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下图A、B、C、D表示生物大分子,请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X所指代的元素为C、H、O、N、P,Y所指代的元素为C、H、O、N

B.细胞结构Ⅰ在不同的细胞分裂时期会有不同的形态

C.小分子a在人体细胞中有8种,在蓝藻细胞中有4种

D.B得结构具有多样性,从b的角度分析是由于b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以及E的盘曲折叠方式不同造成的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以下语句中说法正确的有(  )
①甲型H1N1流感病毒自身可发生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
②用35S标记噬菌体的DNA并以此侵染细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③玉米体细胞中有10对染色体,经过减数分裂后,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5对
④非同源染色体数量越多,非等位基因组合的种类也越多
⑤1个DNA分子只能转录出1种1个mRNA
⑥RNA病毒基因的表达都会发生逆转录的过程
⑦性别这一性状受性染色体控制而与基因无关
⑧遗传信息是指DNA中碱基的排列顺序.
A.④⑧B.①④⑦C.⑥⑧D.④⑤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山西省晋城市高二12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人体皮肤表皮细胞所获得的氧气是直接从( )

A.周围的空气中得到 B.周围的水中得到

C.组织液中得到 D.血浆中得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省高一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破伤风杆菌可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为避免其在有氧时大量繁殖需要及时处理伤口

B.种子、果蔬储存在完全无氧的环境中,可将损失减小到最小

C.马拉松比赛时,因细胞无氧呼吸产生大量的乳酸和CO2,会使肌肉酸胀乏力

D.利用麦芽糖、葡萄、粮食和酵母菌,在控制通气的情况下,可以产生各种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省高一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同学设计实验如图所示,实验开始时,U型管两侧液面相等,图中半透膜允许单糖通过,据图分析,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若U型管中加入两种两种浓度不等的蔗糖溶液,当液面停止上升时,半透膜两侧溶液浓度一定是相等的

B.若U型管中加入两种浓度不等的蔗糖溶液,则实验现象为:高浓度的一侧液面上升

C.若U型管中加入两种浓度不等的葡萄糖溶液,则实验现象为:高浓度一侧液面先升高,随后另一侧液面升高,随后两侧液面会持平

D.若U型管中加入两种两种浓度不等的蔗糖溶液,当液面停止上升时,半透膜两侧水分子移动达到平衡状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省高一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美国细胞生物学家威尔逊说,“每一个生物科学问题的答案都必须在细胞中寻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病毒在宿主细胞内能繁殖产生后代,因此病毒属于生命系统

B.所有生物个体都具备由功能相关的器官组成的系统层次

C.细胞学说仅涉及到动植物细胞,不涉及原核细胞、真菌和病毒

D.细胞学说使人们对生命的认识由细胞水平进入到分子水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湖北省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现有两个非常大的某昆虫种群,个体间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无突变,自然选择对A和a基因控制的性状没有作用。种群1的A基因频率为80%,a基因频率为20%;种群2的A基因频率为60%,a基因频率为40%。假设这两个种群大小相等,地理隔离不再存在,两个种群完全合并为一个可随机交配的种群,则下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是( )

A、75% B、50% C、42% D、2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香蕉是一种热带水果,成熟的果实不易保鲜、不耐贮藏.因此香蕉一般在未成熟时采摘,此时果皮青绿、果肉硬实、甜度小.随放置时间的延长,淀粉逐渐转变成还原性糖,果肉逐渐变软、甜度增加,果实逐渐成熟.
(1)检测香蕉中的还原性糖可用斐林试剂,观察此实验结果中的砖红色沉淀的深浅可以推测香蕉的成熟程度.
(2)下图是采摘后的香蕉在果实成熟过程中,呼吸速率和乙烯(C2H4)含量的变化.

①植物激素(如乙烯)是植物生命活动中起调节作用的微量高效的有机物.
②采摘后的香蕉,其细胞呼吸速率在第8-9天之间达到最大.
(3)根据上图推测,乙烯通过促进果实的细胞呼吸促进香蕉果实的成熟.
(4)有人要验证上述推测,利用一种乙烯抑制剂设计了下面的实验:
①将采摘后的香蕉均分为两组,实验组需要在采摘后的第7天之前用乙烯抑制剂进行熏蒸处理,对照组不作处理.
②检测两组香蕉的CO2释放量,如果实验组实验组的CO2释放高峰推迟或不出现,则支持上述推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某草原上生活着鹿、兔、狼和狐等生物,雄鹿有角,雌鹿无角,通常情况下这种鹿的雌雄个体分群活动(生殖季节除外),有人提出“鹿角效应”假说解释这种同性聚群现象,即一群形态相同的食草动物能迷惑捕食者,降低被捕食的风险.回答下列问题:
(1)该草原上的雌鹿群和雄鹿群属于一个(填“一个”或“两个”)种群.
(2)草、鹿、兔、狼、狐等动植物和土壤中的全部微生物共同形成一个群落
(填“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
(3)为探究“鹿角效应”假说是否成立,某同学用狗(能将抛入流水池中的漂浮物叼回来)、项圈和棍棒做了如下3组实验:甲组同时向流水池中抛出2个相同的项圈,乙组同时抛出2个相同的棍棒,丙组则同时抛出1个项圈和1个棍棒.记录每次抛出后狗叼回第一个漂浮物的时间(实验重复3次).若丙组平均时间小于(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其他两组,则实验结果支持该假说.测试时要求甲、乙、丙三组抛出项圈或棍棒的距离相同(填“相同”或“不同”).本实验中项圈或棍棒相当于草原上的雌鹿或雄鹿.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