上世纪四十年代以来,人们通过实验陆续发现神经、内分泌和免疫三个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提出了“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调节网络学说”,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回答:
(1)神经、内分泌、免疫三大系统之间是通过激素、神经递质、免疫因子联系的.
(2)人处于悲伤、紧张等感知刺激下,易受病毒感染.由图可知这是因为通过神经递质影响免疫系统,使免疫能力下降.
(3)以静脉注射环磷酰胺(能使抗体浓度下降)作为非条件刺激,口服糖水为条件刺激,观察动物对特定抗原的反应,发现一旦建立条件反射后,仅口服糖水就能引起抗体浓度的下降,这种条件反射抑制了体液免疫应答.
(4)生长激素能增强免疫系统功能,而糖皮质激素能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两者的相互拮抗作用,使机体免疫功能保持正常.
(5)某生物兴趣小组设计一个模拟实验来研究人体的免疫系统的某种防御作用.
实验材料:可封口的无菌塑料透明袋4个、表面消毒的新鲜苹果4个、腐烂的苹果肉少许.
实验器具:无菌棉棒、牙签、外用消毒酒精等.
小组同学将实验分为四组分别做如下表所述处理.在实验进行的一星期中,每天定时观察约15min,记录观察结果.请回答:
组别一组二组三组四组
处理苹果1(没有与腐烂果肉接触)苹果2(与腐烂果肉接触,果皮不破)苹果3(与腐烂果肉接触,果皮浅表划破,没有进行处理)苹果4(与腐烂果肉接触,果皮浅表划破,用酒精处理过)
①小组同学模拟的是人体非特异性免疫中皮肤、黏膜的屏障作用.实验中腐烂果肉模拟的是引起人体免疫反应的病毒、细菌等抗原物质.
②第三组实验模拟病毒、细菌等抗原物质破坏人体皮肤屏障保护,侵入人体、引发疾病.
③该实验结果对我们日常生活中免疫防护的指导意义是对于浅表的划伤或切伤,应及时消毒和包扎.
④小组中一位同学不慎外伤出血,到医院注射破伤风疫苗后出现轻度发热现象,调节机体产热的激素主要是甲状腺激素.若该同学注射疫苗后第二周感染了破伤风杆菌,其体内抗体迅速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效应B细胞,分泌大量抗体.
⑤将病毒灭活后,除可作疫苗用于免疫预防外,还可在细胞工程中用于诱导细胞融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在使用“10×”的物镜和“10×”的目镜观察到蛙的皮肤上皮细胞后,不移动装片的位置,又换用“40×”的物镜和“10×”的目镜观察同一部位,所见到的细胞比前一次(  )
A.大而多B.小而少C.大而少D.小而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有关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人们发现碘参与组成甲状腺激素,Mg参与组成叶绿素
B.C、H、O、N、P、K、Ca、Mg都是大量元素,C在各种有机物中都存在
C.在肺炎双球菌的化学组分中,P元素仅存在于DNA和RNA分子中
D.微量元素虽然含量少,但它们既参与细胞结构组成,也参与细胞的代谢调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如图表示甲、乙两种植物的二氧化碳吸收量和释放量随着光照强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曲线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如果甲和乙代表不同植物类型,如果甲代表阳生植物,则乙可以代表阴生植物
B.图中如果M点突然停止光照,短期内叶绿体中三碳化合物含量减少,五碳化合物含量将会增加
C.当平均光照强度在X和Y之间(每日光照12h),植物一昼夜中有机物积累量的变化是甲增加,乙减少
D.在Y点时,叶绿体中ADP不断从类囊体向叶绿体基质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图解中甲是在有光照条件下验证绿色植物释放O2是否是在光下释放出来的装置;乙和丙是另外2个装置,通常可作为甲的对照实验装置的是(  )
A.只有乙B.只有丙C.乙和丙都是D.乙和丙都不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回答下列关于生命活动调节的问题:
(1)内环境的稳态是高等动物的生命活动的基础和保障,稳态一旦失调节,就会导致细胞代谢紊乱,从而危及生命.
(2)血糖的平衡对于保证机体各种组织和器官的能量供应具有重要的意义,胰岛素是维持血糖平衡的重要激素.如图表示胰岛素分泌的调节过程及胰岛素作用机理.请分析回答:

①当血糖浓度上升时,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最终由传出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与胰岛B细胞膜上相应的受体结合,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多,此反射弧中的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胰岛B细胞组成.由图可知,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还受到血糖浓度和胰高血糖素含量的影响.
②据图分析,胰岛素与组织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一方面增加细胞内葡萄糖转运蛋白的合成,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另一方面促进细胞内糖原等物质的合成,从而降低血糖浓度.当血糖浓度降至正常水平时,下丘脑的活动减弱,胰岛素分泌量减少,此过程属于反馈调节.
③糖尿病病因之一是患者血液中存在异常抗体(图中抗体l、抗体2),这种抗体的致病原因是由于此种抗体与胰岛B细胞膜上的葡萄糖受体结合,导致胰岛B细胞对葡萄糖浓度上升的敏感度降低,引起胰岛素分泌量减少,或者与组织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最终均使血糖浓度升高.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这两种异常抗体引起的糖尿病在免疫学上都属于自身免疫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某蛋白质由三条肽链组成(如图),共含有48个氨基酸,那么该蛋白质分子的肽键数目是(  )
A.44B.45C.46D.47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