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6.在植物细胞中,DNA主要存在于(  )
A.细胞核B.细胞质
C.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D.细胞核,线粒体

分析 核酸根据五碳糖不同分为DNA和RNA,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DNA主要分布在拟核区;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只含有DNA或RNA一种核酸.

解答 解:A、植物细胞是真核细胞,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A正确;
B、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B错误;
CD、DNA分布在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但主要是细胞核,C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DNA的分布,旨在考查核酸的分类和在不同生物体中的分布的熟练识记.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内蒙古包头包钢四中高一下期中考试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血液正常凝固基因H对不易凝固基因h为显性,如下图中甲、乙的基因型分别为( )

A.XHY,XHXH B.XHY,XHXh C.XhY,XHXh D.XhY,XHX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有机磷农药中毒会导致肌肉处于痉挛状态(骨骼肌持续收缩),其原因可能是该农药抑制了(  )
A.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
B.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
C.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扩散
D.结合于突触后膜受体上的神经递质分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以下各组细胞结构中,都含有DNA的是(  )
A.细胞膜、线粒体、细胞核B.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
C.核糖体、线粒体、叶绿体D.细胞膜、核膜、拟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1.“探究”是高中生物学习的重要内容,是以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为核心的实践活动.请回答下列问题:
(1)探究酵母菌在氧气充足条件下不能进行酒精发酵的原因是氧气抑制了酵母菌的无氧呼吸,还是有氧呼吸产生的ATP抑制了酵母菌的无氧呼吸的实验:
材料用具:锥形瓶、含酵母菌的培养液(试剂1)、酵母菌破碎后经离心处理得到的只含有酵母菌细胞质基质的上清液(试剂2)和只含有酵母菌细胞器的沉淀物(试剂3)、质量分数5%的葡萄糖溶液、ATP溶液、蒸馏水、橡皮管夹若干、其他常用器材和试剂.

实验步骤:
①取锥形瓶等连接成如图1所示的装置三套,依次编号为A、B、C,设定A套为对照组.锥形瓶1中都加入等量的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锥形瓶3中都加入等量的澄清的石灰水.
②A装置的锥形瓶2中加入10mL的试剂2、10mL质量分数5%的葡萄糖溶液、2mL蒸馏水;
B装置的锥形瓶2中加入10mL试剂2、10mL质量分数5%的葡萄糖溶液、2mL ATP溶液; C装置的锥形瓶2中加入10mL试剂2、10mL质量分数5%的葡萄糖溶液、2mL蒸馏水.
③A、B、C三套装置均先持续通入氮气1min,除去锥形瓶中的氧气,再将A、B、C三套装置分别作如下处理:A套持续通入氮气,B套持续通入氮气,C套持续通入空气.
④将三套装置放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10h.
⑤观察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判断酵母菌是否进行无氧呼吸.
(2)探究二氯二乙胺能否抑制癌细胞增殖的实验:
材料用具:肝部长有肿瘤的小鼠,不同浓度的二氯二乙胺溶液,蒸馏水,生理盐水,含有全部营养物质的细胞培养液,显微镜,血球计数板,试管,吸管等.
实验步骤:
a.取洁净的培养皿一个,加入适量培养液,从小鼠肝部切取肿瘤组织,剪碎,并用胰蛋白酶处理,使其分散开来,置于培养皿中培养;
b.取洁净的试管5支,加入等量培养液,编号1、2、3、4、5,并在1~4号试管中加入等量的不同浓度的二氯二乙胺溶液,5号试管中加入等量生理盐水;
c.从培养皿中吸等量的培养液置于1~5号试管中,振荡后,在适宜条件下培养-段时间;
d.从静置的5支试管中吸取适量的培养液置于血球计数板上,在显微镜下计数,记录数据.
实验分析:
①该实验的实验组是1~4号试管.上述实验步骤d中测量到的数据是否准确,请判断并作出解释:不准确取样前培养液没有摇匀.
②另有同学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实验,得到如图2结果:根据以上实验结果,你能得出的结论有:二氯二乙胺能抑制癌细胞增殖,且在一定范围内,随二氯二乙胺浓度的增大,抑制作用逐渐增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图中A表示氨基、写为-NH2;D表示羧基.
(2)图中表示肽键的有(填字母)B、C、E、写为-CO-NH-.
(3)由一条肽链构成的某一化合物水解过程中得到了甲、乙两种化合物,甲的名称是:三肽;乙的名称是二肽;经分析知道,若需将该化合物彻底水解,则水解过程中用于每分子该化合物的水分子数为150个,则这种化合物是由151个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形成.
(4)血红蛋白分子中含574个氨基酸,共有4条肽链.在形成此蛋白质分子时,脱下的水分子数、含有的氨基数分别是570、至少 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实验“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所运用的原理是(  )
A.甲基绿对DNA亲和力弱,吡罗红对RNA的亲和力弱
B.单独利用吡罗红对细胞染色,可显示RNA在细胞中的分布,从而推知DNA的分布
C.利用吡罗红-甲基绿混合染色剂对细胞染色,同时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D.在细胞核、细胞质内可以分别提取到DNA和RNA,由此说明DNA和RNA的分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某草原上生活着鹿、兔、狼和狐等生物,雄鹿有角,雌鹿无角,通常情况下这种鹿的雌雄个体分群活动(生殖季节除外),有人提出“鹿角效应”假说解释这种同性聚群现象,即一群形态相同的食草动物能迷惑捕食者,降低被捕食的风险.回答下列问题:
(1)该草原上的雌鹿群和雄鹿群属于同一(填“不同”或“同一”)种群.
(2)草、鹿、兔、狼、狐和土壤中的微生物共同形成一个群落(填“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概念是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3)为探究“鹿角效应”假说是否成立,某同学用狗(能将抛入流水池中的漂浮物叼回来)、项圈和棍棒做了如下3组实验:甲组同时向流水池中抛出2个相同的项圈,乙组同时抛出2个相同的棍棒,丙组则同时抛出1个项圈和1个棍棒.记录每次抛出后狗叼回第一个漂浮物的时间.若丙组平均时间小于(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其他两组,则实验结果支持该假说.测试时间要求甲、乙、丙三组抛出项圈或棍棒的距离相同(填“相同”或“不同”).本实验中项圈或棍棒相当于草原上的雌鹿或雄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美国细胞生物学家威尔逊(E.B.Wilson)曾经说过:“每一个生物科学问题的答案都必须在细胞中寻找”.他作出这一结论的理由最可能是(  )
A.细胞内能发生一切生命活动
B.有些生物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
C.生物的生命活动是在细胞内或细胞参与下完成的,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细胞
D.细胞是一切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单位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