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生态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0.5毫升培养液中放入5个大草履虫,然后每隔24小时统计一次大草履虫的数量,经反复实验,得出图中所示结果,从图中可以看出:
(1)在有限环境中,随着________密度的上升,个体间对有限的空间,食物和其他生活条件的种内斗争加剧,这就会使大草履虫的出生率________,死亡率________,从而使大草履虫种群数量增长速率________。
(2)当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K)时,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关系________,此时种群数量将停止增长,种群增长速率为______,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这种增长为________曲线增长。
(3)在自然界,影响种群数量的因素有很多,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波动中;________________,种群数量还会急剧下降,甚至消亡。
【答案】种群 下降 上升 下降 出生率等于死亡率 0 “S”型 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 不利条件下
【解析】
分析曲线图:图示为种群数量的“S”型增长曲线,种群数量开始时,种群的增长率为0;种群数量在0~K/2之间时,种群的增长率逐渐增大,种群数量增长速度加快;种群数量为K/2时,种群增长率最大,此时种群数量增长速度最快;种群数量在K/2~K之间时,受到环境阻力的影响,种群的增长率在减小,种群数量增长速度减慢;种群数量为K时,种群的增长率为0,种群数量到达最大值(K值)。
(1)在有限环境中,随着种群密度的上升,个体间对有限的空间,食物和其他生活条件的种内斗争加剧,这就会使大草履虫的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从而使大草履虫群数量增长率下降,按S型曲线增长。
(2)当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K)时,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种群数量将停止增长,种群增长速率为0,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这种增长为“S”型曲线增长。
(3)在自然界,影响种群数量的因素有很多,如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因此,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波动中;而在不利条件下,种群数量还会急剧下降,甚至消亡。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金属硫蛋白(MT)是一类广泛存在的金属结合蛋白,某研究小组计 划通过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扩增获得目的基因,构建转基因工程菌,用于重金属废水的净 化处理。PCR 扩增过程示意图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高表达 MT 蛋白的生物组织中提取 mRNA,通过_____获得_____用于 PCR 扩增。
(2)设计一对与 MT 基因两端序列互补配对的引物(引物 1 和引物 2),为方便构建重组质粒, 在引物中需要增加适当的 _____ 位点。设计引物时需要避免引物之间_____,而造成引物自连。
(3)PCR 扩增时,退火温度的设定是成败的关键。退火温度过高会破坏_____的碱基配对。退 火温度的设定与引物长度、碱基组成有关,长度相同但_____的引物需要设定更高的退火温度。
(4)如果 PCR 反应得不到任何扩增产物,则可以采取的改进措施有_____(填序号:①升高退 火温度②降低退火温度③重新设计引物)。
(5)图中步骤 1 代表_____,步骤 2 代表退火,步骤 3 代表延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农杆菌Ti质粒的T-DNA区段结构示意图。农杆菌附着植物细胞后,T-DNA首先在农杆菌中从右边界到左边界被剪切、复制,然后进入植物细胞并整合到染色体上,继而诱发细胞异常生长和分裂,形成植物肿瘤。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Ti质粒存在于农杆菌的拟核DNA之外
B.植物肿瘤的形成与A、B两个基因的表达有关
C.清除植物肿瘤组织中的农杆菌后肿瘤不再生长
D.利用T-DNA进行转基因时需保留LB、RB序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癌症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免疫系统在监控和清除癌变细胞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科学家陈列平研究组对癌细胞与免疫系统在癌症发生中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
(1)癌细胞的产生往往是由于_______________突变导致的,免疫系统通过识别癌细胞表面的_______________进而将之清除。
(2)癌症难以治疗的原因之一是其具有一种逃避免疫系统监控和清除的机制。该研究组进行了如下实验发现在癌细胞表面特异性表达的膜蛋白B7-H1可能起着上述作用:
①向624mel细胞中转入含B7-H1的_______________,利用荧光标记抗体检测B7-H1在624mel细胞中的表达量,结果如图1,说明B7-H1已在这些624mel细胞中高表达,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
②将上述624mel细胞与T细胞共培养,检测T细胞的凋亡率,结果如图2。结果表明癌细胞逃避免疫系统监控和清除的机制是_____________。因此,临床上可通过注射抗B7-H1单克隆抗体来在一定程度上治疗癌症。
(3)①在实际临床使用中,部分患者注射抗B7-H1抗体后并未得到良好疗效。该研究组猜测,癌细胞表面可能还存在其他与B7-H1起类似作用的分子,为了找到这些能与T细胞表面受体特异性结合的分子,开发了如图3所示的实验进行筛选。图中aAPC上的膜蛋白是转入的癌细胞候选基因表达产物。此系统实现筛选的原理是___________,对照组的设置应为___________。研究组最终通过此种方法筛选到Siglec15。
②该研究组进一步进行研究发现Siglec15与B7-H1往往不会在同一种癌细胞中表达。筛选出Siglec15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
(4)综上,提出两条用于癌症治疗的思路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生物圈的碳循环,A、B、C、D表示生物,X代表一种气体,①~⑨表示循环过程。请据图回答:
(1)在生物圈中,A、B、C、D共同形成了________,B是_________。
(2)过程⑧是指_______作用,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之间的循环是以_________形式进行的。
(3)上图作为碳循环图解的不完整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图中B代表一个种群,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其数量,第一次捕获80个,做上标记放回一段时间后,第二次捕获12个,其中有标记的2个,如果该种群每个个体平均体重4 kg,则最少有A为___________kg方能维持生态平衡。
(5)如果该生态系统的发展过程中能量输入长期大于输出,你认为②、③所示的过程将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如果将图中C所代表的生物全部迁出,则B所代表的生物种类数将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2019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让我们获知细胞适应氧气变化的分子机制。人们对氧感应和氧稳态调控的研究开始于一种糖蛋白激素——促红细胞生成素(EPO),EPO作用机理如图1所示:当氧气缺乏时,肾脏分泌EPO刺激骨髓生成新的红细胞,调控该反应的“开关”是一种蛋白质——缺氧诱导因子(HIF)。研究还发现,正常氧气条件下,细胞内的HIF会被蛋白酶降解,缺氧环境下,HIF会促进缺氧相关基因的表达,使人体细胞适应缺氧环境。回答下列问题。
(1) 据图分析,红细胞数量与EPO的分泌量之间存在______调节机制。
(2)人体剧烈运动一段时间后,人体细胞产生HIF______(填增多或减少),引起缺氧相关基因的表达,这个过程需要的原料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青海多巴国家高原体育训练基地海拔2366米,中长跑运动员在比赛前常常到该基地训练一段时间,从氧稳态调控角度分析中长跑运动员前去训练的原因是:该训练基地海拔较高氧气稀薄,刺激运动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保证比赛时细胞得到足够的氧气和能量供给。
(4)肿瘤的生长需要生成大量的血管以供应营养,肿瘤快速生长使内部缺氧,诱导HIF的合成,从而促进血管生成和肿瘤长大。请据此提出治疗肿瘤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若亲代DNA分子经过诱变,某位点上一个正常碱基变成了5溴尿嘧啶(BU)。BU可与碱基A配对,诱变后的DNA分子连续进行2次复制,得到的子代DNA分子加热后得到5种单链如图所示,则BU替换的碱基可能是 ( )
A. AB. TC. GD. 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中心法则及其发展的内容,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的遗传信息就是DNA中的脱氧核苷酸序列
B.遗传信息传递到蛋白质是表现型实现的基础
C.a、e过程所需的原料相同,b、c所需的原料也相同
D.b过程需要RNA聚合酶催化,而e过程需要逆转录酶催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科学家对光合作用的研究经历了漫长的探索过程。1937年英国生物化学家和植物生理学家罗伯特·希尔发现,从细胞中分离出叶绿体,加入“氢”接受者,照光后发现,即使不提供,也可以释放
,这一过程被称为希尔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希尔反应证明了光合作用释放的来自____________(物质),从叶绿体基质到达类囊体薄膜上的“氢”接受者是____________。
(2)很多肉质植物如仙人掌以气孔白天关闭、夜间开放的特殊方式适应高温干旱环境。下图为仙人掌叶肉细胞内部分生理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
RuBP:核酮糖二磷酸
PGA:3-磷酸甘油酸
PEP: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OAA:草酰乙酸
酶1:RuBP羧化酶
酶2:PEP羧化酶
①仙人掌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时,酶2固定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__。图中苹果酸脱羧后产生的可供线粒体呼吸利用的物质A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仙人掌以夜间气孔开放、白天气孔关闭适应高温干旱环境特殊的光合作用适应机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