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3.回答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的问题.
埃博拉病毒(EBOV)是一种包膜病毒,其基因组为单链RNA.
(1)EBOV以D方式进入人体宿主细胞的.
A.胞吞      B.主动运输
C.被动运输     D.包膜与宿主细胞膜融合
(2)EBOV侵入人体后,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ABC(多选)
A.刺激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与该病毒结合    B.刺激浆细胞增殖、分化后消灭该病毒
C.被巨噬细胞特异性识别并清除            D.与特定的抗体结合可失去致病能力
(3)EBOV主要通过血液、精液、粪便、汗液等分泌物传播,直接接触患者和患者使用过的注射器等都容易感染病毒,由此可以推测EBOV的两大主要传播途径是接触传播,媒介物传播.预防该传染病的最有效措施是接种疫苗,此措施是否有效,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抗原稳定性.
如图是病毒进入人体后人体免疫反应简化模式图,图中数字表示生理过程,大写字母表示相关细胞,小写字母表示有关物质或结构.[]中填写字母,横线上填写文字.

(4)图中对抗原没有识别能力的免疫细胞是[E.接种疫苗或患病后获得的免疫能力主要与图13中细胞[DG有关.EBOV进入人体后,首先攻击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最终引发严重出血现象甚至危及生命.
(5)据图分析,EBOV最终导致人体免疫系统瘫痪的原因是巨噬细胞吞噬抗原,发挥非特异性免疫的作用.同时,巨噬细胞将处理后的抗原呈递给T淋巴细胞,进行特异性免疫.因此,EBOV侵染巨噬细胞后,就会影响人体的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最终导致免疫系统瘫痪.

分析 1、据图可知,A为吞噬细胞,B为T细胞,C为B淋巴细胞,D为记忆细胞,E为效应B细胞能产生g抗体,a表示抗原,B表示受体,c为抗体,a、b为抗原决定簇,c为T的识别作用的糖蛋白,Th细胞分泌的物质def细胞因子.分析题图可知,①②③④是体液免疫的过程;①⑤⑥是细胞免疫的过程.
2、能识别抗原的细胞: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
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T细胞、B细胞、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
不能识别抗原的细胞:浆细胞;

解答 解:(1)埃博拉病毒(EBOV)进入宿主细胞的过程是首先包膜表面上的糖蛋白识别并结合宿主表面受体,接着病毒包膜与宿主细胞膜结合,最后病毒衣壳和病毒基因组进入宿主,完成感染过程,有膜融合的过程,即需要直接依赖细胞膜的半流动性才能完成.
(2)A、淋巴因子的作用是增强淋巴细胞的免疫效应,不能与病原体直接接触,A错误;
B、埃博拉病毒能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该病毒特异性结合,B错误;
C、埃博拉病毒可被吞噬细胞识别,但不具特异性,C错误;
D、埃博拉病毒侵入人体后与特定的抗体结合可失去致病能力,D正确.
故选:ABC.
(3)EBOV主要通过血液、精液、粪便、汗液等分泌物传播,因此直接接触患者和患者使用过的注射器等都容易感染病毒,由此可以推测EBOV的主要传播途径是接触传播,媒介物传播.接种疫苗可产生记忆细胞和抗体,可以提高易感人群的免疫抵抗能力,是目前预防微生物传染病最有效的措施;接种疫苗后记忆细胞的特点:寿命长,对抗原十分敏感,能“记住”入侵的抗原;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比普通的B细胞更快地作出反应,即很快分裂产生新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再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此措施是否有效,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抗原稳定性.
(4)图.中对抗原没有识别能力的免疫细胞是E效应B细胞.接种疫苗或患病后获得的免疫能力主要与图中细胞D记忆细胞有关.
(5)图中,EBOV首先侵染的细胞是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最终导致人体免疫系统瘫痪的原因是巨噬细胞吞噬抗原,发挥非特异性免疫的作用.同时,巨噬细胞将处理后的抗原呈递给T淋巴细胞,进行特异性免疫.因此,EBOV侵染巨噬细胞后,就会影响人体的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最终导致免疫系统瘫痪.故答案为:
(1)D
(2)ABC
(3)接触传播,媒介物传播     接种疫苗      抗原稳定性
 (4)E       DG
(5)巨噬细胞吞噬抗原,发挥非特异性免疫的作用.同时,巨噬细胞将处理后的抗原呈递给T淋巴细胞,进行特异性免疫.因此,EBOV侵染巨噬细胞后,就会影响人体的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最终导致免疫系统瘫痪.

点评 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人体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功能;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能准确判断各种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的功能,再根据题干要求正确答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西宜春中学高一下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西葫芦的皮色遗传中,已知黄皮基因(Y)对绿皮基因(y)显性,但在另一白色显性基因(W)存在时,则基因Y和y都不能表达。现有基因型WwYy的个体自交,其后代表现型种类及比例是( )

A.4种,9:3:3:1 B.2种,13:3

C.3种,12:3:1 D.3种,10:3: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河北省高一下选拔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右图为某细胞中转录、翻译的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一个基因在短时间内可表达出多条多肽链 B. 多个核糖体共同完成一条多肽链的翻译

C. 图中表示4条多肽链正在合成 D. 该细胞可以是人体成熟的红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元素组成相同的两种物质是(  )
①丙酮酸  ②核苷酸   ③氨基酸  ④脂肪酸.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正常情况下,男人的细胞经分裂形成子细胞的过程中,一个细胞中含有的Y染色体条数最多为(  )
A.1B.2C.3D.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抑素是细胞释放的、能抑制细胞分裂的物质,主要作用于细胞周期G2期.研究发现,皮肤破损后,抑素释放量减少,细胞分裂加快.伤口愈合时,抑素释放量增加,细胞分裂又受抑制.由此可推断(  )
A.抑素能抑制皮肤细胞G2期的活动,使其细胞周期缩短
B.皮肤细胞培养时,加入一定量的抑素有利于细胞分裂
C.抑素对细胞分裂的抑制作用是可逆的
D.抑素能抑制DNA复制所需蛋白质的合成,阻断细胞分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某物质W是一种具有抗肿瘤功能的生物碱.为探究W对胃癌细胞的凋亡是否具有诱导作用,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研究.
(1)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相关基因发生了基因突变.癌变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使得癌细胞容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
(2)细胞凋亡是基因(或遗传物质)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3)科研人员进行了下列实验:取胃癌细胞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不同浓度的W,分别培养24h、48h、72h后,统计结果如图:

将实验处理过的胃癌细胞制成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可以观察到癌细胞出现凋亡的特征.结合图中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W对胃癌细胞的凋亡有诱导作用,且随着浓度和培养时间的增加,诱导作用显著增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有关“菌”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酵母菌有线粒体,但能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B.分解尿素的细菌可以利用葡萄糖作为碳源
C.乳酸杆菌在细胞质基质中产乳酸和CO2
D.醋酸菌只有在氧气充足时才能进行旺盛的生命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图A、B、C分别表示某种生物的三个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据图回答问题.

(1)A图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产生的子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C图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产生的子细胞是卵细胞和极体.
(2)具有同源染色体的图是AB.
(3)在B图中染色体数:DNA分子数的比值为1:1;
(4)A与B所示的分裂过程最显著的区别在A中同源染色体分离,B中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